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写作漫谈     
  相似文献   

2.
我多次提到过“潜意识”一词,而且愿意反复强调。 潜意识就是人最本真、最质朴的心理活动。之所以称之为“潜”,原因有二:一是由于它“深”,二是由于它“隐”。为什么要“隐”呢?因为人类生活是复杂的,有许多时候想到的事不能说、不便说、不应该说。这种现象,有时是虚伪,有时是礼貌,有时是工作需要。但更需要的,却是“深”。 比方说:两个人都常常做好事,做的事又几乎一样,而我们对这两个人的品格感受却可能不同。一个人做好事是默默的,另一个则总是选择在别人能发现的时候做好事。他们的外在行为可能相同,但潜意识却不一样。…  相似文献   

3.
学会写消息,是当好记者的前提,是记者必须要练好的基本功.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不能不重视消息写作.任何对于消息文体的轻视、不屑,都是不正确的.如何用好消息文体?笔者在此介绍一些自己的体会,希望有助于后学者.  相似文献   

4.
写人,看似容易,实则难。那么,人物写作有没有比较好的方法呢? 环绕特点着墨每个人本来都有各自的特点,比如职业、身份、性格、心理、气质等等,但有些记者笔下的人物却似曾相识:相似的构思,相似的手法,相似的语言,没有写出这些人物固有的特点。有些记者则技高一筹,不但抓住而  相似文献   

5.
李希光 《新闻传播》2012,(4):7-9,11
本文描述了中国微博的生存现状与法则,讨论了一个好微博的策划与写作的基本技巧、微博写作的道德操守。作者提出,传播新闻与观点的微博写作要坚持三点:1.调动你粉丝阅读的热情;2.体现你微博的个性;3.讲一个好听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邓中群 《大观周刊》2011,(24):48-48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小学作文教学有了新起色。然而,目前小学作文的现状还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学生对作文兴趣不浓,能力不强、效率不高等,甚至有部分孩子害怕作文,这些情况叫人担忧。我认为要转变小学作文的这种局面,首先要培养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如何培养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呢?  相似文献   

7.
爱写作的人都是从爱阅读开始的。在阅读文学作品上有较大兴趣,有明显的主动性,就算有了阅读意识。继之在写作上有了兴趣,有了冲动,并且能主动成文,就算有了写作意识。将两种“意识”加在一起,便可统称为“文学意识”。 文学意识是在阅读和写作上一种兴趣化了的主动意识。在这里,“兴趣化”是很重要的。 文学活动──不论是阅读或写作,都不是单纯的技术性活动,而是情感活动,有时甚至是一种情绪活动。单有被写作目的诱发出的主动性,而无被这一活动过程本身焕发出的兴趣,是很难形成纯正的文学意识的。 为了某种目的(正确的或错误…  相似文献   

8.
文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潜意识学”。潜意识的萎缩、衰退、僵化,无论在哪个环节上都很难进入文学境界。阅读,观察,思考,表达,这些文学环节都应该以潜意识活动做保证才能完成。否则,是入不了“境”的。有人读了不少书,看了不少文学作品,其实只是具有了某种文学接受力,并未形成文学感受力,尚不具备“文学细胞”;。潜意识机能就是“文学细胞”的同义语! 看了文学作品,看了电影,或看到、听到动人的事,所谓被感动、被感染就是指作品中的人物或现实人物的情感触动了读者的潜意识,并产生了共鸣。有些人看厂作品之后,只能复…  相似文献   

9.
中国出版业20多年来发展很快,从业人员几十倍成百倍地增加,与此同时编辑职业化素质却在不断下滑,编辑应用文写作就是突出的一方面.其实前辈在这方面留下了很好的传统和大量范本,值得我们去学习、总结和继承.  相似文献   

