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善辉 《江苏教育》2022,(17):70-71
<正>“融课堂”是盐城市大丰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其主要指“五育融合”“学教融和”“学段融贯”“学科融通”的课堂教学新样态。笔者通过参与盐城市大丰区南翔实验小学组织的小学语文“融课堂”半日研活动和观摩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上《示儿》和《题临安邸》这两节课的课堂教学,与议课者围绕融德于情、融学于境、融思于问、融教于评这四个维度进行探讨,总结了语文“融课堂”建设的四个要点。1.真情实感的教师是融德于情的重要前提。“融课堂”倡导融德于情,  相似文献   

2.
朱祥勇  章佳 《四川教育》2022,(18):12-14
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都高新新华学校在“融创育人”的思想引领下,秉持“融合创生,成就每一个生命的精彩”的育人宗旨,建构起了“三融三创”的综合实践活动体系,即在融通课堂、融贯学段、融汇生活的基础上,创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创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创新综合实践评价方式,不断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价值,提升学校的育人品质。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中外合作教学迎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课堂教学迎来冲击,不适应特殊时期下高等教学要求。从网络教学出发,融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法,共同推进“融课堂”教学新模式。实践证明,“融课堂”网络教学模式很好地将技术与教学相结合,顺应了高校师生和家长的变革理念,达成了特殊时期下更好的学习效果,为高等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变革起了一定引领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结构范式,融创课型是以生命为原点,以统整与融合为手段,以发展与创生为旨归。本文在对课型内涵、特点、价值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建构起主题延伸型、内容统整型、学科融合型、学段融通型、生活融贯型五种形态各异的教学范式,并对不同融创课型提出了推进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杨华 《孩子天地》2016,(6):192-193
国家教育部《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给美妙无比的艺术新课堂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艺术课堂更多彩,更有创意。俗语说:"殊途同归"无论教材怎样改革,我们的方向还是——"创新"。因而,音乐课要在加强与其他学科领域相融合中求"创",在与其他艺术形式自然融合中求"创",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中求"创",在音乐与舞蹈的融合中求"创",在拓宽学生想象的空间中求"创",运用崭新、活泼多样的形式和教法去开辟艺术新课堂!  相似文献   

6.
王克春 《知识文库》2023,(2):157-159
<正>新《职业教育法》赋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起点也是“职业基础教育”的定位。在基础性定位下的中职数学融创课堂,就是在“融合教学资源,创设学习情境”的理念引领下,对中职数学教学行为的一次重新调整。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就要推行中职数学“融创课堂”教学模式,也是给中职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一个“十融十创”的全新舞台。  相似文献   

7.
在“融会贯通,创生未来”的融创理念引领下,成都高新区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组从融“越”创“联”、融“跃”创“思”、融“阅”创“想”、融“悦”创“用”四个角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结构化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运用能力,引导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活动中,接纳数学之美,体验数学之妙,享受数学之趣。  相似文献   

8.
翻转课堂模式成为当下创客时代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在高职教育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为探索"互联网+"思维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深入分析了互联网思维的本质特征、互联网+教育的优势、翻转课堂的内涵以及决定翻转课堂效果的因素,设计了覆盖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的基于互联网+思维的翻转课堂教学应用模式,将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和教室有机利用,将学生自学、探讨、提问、作业展示和老师辅导、讲解、总结充分融合,为互联网+思维下的翻转课堂教学实现提供了可行的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9.
通过界定“生态·智慧”课堂的内涵与属性,明确“生态·智慧”课堂是将生态课堂与智慧课堂相融合的课堂教学新形态,是基于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创设的智慧型生态课堂,具有思政性、生态性、智慧性和动态平衡性四种属性;提出了课堂教学的优化路径:搭建智慧教学环境(平台)—共建共享教学(学习)资源—打造师生、生生学习共同体—师师、师生、生生有效合作,实现师生共长;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探索并实施了基于线上线下智慧化学习环境与资源的“定目标—创情境—明分工—互合作—共成长”课堂教学路径,打造“有灵魂、有活力、有智慧、有秩序、有效果”的“五有”课堂。  相似文献   

10.
T态理念是基于时空哲学、关注横向关联与纵向推进相结合的系统生成论。针对融创课堂所具有横、纵两个基本维度的特点,教师可运用T态理念来推进融创课堂,即通过T态的哲学、目标、视野、框架、思维、策略等,在横向关联、纵向推进、横纵结合上着力,追求课堂上综合的广度与实践的深度。为此,教师须把握住融创课堂的“三要点”,即横向由资源支持而广纳博联,纵向由任务驱动而循序渐进,横纵互馈而织网结晶;遵照融创课堂的“四要求”,即明确目标求整体、排摸资源巧处理、设计活动成序列、指导学习重生成;追求融创课堂的“三状态”,即横纵延展有张力、横纵交互显立体、横纵权变具适性。  相似文献   

