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科研产出数量、质量和影响力这三个维度,基于1981-2013年Web of Science论文收录信息,以非C9的“985工程”大学以及非“985工程”的“211工程”大学为国内参照样本,以美国IVY大学和澳大利亚Go8大学为国际一流大学参照样本,就我国C9大学基础科研生产力进行了比较研究.整体分析发现,我国C9大学在基础科研生产力的三个维度均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研究型大学;与IVY大学和Go8大学相比,尽管C9大学呈现出强劲的追赶态势,但在基础科研产出质量与影响力方面差距仍然明显,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任务相当艰巨.分学科分析发现,C9大学22个学科基础科研生产力状况整体呈现提升趋势,但与IVY大学存在很大差距.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空间科学、物理学等服务于国家科技创新、国家发展转型和重大战略需求的学科及其交叉学科,C9大学的学科影响力长期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此外,相对于IVY大学和Go8大学在优势学科影响力上的稳定状态,C9大学优势学科影响力的波动较大,在未来学科建设工作中,需特别重视优势学科的保持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掌握学科在全球所处的位置,是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重要前提。本文对2000-2012年C9高校和日本、英国、美国研究型大学群体的学科论文的产出规模、被引比重、活跃指数和相对影响力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近十年来C9高校日益重视学科的质量建设,论文的增速明显放缓,而被引比重和影响力指数上升明显,已有7个学科的论文活跃指数和10个学科的论文相对影响力指数超过世界平均值,主要集中在工科和理科,呈现出对世界一流学科的追赶态势。C9高校学科整体实力接近日本的11所研究型大学(JRU)群体,但与英国罗素教育集团(RG)、美国大学联盟(AAU)等世界名校还有明显的差距,为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爱思唯尔Scopus数据库的学科规范化的论文影响力(FWCI)和基于汤森路透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学科规范化的论文影响力(CNCI)是衡量基础研究质量的较好指标。与全球一流大学群体的美国大学协会(AAU)、澳洲八校联盟(Go8)、罗素集团(RG)相比,代表中国大学最高水平的C9高校,在论文规范化影响力上差距较大。虽然与世界一流大学群体的论文产出差距在快速缩小,但面对"跟班式科研"的质疑,我国一流大学应该着力提升基础研究质量,并在实质性国际合作、质量评价导向、高端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InCites数据库和ESI学科分类,比较中美高校在22个学科的科研产出规模、质量、影响力差距和活跃学科分布特点。研究发现:中国C9高校科研产出规模普遍提升,但不同学科呈现不同特点;美国10所高校的科研产出规模与质量相对一致,中国C9高校存在不一致现象;美国10所高校对理学关注度已明显下降,空间科学和交叉学科变得炙手可热;中国C9高校从偏重理工向多极化转变,交叉学科关注度重现,生命科学和医学在个别高校中关注度提升。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统计1990年-2009年我国一流大学工学学术论文的数量、篇均引用次数和零引用论文数,从规模、质量、低质科研、活跃程度、学科结构等五方面对我国一流大学工学基础研究的产出与世界一流大学进行比较,分析我国一流大学工学基础研究的发展水平及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结果显示我国一流大学工学基础研究规模经过大幅扩张,从2006年开始进入成熟期.质量相对于世界和AAU实现阶梯式上升,与AAU的质量差距明显缩小;但工学各学科间发展不平衡,质量的提升主要由工程学和材料科学驱动,计算机科学贡献较小.虽然学科活跃程度远高于世界一流大学,但科研低质率与世界一流大学水平的差距仍相当明显;学科结构与世界一流大学呈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中国的大陆、香港、台湾三地高校进入ESI前1%学科为调查对象,从地区分布、进入ESI前1%学科数量及其学科覆盖率、不同学科领域进入ESI前1%的中国高校、进入ESI前1%学科的总被引次数排名等多个角度检视了三地高校进入ESI前1%的学科情况,在与港台高校的比较中分析了大陆高校进入ESI前1%学科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并对大陆高校进一步提升学科水平、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36所美国世界一流大学18年间的校际面板数据,研究发现科研产出数量、影响力和综合表现分数分别呈“先降后升”“先平后降”与“持续下降”趋势,校均总工资绝对规模逐年增长,占校均总支出50%左右,师均工资呈增长趋势,校均工资结构多元且稳定。工资规模、结构与科研产出关系的OLS、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模型结果表明:在工资规模上,增加大学总工资支出、提高全职教师师均工资均可显著提升大学科研产出数量、影响力和综合表现,但总工资规模对科研产出数量的正向影响更明显,而师均工资则对科研产出影响力的正向影响更突出;在工资结构上,增加工资结构中的研究工资、支持类与服务类工资规模亦可显著提升科研产出数量、影响力和综合表现,其中,研究工资对科研产出数量和综合表现的正向影响更为突出,而支持类和服务类工资对科研产出影响力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教学工资的增加能够提升科研产出数量与影响力,但全职教师工资规模的增加却仅有助于提升科研产出数量,对科研产出影响力和综合表现有明显抑制作用。基于研究发现,我国政府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需要继续优化大学经费支出结构,大幅提高教师的总工资和研究工资规模;变革工资制度,提升教师工资水平等...  相似文献   

8.