10.
胡海林 《新闻窗》2007,(1):21-22
“新闻写作散文化”一直是新闻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目前新闻写作实践中的一个潮流。新闻报道借助散文笔法,使新闻作品以鲜活的面孔呈现在读者面前,日益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和欢迎,并展示出这一报道方式的旺盛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倪娜 《大观周刊》2012,(10):207-207
自从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之后,七到九年级的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对初一新生的语文水平感到头疼,究其原因,可以概括为:识字差、文字书写不规范、简单的应用文都不会写等等。在我们少数民族地区,这种现象就更突出了。本人就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与大家交流交流。  相似文献   

12.
会议报道应该是为扩大会议影响、推动会议目的服务的;如何写好会议报道,有时不取决于记者。但是记者仍有展示自己能力的创作空间,关键是要有创新意识和新闻敏感。在消息写作中,会议消息可能是最容易写的,也是最不容易写好的。为什么这么说?所谓最容易写,就是说通常的会议报道都是一个格式:某月某日,一个什么会议在某地召开,谁谁主持会议,某某领导到会发表重要讲话,他说  相似文献   

13.
人物专访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近几年来,不少报纸都开辟了“专访”栏目,可见对这一新闻体裁的重视。所谓人物专访,就是作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对事先选定的采访对象进行专题性访问的纪实。专访中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广大读者较关心的问题,专访的对象应该是有一定知明度人。人民日报女记者柏生以写专访著称,她在谈专访写作的体会时说:“从写作角度来看,专访比一般意义上的通讯更自由,它可以象写消息那样简洁明快地表述:可以借用散文、随笔的语言和特点叙事、议论、描写、抒情;也可以采用谈话的形式进行专题记述。所以说,专访不仅内容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4.
人物通讯是反映新闻人物的事迹及成长过程的通讯报道,是通讯作品中最常见的一种。人物通讯究竟如何写,似乎很难回答。世界之大,千人千面,怎可能用一种形式去套呢?在这里只想谈谈近年来写人物通讯与接触人物通讯稿件的一些感想。  相似文献   

15.
马希顺 《新闻窗》2007,(5):54-55
我们说,写文章,一是要符合语法,解决通不通的问题,二是要符合逻辑,解决对不对的问题。然而,在新闻写作实践中,或立论缺乏必然的因果关系,以至于所表述的事实或推理不成立,产生错误的结论;或思维缺乏条理,致使所表述的事实交待不清、前言不搭后语,自相矛盾的现象比较普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1988年,《新华日报》《细流集》专栏共收到广大作者来稿12000多篇(平均每天来稿30多篇),选用247篇。从选用率来看似乎不高,但是在刊用的稿件中,它却占到96_%。年,《新华日在过去的一年里,《细流报》《细流集》集》有不少文章尖锐泼辣,切专  相似文献   

17.
我国正处于改革之年,人们的时间观念增强了,小通讯同短消息一样,越来越成了报刊市场的“热门货”。如何写好小通讯呢?我根据从事新闻工作27年的感受,谈些看法. 第一,要题目小,问题“大”,以小见大。所谓题目小,就是口子小,正如“挖井”与“开塘”那样,井口小,水平高,塘口大,水位浅。所谓问题大,就是抓住事关全局,人人关心,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1983年2月1日《陕西日报》三版刊登过我写的《高高的戏台》,通过黄陵县包村乡(当时叫公社)的  相似文献   

18.
秦红  陶然 《新闻传播》2004,(8):57-57
一般说来,以凝炼的文句提示新闻要旨、吸引受众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就是导语。但也有复合导语,即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然段落合成的导语的变种。  相似文献   

19.
程天敏 《新闻界》2001,(4):4-6,10
伴随2001年新年钟声的鸣响,人类跨入一个新千年、新世纪。人们迎来的21世纪,将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和高科技创新持续发展的世纪,我们为它振奋,为它鼓舞,一切思想和实践都为它而开始新的记录。创新精神对我们的新闻事业更加起着积极的促进推动作用。新闻事业是与时俱进、常干常新的事业,是富有广阔的驰骋空间的事业。作为时代的科学、时代的艺术的新闻写作,无疑,它的天职就是要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共进,也就是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创新之于新闻写作,犹如生命之离不开阳光、雨露与空气,没有创新,新闻写作必然枯竭!抱残守缺,势必…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