11.
“思政+”融合课堂能有效打破思政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思政学科和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在融合中产生共生效应、滋生育人合力。成功的“思政+”融合课堂,需要聚焦素养找“融”点、理顺逻辑使“合”力。在课程思政视域下,“思政+”融合课堂对促使高中学段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而行、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梁陈倬 《广西教育》2023,(21):108-112
本文针对泰语口译教学中存在的课堂学习时间有限、教师不能兼顾双线教学、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等问题,分析在泰语口译教学中实施“双线混融”混合式教学的影响因素与总体要求,提出将“双线混融”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到泰语口译课堂教学中,即从课前环节、课堂环节、课后环节和课程评价四个方面进行“双线混融”教学,以提高泰语口译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石嘉宁  徐志梅 《地理教育》2024,(3):63-65+75
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人机共教”已成为教育发展趋势,如何在教学中促进“人机”的深度融合,成为地理教学面临的迫切问题。本文阐述了“人机共教系统”的内涵及其对地理教学的价值,分析了目前地理教学中“人机共教系统”存在的问题,并从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提出地理课堂教学实现人机融合的具体实施路径,以情境—任务—项目—提升为思路探究课堂教学中“人机共教”的实现。本研究为构建人工智能与教师互融共生的地理教学系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动地理教学改革提供了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4.
宏观社会、中观学校、微观课堂是课程评价的三个层面,其中微观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要场所,应该是课程评价的主阵地。把“生本课堂”、“生态课堂”、“生成课堂”、“生创课堂”的“四生课堂”作为护理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阐述了其内涵及其关系,同时设计了“课堂层面就业导向下护理专业课程评价表”,并且对其应用价值和使用注意事项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5.
王富军 《考试周刊》2023,(16):88-91
在小学教育发展中,数学课堂的教学优化成为时下的热门话题。新课标要求强化素养导向的质量观,即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基础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其中数学“融学”课堂的创设能够起到助推作用,教师需要在数学教育资源的开发运用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归纳教学活动规律。同时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数学“融学”作用,与合作学习、小组互动学习策略结合,带领学生高效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同时在“融学”的基础上混合多种新颖的学习活动创设,让学生在“融学”的过程中也能掌握更多的数学学习方式,为构建数学“立方课堂教学”作出更多的尝试,时刻准备好解决课堂出现的问题,逐步提升数学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6.
褚慧芳 《家长》2024,(7):147-149
<正>“融创·和雅”作为现代化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一种重要理念,在美术课程实施方案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性意义。立足于这一理念,教师可以巧妙转化教学方式,或开展丰富的活动形式,使整体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泼愉悦,让赏析过程更能触动学生内心,让学生在感悟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过程之中陶冶情操,提升审美品鉴能力,强化创新能力,教师应贯彻新课标的要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一、关键性概念的解读“融创”是指“培育学生和谐素养”之下的学科融合。“和雅”是指“和而不同,雅而有致”。  相似文献   

17.
2019年12月25~27日,全国首届“融创课堂”学术研讨会暨四川省成都高新区实验小学“金紫荆”教学节在成都高新区实验小学隆重举行。本次会议在中国教育学会指导下,由《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由四川省《融创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成都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成都高新区实验小学和成都市朱祥烈校长工作室承办。来自北京、浙江、河南、贵州、台湾及四川省内的十余位领导、专家和近300名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相似文献   

18.
宏观社会、中观学校、微观课堂是课程评价的三个层面,其中微观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要场所,应该是课程评价的主阵地。把“生本课堂”、“生态课堂”、“生成课堂”、“生创课堂”的“四生课堂”作为护理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阐述了其内涵及其关系,同时设计了“课堂层面就业导向下护理专业课程评价表”,并且对其应用价值和使用注意事项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9.
潘双林  唐杰 《江苏教育》2022,(76):12-15
新的信息化课堂教学应当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应当由整合应用、融合应用走向融合创新。“M-IT课堂”融合信息技术,强调逆向设计、任务驱动,关注表现评价,建构课堂新样态。通过“整合”与“翻转”,精准实施差异化教学,让学习真正发生,实现了学生个体生命、学科知识、社会生活的意义建构。“M-IT课堂”研究有效提升了区域课堂教学品质,针对理性建构不足的问题,在理论层面进行更加科学性的探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范式,全面助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教学质量是衡量学校工作的基本指标,而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师教学生涯中一项重点工作,学生知识的获得,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教师与学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