以美、英、德、澳、日、中六国的精英大学联盟中的院校为研究对象,从学位授予规模、学位授予结构和学科培养条件三方面对各国一流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发现:一流大学往往是研究型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数占学位授予总数的比例基本在40%以上,博士学位授予数占研究生学位授予总数的比例大多超过了10%。此外,一流大学进入ESI排名前1%的学科数往往在15个以上。但不同国家、院校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9.
经费作为一流大学建设的基础和保障,是大学人才培养和科研产出的关键因素。经费支出规模是否庞大、结构是否合理,对大学能否产生高效益产生深刻影响。2013—2017财年30所美国世界一流大学的数据显示:在支出规模方面,总支出规模庞大、呈逐年上升趋势、生均支出规模校际差距逐年扩大、公私立间的生均支出规模差距大于总支出规模差距;在支出结构方面,支出项目丰富、重视教学和研究支出、结构较为多元且稳定、公私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总体而言,美国世界一流大学经费具有规模庞大、项目丰富、结构稳定、数据详实等特征,为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经费支出提供了借鉴经验。我国大学应通过继续增加收入规模、优化支出结构、完善财务公开等途径,进一步提高我国大学的资源配置效率,不断增强我国一流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国一流大学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985工程”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发展历程,利用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 的数据,通过对这些大学2006年到2013年进入ESI排行的学科的分析,结果表明“985工程”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进程是稳步而快速的,进入ESI排行的学科数、学科水平、大学数量都在增加,但...  相似文献   

11.
从美国汤姆森科技集团出版的<基本科学指标>(ESI)数据库获取原始数据,对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的学科竞争力进行科学合理、客观公正地评价研究和综合分析.最终得到3类共30个2009年有关学科竞争力排行榜.2009年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大学整体排名比较靠后,说明我国大学离世界一流大学还有相当差距,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任务仍很艰巨,特别是建设世界高水平的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创新型成果方面差距还很大.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世界一流大学科研经费投入与产出相关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美国世界一流大学科研投入与产出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两者之间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在0.7以上,且公、私立大学间表现出了较大差异,私立大学科研投入与产出相关系数高达0.9。研究结果说明各排名选取科研经费、产出等指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对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3.
利用我国36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13-2020年间的经费收支结构与学术产出校际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大学经费收支结构对学术产出的影响,同时试图找到有助于学术产出提升的收支结构理论最优值.模型结果表明大学经费收支结构的差异会对学术产出产生不同影响,收支结构亦存在理论最优值.但是目前36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收支结构、校均收支结构均与理论最优值有不同程度的差距.基于此,建议我国政府需要依据大学内在的学术逻辑和发展规律,通过资源支持方式的变化与支持政策的引导以优化大学的经费收支结构;政府和大学等主体可根据本研究得出的理论最优值有针对性地变革和调整大学收支结构,比如适当提高收入结构中的拨款收入、教育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的占比,有针对性地提高横向支出结构中的基本支出占比、纵向支出结构中的住房公积金以及购房和提租补贴的占比,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增加大学的学术产出,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推动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4.
肖甦  朋腾 《教育科学》2021,37(2):75-81
俄罗斯自21世纪伊始便开启向世界一流大学目标迈进的加速模式.基于QS、THE和ARWU世界大学及学科排行榜单中近五年排名结果可发现,俄罗斯高校整体排名前移,传统优势学科继续保持,这与政府和大学双方努力密切相关.但仍存在问题,如在不同排行榜中的成绩参差不齐;在众多新兴前沿学科方面表现欠佳等.这与俄罗斯争创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不无相关:首先,西方话语主导下的国际教育市场与俄罗斯传统学术建制不相适应;其次,俄罗斯政府的高教改革计划因经济原因难有充足的资金支持;最后,在各大世界大学排行榜尤为重视科研指标的情况下,俄罗斯高校科研传统薄弱,综合实力欠佳.因此,俄罗斯高校无论从形式还是实质上迈入世界一流大学之列并形成规模性影响力均道阻且长.  相似文献   

15.
基于国际论文统计分析的视角,从学科领域、ESI学科两个层次和结构、规模、质量三个维度对中关一流大学理科发展状况进行比较。中国一流大学和美国一流大学的主导学科领域分别是理科与生命科学学科;中国一流大学理科规模增长速度较快,与美国一流大学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质量上。我国一流大学理科各学科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数学学科数量和质量平衡发展;物理和化学两个学科规模大幅增长,引领了理科规模的快速扩张;环境生态学和地球科学稳健发展,而空间科学仍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6.
