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业要求和课程实施四大方面分析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体现的“双减”精神。其中,课程设置响应“双减”要求,压缩课时;课程内容“增少删多,优化调整”,减轻学生负担;学业要求方面,难度降低,主要反映为行为动词的变化;课程实施提倡创新教学方式,强调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体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落实“双减”政策。  相似文献   

2.
陈秀丽 《教育》2024,(10):24-26
<正>“双减”政策的落实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又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将更多的目光聚焦在课堂教学质量和核心素养培养方面,并督促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在“双减”背景下,学业质量评价不再将分数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而是更加看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综合性评价。本文将以初中物理学业质量评价为背景,探讨“双减”政策下初中物理学业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以期为初中物理教学工作提供理念和价值参考。一、当下初中物理学业质量评价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双减”背景下,《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其在贯彻“双减”政策要求方面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 1年版)》相比变化较大。文章从“双减”视角出发,比较了两版课标在课程内容、学习方式、学业质量方面的变化,认为:课程内容的调整,有助于“质”“量”双减,为全面“减负”奠基;学习方式的转变,能促进学生在“做中学”,确保“减负”的可行性;学业质量标准的研制,可为课堂“松绑”、为“双减”增效。  相似文献   

4.
“双减”政策聚焦学校主阵地,旨在通过高质量课堂的建构,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积极向好的教育生态背后,是“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课堂教学的逻辑转换,即教师教学观念从“工具理性”转向“价值理性”、教学内容从“惰性知识”转向“价值性知识”、教学过程从“以教促学”转向“以学定教”、教学评价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与此同时,学校办学中好的经验也不断传承,表现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立场矢志不渝,践行教材“教学性”的逻辑永不停止,走强调“学业质量”的道路坚定不移。为保障“双减”政策有效落实,需明确基础教育定位,奠定“双减”赋能前提;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把握“双减”重点理念;落实教育评价改革,聚焦“双减”推进关键;加强教育制度建设,保障“双减”切实着陆。  相似文献   

5.
<正>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减负工作的开展。2022年4月,教育部颁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这意味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表面看来,“双减”政策与新课标源头各异、互不相干,但就实质而论,它们却血脉相连、底部联通:“双减”政策是从教学系统底层开展全面减负,新课标则着力于从课程改革顶层实施减负提质,二者都站在义务教育全局全程的高度,致力于改革学校教育教学,根治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顽疾,提升学校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成人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教育资源老化,生源结构亟需拓展,总体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认为采取拓展成人高等教育资源,实行严格与灵活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实行职业证书与学历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等措施来完善成人高等教育,从而创建“终身学习”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7.
“双减”政策出台以来,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减负成果和功效。但是,关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相关实践应用较多,理论支撑较少。为此,文章尝试从陶行知思想出发,结合苏教版数学一年级内容和案例,从教学激趣、培养思维和分层设计这三个维度,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旨在寻找“双减”政策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落实途径和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8.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次重要考试,2022年是江西省实施“双减”政策后的第一次学考,对于引导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减负提质,巩固“双减”成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核心素养视角对该试卷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落实“双减”要求,学校积极开展课后服务与课内课程一体化设计。北京市十一学校化学教研组在仔细研究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化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梳理形成了“1+X”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通过精心设计学业指导活动、探索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统筹利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等方式,提升课后服务水平,保证“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  相似文献   

