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理科社会性科学议题(SSI)教学是指在中学理科(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综合科学等)各学科中结合具体SSI内容而开展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认识与实践过程。SSI教学作为SSI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具有促进学生科学理性与社会理性的有机融合、加深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提升学生非形式推理与决策的能力等价值。开展SSI教学对中学理科教师提出了两个最大的挑战即:形成SSI课程理解;建构社会性科学议题PCK。为促进教师形成SSI课程理解,应在构建SSI课程生态文化的同时,加强教师自我反思性学习。教师应将理论学习、实践反思、行动跟进三者整合起来进行不断循环,以建构自身的社会性科学议题PCK。  相似文献   

2.
教师通过社会性科学议题(Soeio—scientificissues,SSI)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讨论科学过程及应用中的生物学伦理问题,帮助学生提高对SSI的生物学道德判断水平,同时也能够加深生物学教师对SSI教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社会性科学议题(SSI)教学近年来在西方科学教育中受到广泛重视,它被认为是解决学生应用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本质、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培养参与社会决策能力以及道德伦理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介绍了不同地域和国家SSI教学实践的开展情况、阶段模式以及操作上的特点,并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介绍社会性科学议题(SSI)的内涵及SSI教育的发展脉络,从科学本质、社会发展、个体发展和课程改革4个层面阐述于中学生物教学中开展SSI教育的必要性。详细介绍图尔敏论证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中学生物学SSI教育的基本框架,从预备、选题、过程、评价4个阶段就中学生物学教师开展SSI教育给出实施建议,为中学生物课堂实施SSI教学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社会性科学议题(SSI)是近年来以STS教育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新型科学素养教育方式,在西方科学教育中受到广泛重视.它被认为是解决学生应用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本质、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培养参与社会决策能力以及道德伦理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国是SSI问题比较突出的国家之一,将SSI纳入中学科学课程,对促进学生科学知识及科学本质的理解以及道德观念、价值判断的发展具有突出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永平  李佳  范小凤  陈舟 《教师》2022,(18):111-113
在教学实践中,社会性科学议题(SSI)表现为一系列与科学和人文社会紧密相连,基于科学研究,并产生一定社会影响,需要通过争议或讨论解决的驱动性问题。文章结合湖南省株洲市九方中学实践,提出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SSI-L)在高中阶段发挥的五方面育人功能:强化高中阶段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契合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推动国家课程体系下校本课程资源建设,有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生个性化成长。  相似文献   

7.
围绕中心议题"克隆技术"开展SSI教学,通过资料搜集,科学史和克隆技术利弊的讨论,是否有必要进行人类克隆的辩论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非形式推理能力,同时促进学生伦理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项目的教学以“你是否支持设计试管婴儿”为例,创设教学情境,结合图尔敏论证模型,建构SSI-TAP教学框架,创新生物学论证教学,开展多维度评价,有效开展SSI教学以提升学生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9.
张风鸣 《学苑教育》2023,(8):37-38+41
在新课程改革教育的深入推行与发展背景之下,深度学习的开展已经逐渐成为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更是如此,要能够通过深度学习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核心素养,并实现对学生知识学习的深度理解和思考。而在当前高中生物SSI教学实践中,如何在深度学习指向之下有效地开展SSI教学实践是当前生物教师所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探究在指向深度学习背景之下如何更加高效地开展高中生物SSI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0.
社会性科学议题(SSI)是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采用开放式的访谈方式与高中生物学教师进行互动交流,了解我国生物学教师对SSI的态度和实施情况,意图为一线教师提供SSI选题,呼吁并开展SSI活动。  相似文献   

11.
SSI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通过情境教学三部曲的实际应用,以“转基因技术”SSI教学设计为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促进学生构建新概念;反向背景引发学生深入了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激发情感引导知识迁移,促进学生社会责任的形成,以期达成对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12.
“学材再建构”是“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三条规则之一,主张教师要根据学情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总结科学使用教材的方法,实施单元教学。将该理念迁移到古诗词教学,即按照教材的单元目标和助学材料,对古诗词进行整体分析,通过锚定教学目标、合理组合教学内容、统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王帅  张勇 《林区教学》2022,(4):57-60
为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我国已将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教育理念融入到最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之中,明确提出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三中“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节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渗透STSE教育思想,采用讨论探究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掌握能量守恒、转移、耗散等知识的基础上关注能源发展引发的社会效应,以求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节约环保意识,培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从高中生物学SSI教学议题内容选择的依据、SSI与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内容编排的一致性和SSI3种教学模式的应用角度,分析了SSI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可行性。以期为一线高中生物学教师更好地实施SSI教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国外“社会性科学议题”课程及其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社会性科学议题(SSI)课程近年来在西方科学教育中受到广泛重视,它被认为是解决学生应用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本质、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培养参与社会决策能力以及道德伦理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介绍了SSI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及课程结构和实施模式等。  相似文献   

16.
将高中生物学教学与SSI教育相结合,能够为生物学知识的构建搭建平台、为学生科学本质观的建立提供素材、为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发展提供抓手、为价值观念的形成打下基础。总结了SSI素材选取、教学情境创设、议题展开、教学评价阶段的具体实施策略,为高中生物学教师开展SSI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跨学科探讨是SSI教学的内在要求,能帮助学生从多个领域深层次、全面地思考问题,做出合理的社会决策,提升社会责任。现从学生切身感受出发,引出“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让学生形成危机意识,进而综合运用生物学、化学等多学科知识构建碳循环模型,探讨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并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形成绿色发展的人地协调观。  相似文献   

18.
<正>社会性科学议题(SSI)是指与科技相关的社会问题。社会性科学议题复杂、开放且充满争议,具有社会性、科学性、开放性与伦理性的特征[1]。社会性科学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学生辨析议题、作出决策难以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通过多个活动逐步完成。如果活动规划不够合理,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就会给学生造成学习障碍,影响议题学习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9.
以“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为例,运用社会性科学议题(SSI)教学,通过核心议题形成、科学证据收集、知识体系构建、学习成果整合、教学评价实施等阶段,围绕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检测鉴定四部分展开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并构建多元的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20.
生物学新课程改革指向了对社会性科学议题(SSI)教学的需求,欧洲一些国家通过多年实践形成了基于社会性科学议题的研究性学习(SSIBL)模型,可为我国生物学教育工作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