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针对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练习与应用”栏目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栏目的教学功能和育人价值、习题呈现形式和特点,并提出用足、用好以及灵活调整教学顺序等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跨学科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某一学科为中心,建立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而生物教学中的跨学科是指把其他学科知识运用到生物教学中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笔者盘点了高中生物教学中跨学科教学。1跨化学学科的教学在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细胞》中,在进行  相似文献   

3.
梳理新教材“分子与细胞”和“遗传与进化”模块中的“探究·实践”栏目,阐述“探究·实践”栏目教学方法的选择及教学案例,以期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相似文献   

4.
<正>笔者从事高中生物教学已有15个年头了,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容易走入认识误区的问题,现汇总如下。1何谓原癌基因的抑制状态有这样一种说法,致癌因子的致癌作用是使原癌基因由抑制状态转变成激活状态,从而使正常细胞发生癌变。而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P.126对原癌基因作用的描述为: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进程。于是有学生便认为,原癌基因正常情况下处于抑制状态,其作用为调节细胞周  相似文献   

5.
<正>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学好这部分内容能够促进高中生更好地学习生物。但一些地方的生物教师在该模块的教学中存在教学策略与教学理念落后、教材运用灵活性差等问题,导致了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在简单分析了云南省会泽县该模块的课堂教学现后,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1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课堂教学现状1.1教学方式与教学思维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6.
在阐述将漫画应用到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导入新课、设疑过渡、突破重难点、情感教育、小结巩固等5个环节的意义,以及漫画教学的4个注意事项的同时,以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3章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为例详细说明如何开展漫画教学。  相似文献   

7.
戴燕 《生物学教学》2006,31(4):71-71
人教版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第五章为我们介绍了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其中"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和"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是本章的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8.
尝试通过解读《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完成《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教材中核心概念的筛选和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核心概念知识体系,围绕核心概念进行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同时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9.
段娜 《中学生物学》2023,(12):41-43
以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一章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为例,阐述支架式教学的价值、支架的设置以及建构支架辅助深度学习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物教学》2016,(2):46-48
<正>1说教材1.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这一模块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从分子水平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其中蛋白质相关知识是重点内容,在这一模块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中提到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之后学到的载体蛋白和酶等知识都与蛋白质密切相关。同时,学好这部分知识也是学好必修2以及选修模块的基础。1.2说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因其图文结合、色彩艳丽而易被接受等特点,已应用于医学、教育等多个领域。在分析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可行性的基础上,对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进行了思维导图实践教学,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育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与生物学教学结合丰富了教学内容,渗透了核心素养,弘扬了民族精神,传承了宝贵文化。以人教版《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为载体,分析教材中渗透的传统文化与核心素养,并对生物学教学结合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13.
"细胞的生活"是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很重要而又很难讲授的一节课,分析其涉及较多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概念,成为学生学习及教师教学的难点,提出突破教学难点的3个策略:一是突破4个概念,二是突破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难点,三是突破叶绿体和线粒体是能量转换器难点。  相似文献   

14.
浙科版教材《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在“免疫调节”部分对抗原的含义、辅助性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的种类以及具有呈递抗原能力的细胞名称作了概念上的修订。针对这3个方面的修订进行整理与分析,并对因概念变化引起的教学困境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为一线教师理解与利用新教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物教学》2019,(2):61-62
<正>"渗透作用"是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细胞的物质输人和输出"一章的重难点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不能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拓展教学,仅凭教材中的叙述,学生很难对该内容有透彻的理解,会在解题时无法清楚地理解题意。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笔者会从以下角度对"渗透作用"作出较为全面的透视和剖析,并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我国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和美国教材《生物:生命的动力》"光与光合作用"两节内容的分析,主要从核心内容、实验设置、特色栏目3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中美教材在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方面的差异,联系教学实际,从而提出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7.
1问题陶勇[广东省封开县江口中学(526500)]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P.124"技能训练"中表1中显示白细胞不能分裂;而人教版《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P.37又说B细胞和记忆细胞能分裂增殖和分化,B细胞和记忆细胞都是淋巴细胞,而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物教学》2019,(10):13-14
演示实验是指教师运用演示的教学方法,以直观的教学手段进行的实验教学。教师实验技能的高低影响着演示实验的效果,进而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效率。结合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部分演示实验进行实例探讨,以提升演示实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有很多情境素材,其类型及呈现方式多种多样:有图文跨页设计的,有贯穿整节或整章的,有分布在"问题探讨"栏目的,还有出现在章引言、章首页图、科学家名言或诗句的。情境素材具有"真、美、情、思"等特点,用于教学可显著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六步教学法”即引入重要概念、出示重要概念、建构重要概念、梳理重要概念、迁移重要概念、提升重要概念,与新课标的要求高度匹配。以鲁科版《生物学·六年级·上册》“细胞的分裂”为例,就如何采用“六步教学法”实施生物学教学进行了探讨,说明生物学概念教学要以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