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类总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的。今天的自然环境是由历史时期的自然环境演变而来的。弄清楚人类历史揭幕时期的自然环境,探讨其演变的规律,对改造我们现实生活的自然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活、劳动条件,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本文所论述的西安地区以今天西安市和长安县的辖区为限。它位于关中平原的中央,自古以来就是膏壤、沃野的所在,是中华民族文化摇兰的典型地区之一。这里北临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人类活动历史悠久,由于其区位条件、自然环境、历史发展的独特性、复杂性、其社会、经济、文化的形成发展也具有其典型的区域性、民族性和不平衡性,区域内城市及城市体系的构成及其发展,既是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集中体现,又是区域内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布局发展变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合理建设和完善城市职能和城市体系结构,对于建立合理的劳动地域分工,促进边疆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富民兴滇,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此对云南省现有城市体系的地域空间结构、职能结构、规模结构作一个初步的分析,并就今后发展提出自己初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同生态持续发展相协调。地球的特异性使其成为至今发现的唯一有生物体系的高度明的星球。人类今天所依赖的自然环境经过了亿万年的演变和发展,而人类自身的演变历史也无一与自然环境紧密相关。当人类成为地球上占统治地位的物种时,如果只顾自身的发展而不顾自然规律,人类将随来自自然界加倍的报告。  相似文献   

4.
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人类与环境(指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始终处于一种交互作用之中。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具有强大的创造力和能动性,但人类活动又强烈地受制于自然法则和人文(社会)法则。从宏观整体的角度简要说明环境对人类的深刻影响,从微观局部的角度,以大气环境为例详细阐述人类对环境破坏的原因、形成的机理、危害的结果和协调解决的方法——可持续的和谐共生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5.
如何保护自然、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防止自然环境恶化、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共荣?这是当前人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陈寿朋先生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守护者,为我们解答了这一难题。可以说《草原文化的生态魂》既是一部热爱自然、崇尚自然、赞美自然、教育人类如何保护自然环境、如何防止自然环境恶化的教科书,同时也是一部宣传生态道德教育的巨著。  相似文献   

6.
唐代“河曲”地域呈现着农业经济与牧业经济并存、各有发展的局面。两种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作用与影响,显示出明显的差异。农业经济基本上分布在“河曲”的边缘地带及黄河沿岸土壤基础、水源条件、地形条件较为优越的地方,使得人类农业经济行为和自然环境间的作用与反作用大体处在相对均衡的态势;畜牧业经济占据着“河曲”的大部分区域,其中定居型畜牧经济活动对局部草原环境施加了缓慢而深刻的影响,导致早期“毛乌素沙漠”的出现。两种人类社会经济行为对环境影响力度的差异相当明显,其原因就在于下列几个方面:封建政府民族政策因素、农牧人口数量差异、农牧人口地域分布差异、自然环境质量差异、利用土地资源方式及程度差异等。  相似文献   

7.
环境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处理好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在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中的历史学科实施环境教育,能够发挥历史学科独特的环境教育的功能,增强学生的环境知识,培养学生的环境技能、环境态度、环境价值观以及环境保护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人类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应该协调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口的增长必须与经济的发展相适 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才能保持人地关系的平衡和稳定。  相似文献   

9.
当前,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程度都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在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出现了一系列尖锐的矛盾,成为影响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因此,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和素质,已是十分迫切的任务.作为一名生物学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科特点,注意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从而唤起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同时,现代化又破坏了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托·赫胥黎曾说过:“那些生存下来的生命类型,总的说来都是最适应于某一时期所存在的环境条件的。”[1]人类起源于自然界,是自然环境的产物,因而适应环境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近年来,环境污染已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并直接影响着人口素质。一、环境污染历史:前车之鉴全球自然环境已经和正在遭受的前所未有的污染,极大地损害了人类的健康,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空气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陆地污染、食物污染都已经大大改变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土地开发的环境认知基础和相关行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学将地球作为人类之家来研究。著名华人地理学家段义孚(Tuan Yi-Fu)指出,地理学者要探究人是如何把大自然改造为家的,这种改造又如何反过来左右人的行为的。人类对自然环境各种改造的初衷是为使其更适合于人类的生存,但人类的行为的结果是否与其预期的目的相吻合并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自工业革命以来的数百年间,人类对自然无休止的索取,在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社会财富的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类本身有意和无意的行为已有使地球环境趋向恶性发展以至于达到不可收拾的可能,人类正在以各种连自己还没能认识得很清楚的…  相似文献   