10.
赵胜阳 《天津教育》2023,(13):45-46
<正>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需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呈现出“乡村学校弱”“城镇学校挤”的特征,乡村学校特别是一些乡村教学点由于生源流失相继被撤并,骨干教师流失,县域教育发展不够均衡,教育质量亟待提高。“双减”政策是重大民生工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大举措。要落实“双减”政策,就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促进课堂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1.
如何有效治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是一项颇受关注的重大民生工程。“双减”政策作为治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的一记重拳,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也引发了诸多讨论。诚然,任何政策都不可能尽善尽美,这就要求我们不仅应准确理解政策意图,而且要理性反思政策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挑战。通过调研和理性检讨,从政策评估的视角来看,“双减”政策实施过程中仍然可能面临负担转移、职业倦怠、质量盲区、实质性不公平、资源不足和社会支持弱化等挑战,这会削弱“双减”政策本身的实施成效。为此,应进一步优化政府、社会和学校“三位一体”的治理体系,强化政府治理的权责关系,明晰社会治理的引导作用,突出学校内部治理的主动作为,提升系统治理的协作效能和探索因地制宜的治理张力。  相似文献   

1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质量要求.本文针对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现存的问题,从创立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机制,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建立国际联合培养模式以及对区域人才需求满足的绩效评价等方面对工商管理专业卓越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为有效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所需健全的政策、生源、教师及标准等质量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周文兴 《家长》2023,(17):107-109
<正>当前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家长及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始终没有得到有效更新,一味要求以“量变”带动“质变”,致使学生只能被动完成大量机械性学习,学习质量得不到保证,反而加重了课业负担,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影响。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学习压力得到缓解,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业质量评价不再“唯分论”,注重过程性综合评价。本文分析“双减”政策下的初中物理学业质量评价现状,提出提升学业质量评价方式的措施和展望,以符合当前时代下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提出,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双减”工作的总体目标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校内,体现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在校外,体现为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消除校外培训各种乱象。本文重点回应校内如何落实“双减”,并着重探讨教师的评价能力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和提升教学质量中的作用,为“双减”政策落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方齐珍 《福建教育》2023,(27):37-40
<正>课程标准对作为国家意志的体现的党和国家的政策必定要有所回应。《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是在“双减”大背景下出台的,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等多个方面做出了修订,为教师落实“双减”政策指明了方向。下文,笔者尝试基于“双减”政策的内涵,理性审视2022年版课标的新变化,探讨教师可以在教学层面开展哪些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双减”是国家为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重大举措,全面理解“双减”政策,需要以历史逻辑梳理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政策的发展脉络,把握减负政策与时俱进的发展规律,明确“双减”政策是过去义务教育减负政策的继续与延展;以现实逻辑挖掘“双减”政策的时代背景,明确“双减”政策是清醒地认识当下义务教育发展现实的产物;以实践逻辑探索“双减”政策的实现途径,明确要构建确保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生态,需要引导形成全面发展人才观念、建设高质量内生发展育人体系、创新多主体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成为国内各高校的重要课题。深化研究生培养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响应国家政策,结合自身特点,适应时代需求,主要从研究生生源质量保障、课程设置质量保障、多模式培养机制、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对改革进行了相关探索,收到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8.
李鲲鹏 《天津教育》2024,(5):122-124
<正>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双减”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深化,成为当前解决各类教育问题的重要举措。在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是一项以减轻学生沉重学习负担为直接目的的政策,其根本目标是逐步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且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不难发现,“双减”政策与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比较吻合的。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准确把握“双减”政策要求,立足于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9.
在义务教育阶段落实“双减”政策,能有效改善初中历史教学的设计方向和作业内容,这为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师质量、学校升学率提供了方向。同时“双减”政策的实施,为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也奠定了基础。这对于初中历史教师来说,需要其在设计作业内容时体现出一定针对性,并根据作业内容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度探析,如此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综合素养和知识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教育质量是衡量教育成果的尺度,回归义务教育质量,是“双减”政策价值理性的彰显。“双减”回归义务教育质量,是“减负”系列政策的法理承续,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突破教育内卷化的现实需求。然而,“双减”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面临应试教育观念的固化、“减负”与“提质”的“矛盾”、运动式“减负”的掣肘等堵点。为有效落实“双减”政策,破解堵点,实现教育高质量回归,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构筑“育人为本”场域,回归价值理性发展,构建高效教学互动,达成教学高质量发展,转向常态化治理,坚持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