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电子信息+"是助推国家科技创新和新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高校要立足学生培养质量和发展质量,利用电子信息与各行各业的跨界融合、协同创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新经济、面向工程为牵引,探索实践研究创新型学术精英、复合创新型行业精英、科技创新型创业精英等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2.
本文面向新工科建设背景,针对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出了建设自动化实践教学平台以适应当前工科教学的新模式。以新工科人才能力培养为宗旨,创新性提出自动化综合实践平台的能力模型。此平台密切结合生产实际,建立了系统概念、加深理论,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新技术革命模糊了技术边界,以空前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催生了"新工科"的诞生。在"新工科复旦共识"的倡议下,本文分析了新工科理念对新型工程教育带来的影响,重新确立了如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融合等五个方面能力的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能力要求,并基于这些能力探讨了基于CDIO的工程教育理念等六个方面内容的采矿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中山大学智能工程学院为例,探索了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中山大学智能工程学院围绕广东省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打造南方教育高地的战略目标,将教师的科研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实验充分融合,建立教学资源优化、实践手段突出、实践基地丰富、学生主动学习、具有扎实理工科基础并与国际化企业实际相结合的新型工科培养环境,满足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新型工科人才的需求,成功地实践了新工科拔尖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及本土化实践变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发达国家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做了大量的推介、研究、探索和创新工作.在此背景下,对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本土化的实践变式进行分析并提出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想与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探索与新工科人才需求相适应的培养模式,开展以大教育观为统领,以新工科课程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抓手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制度为保障,以创新为抓手”的土木工程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而为新时代背景下其他兄弟院校的新工科建设与新工科人才培养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分析我国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现状的前提下,提出了建立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改善企业用人与学校育人脱节的现象,并结合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实际情况,利用企业办学的优势,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体系建设等几个方面着手改革与探索,分析了基于"职业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新工科背景下,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迫切需要具备新理念、新标准、新质量的工科人才。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因此高校工科教学模式必须创新,以适应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需求。该文基于微学分概念,尝试对专业性比较强的实践课程进行改革,提出一套改革方法,并应用于实际课程。结果表明,该模式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可为其他工科实践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备受关注,社会亟需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人才,新工科背景下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值得探索研究。文章结合我校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贯彻科研教学融合理念,依托淮北煤矿塌陷区的地域优势,以学生学习受损生态环境的修复与治理为专业特色,从明确专业定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搭建人才培养平台等方面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为新工科背景下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BTEC是国际性权威教育机构英国Edexcel(爱德思 )国家学历即职业资格考试委员会目前积极推介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它把学生掌握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外语能力的培养 ,以课业代替传统的考试方法 ,培养的人才普遍受到国际上雇主的欢迎。本文希望通过对BTEC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 ,对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有所启示 ,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产教融合新工科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教融合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更是高校主动面向社会培养人才的需要。南京师范大学与南瑞集团合作共建南瑞学院,进行了新工科教学体系的重建、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模式的探索、合作机制的创新,在产教融合建设新工科的道路进行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态势及存在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应用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实践探索了“产-学-研”三结合的教育培养模式,有效地解决了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难点”“重点”及“实施渠道”,为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根据综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分析了高校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以及高校工科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的现状。根据我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培训经验,探索综合型人才培养要求下高校工科青年教师应该具备的工程实践能力和采取的培养措施,可供同等院校青年教师作为提升实践能力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新工业、新经济、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决定了面向新工科的理科基础人才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而创新性、实践性、交叉性、多元性和引领性是面向新工科理科基础人才培养与管理的核心理念。文章探索了面向新工科的理科基础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体系的优化、人才培养管理的新机制、国际协同培养平台和交流渠道、人才培养的新标准的建立等,认为新工科人才培养需要采用与"互联网+教育"时代相适应的开放交互式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与过程性课程学习考核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5.
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职院校应培养既有较高理论素质,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施能力本位教育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文章对能力本位教育进行了概述,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指出实施能力本位教育培养人才的必要性,并对我国高职院校开展能力本位教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集宁师专学报》2020,(5):98-101
新工科研究和实践主要是围绕工程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标准、新模式、新方法、新技术展开的。该文以学生为中心,以模块池为载体,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对传统工科专业进行优化调整,用知识换能力,形成专业化集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重构课程内容,探索开设综合性课程、问题导向课程、交叉学科课程和跨学科课程。将教育、教学和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产学研结合紧密的课程与教学资源,实现校内外资源共享,扩大学生选择课程的空间和方法,形成具有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自身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新工科建设为应用型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立足区域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需求,针对目前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存在的问题,邯郸学院环境生态工程专业近年来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毕业规格、课程体系建设几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构建面向新工科的环境生态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8.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主要集中在本科院校,高职教育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还比较少。以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为例,探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内容设置、虚实结合实践情境创建、教学方法改革、1+X证书培育等方面的革新举措,旨在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新工科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面向可持续竞争力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新一轮的社会变革与产业革命正在迅猛展开,新技术、新产业与新业态层出不穷,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大批跨学科交叉的新型卓越工程技术人才。新工科建设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作者在文中谈了对新工科建设的认识与探索,并简介了哈工大威海校区关于新工科建设的规划。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思与实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面对世纪之交,各国都在积极探索面向21世纪高等工程教育的模式,国内各高等工科院校也都在根据自己的办学历史、办学经验以及办学特色对原有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我校虽然是一所地处西北的普通工科院校,但由于办学历史较长,形成了一定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在全国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