12.
追思自然——论环境美学的根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美学是当代美学的一个理论热点。它诞生的根源是以理性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为核心理念的工业化进程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通过追思其核心范畴——“自然”,我们看到“自然”原本有三重含义:对象性“自然”、感受性“自然”和源初性“自然”。源初性“自然”本身即是一个审美境界。此境界的呈现,意味着理性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同时得以彻底消解。据此,我们便可获得解决自然环境恶化及相关问题的启示和途径。源初性“自然”是环境美学可靠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是影响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必须将生态文明嵌入人类发展指数(HDI),以加强其解释力和说服力。基于UNDP2010年发布的人类发展指数的新方法,构建"生态人类发展指数",可以更为准确地分析地区间的人类发展不平衡。通过对"混合人类发展指数"和"生态人类发展指数"的计算可知,中国区域间人类发展差距明显,且生态文明程度往往和经济发展程度呈现正相关关系。聚类分析的结果则表明,在考虑生态文明维度后,中国省区间人类发展水平的分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应提高人类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经济发展与健康、教育、生态等方面发展的同步性,全方位地提升人类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在各个维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西北地区是我国荒漠化主要集中地,它是伴随气候旱化和人类活动加剧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土地退化、土地沙漠化、石质化等,其结果造成土地肥力下降,使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曹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荒漠化防治迫在眉捷,为此必须转变观念,树立生态意识;坚持治沙与脱贫相结合;做好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批治理;做好防治动态监测;实施生态建设工程,改善西北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为西部大开发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5.
从第四纪以来,陇中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根据古土壤、孢粉、考古材料和文献记载考察,虽发生过若干变化,但总体上远较目前优越,无论气温、降水还是地带性植被状况都是较为优越的.当时,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微乎其微,这种自然面貌反映了当地原始的自然环境状况.这种较为优越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宜于早期人类的生存和农牧经济的发展,因而,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当地原始农牧业也就产生了.至西周春秋时期,伴随秦人的崛起,当地半农半牧的经济开发模式即已形成.  相似文献   

16.
区位与昭通地区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昭通地区,不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经济结构及社会经济联系,均为云南省较为特殊的地域单元之一.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其区位因素中的自然因素、区内经济机制特点、生产力发展水平、内部及外部经济效果、时间变化等等.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程度地对区域社会经济发生作用,并随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本文试就区位因素中的几个基本要素与昭通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作一个概要的分析研究,并对昭通当前经济发展提出自己的初略构想.  相似文献   

17.
甘肃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存在质量偏低,"双语"质量还有待于提高等问题,针对其自然环境的复杂性,经济发展的落后性,文化背景的多元性,提出加大远程教育力度,加强对口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等策略和建议,发展民族地区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桂林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桂林要做好大开发的文章,实现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振兴,必须对投资环境进行的正确的评价。通过对桂林投资环境的swot分析,我们得出了桂林投资环境的优势主要在自然环境禀赋等方面,同时,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是其劣势,根据系统化、市场化、国际化原则,提出了桂林市投资环境优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社会经济发展构成社会基础,经济利益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追求,因而社会经济发展便成为社会评价的一个重要维度.评价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基本标准是生产力标准,它具有质与量两个方面的规定性,其本身也需要被衡度、评价.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历史特点,对其进行的社会评价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试论绿色体育与生态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社会中绿色体育有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时代指向,即注重体育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运用网络资讯、文献资料法,论述了绿色体育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明确指出绿色体育与文化、社会环境、科技、经济和自然环境相互协调、共生共融。2008年北京奥运会,绿色体育将发挥其全面性效应,使现代体育向无污染、和平、公正、科学的时代发展,促进人类发展的协调和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