利用ESI数据库检索农业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化学等全球22个学科领域中总被引次数排名前1%的研究机构,并对22个学科研究领域中的国家、机构和期刊的科研绩效统计和科研实力排名。选取北京交通大学等2000年前后划转为教育部直属的行业高校共计36所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检索2017年5月更新的ESI数据库中,中国行业特色高校进入ESI前1%和前1‰的院校情况、学科现状、学科分布等情况,得出结论:中国行业特色高校进入ESI前1%的学科共计90个,覆盖16个ESI学科,多集中于理工科,工程学入围次数最高,其次是化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生态学等学科领域;行业特色高校进入ESI前1%的表现差异显著;"985工程"、非"985工程"的"211工程"高校表现各不相同;不同行业特色的高校在ESI学科排名中差距较大,农业类高校的表现优于其他行业高校;从世界一流学科的角度分析,8所行业特色高校有10个学科进入ESI前1‰行列,这些学科集中在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学、地球科学和材料科学;行业特色高校没有进入ESI前0.1‰的学科达到世界顶尖水平。结合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高等教育发展态势,从外在表现和内在联系两方面,加强行业特色高校学科建设,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和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软科公布的2019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与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为依据,对世界一流大学拥有的世界一流学科数量以及世界一流学科在各大学和各学科领域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统计表明:世界一流大学通常在多个学科领域拥有较多的世界一流学科;世界一流学科也大多分布在世界一流大学中。近年来,我国高校无论在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上,还是在世界一流学科排行榜上都取得了显著进步。整体上,我国拥有世界一流学科的高校较多,世界一流大学较少;我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拥有的世界一流学科在数量上有一定优势,但学科领域的分布不均衡,世界一流学科主要集中在工学领域。“双一流”建设后续进程中应适当调整一流大学建设与一流学科建设的关系,强化学科发展的均衡性,从重点关注一流学科“点”的建设到更加关注大学的综合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8.
本科教学经费既是推动一流本科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又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其支出规模与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一流本科和一流大学的建设成效.根据我国39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14-2019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中的相关数据,本研究分析了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本科教学经费的支出规模与结构,发现支出规模呈上升趋势,本科教学支出占大学总支出的比重相对稳定,生均本科教学支出占所在省份人均GDP的比重基本稳定且逐年增长;支出结构以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和本科专项教学经费为主,呈现稳定的二元格局.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本科教学经费支出存在以下问题:支出规模相对不足;支出结构未实现多元化;地区间生均支出规模缺乏应有的差异,未充分体现各地区的人才培养成本差异;不同学科特色或隶属大学的支出无显著差异,加剧了大学的同质化倾向.因此,我国可以继续加大对本科教学的经费投入;不断优化本科教学经费支出结构;建立各地区差异化的拨款标准,统筹协调各级政府的拨款比例;扩大不同学科专业折算系数的差异,彰显不同一流大学的特色,以期更好地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和"双一流"建设.  相似文献   

19.
“5-100计划”是俄罗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首次尝试。通过分析2016年至2020年21所“5-100计划”入选高校9个方面绩效指标的预期值和实际值可知,这些高校在国际论文发表数量和质量、他校学生引入数量、招生质量提升方面成效显著,而学校的联邦预算外财政收入、科教人员的人均研发产出额、外国留学生以及国际教师引进等方面完成度较低。虽无一所“5-100”高校跻身世界大学排行榜前100,但远超5所高校进入世界大学学科排行榜。在“西方规则”的驱动下,俄罗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不乏矛盾与困境,而灵活、开放且务实的高等教育改革理念又在一定程度上助其突破局限,实现组织管理体制、校级改革发展等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我国一流大学的典型代表,其经费支出特征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我国一流大学经费支出的整体情况。36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支出数据显示了其在支出规模和支出结构上的具体特征。在支出规模上,总支出规模逐年增长,不同学校间的差异较大,地区间规模大小和增速快慢也不相一致;师均支出规模呈上升趋势,中部地区增长速度最快,不同学校间的差异较大;生均支出规模变动趋势不一,校际差距大于区间差距;支出规模占GDP的比重基本稳定,区内差异大于区间差异。在支出结构上,总体较为单一且保持稳定,横向维度表现为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基本持平,纵向维度以教育支出为主并呈现稳定的一元格局,同时支出结构地区间差异不明显。虽然我国一流大学的支出规模不断上升、支出结构较为稳定、支出规模和支出结构无明显关系,但和美国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仍存在规模相对较小、结构较为单一、科目不够具体、数据较为粗糙等问题。基于此,我国可通过继续增加大学收入以扩大支出规模、持续优化支出结构以反映大学功能、不断细化预算科目且公开支出数据等途径,进一步调整一流大学的支出规模并优化支出结构,提高经费利用效率,进而更好地推动“双一流”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