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林 《新闻爱好者》2011,(1):117-117
陈望道(1891-1973)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发起人和早期党员.是我国著名的新闻教育家、报人和语言学家。他创办了复旦大学新闻系.国民党元老、著名报人于右任称他为“记者之师”。他在担任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时,亲拟了“好学力行”的系铭。长期以来,这个系铭,无论在我国的新闻教育中,还是在从业的新闻队伍中,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陈望道(1891~1973)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发起人和早期党员,是我国著名的新闻教育家、报人和语言学家。他创办了复旦大学新闻系,国民党元老、著名报人于右任称他为"记者之师"。他在担任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时,亲拟了"好学力行"的系铭。长期以来,这个系铭,无论在我国的新闻教育中,还是在从业的新闻队伍中,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1928年9月,大江书铺在虹口区东横浜路景云里成立,陈望道是创始人之一.9月10日,《申报》刊登了《大江书铺昨日宴客》的消息,这间由陈望道、汪馥泉、冯三昧等发起的书铺,约请了郑振铎、王世颖、章锡琛、傅东华、谢六逸、郭任远、赵景深等数十名知名文艺家聚餐.有了资金、稿件来源、出版倾向规划,陈望道踌躇满志地开始了他的出版事业.  相似文献   

4.
铁肩担道义     
复旦大学106周年校庆期间,各院系照例都要举行报告会及各类学术活动.新闻学院遵循老校长、老系主任陈望道先生"好学力行"的系训,开办"望道讲堂",并首创全国新闻传播学本科生学术论坛.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陈望道领导的大众语运动开展80周年,作为语文运动的先驱,陈望道的标点符号思想不仅是其语文思想,更是其编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陈望道对于汉语标点符号制度化的贡献,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对于新式标点符号的倡导,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主张;其二,创制了新式标点符号体系;其三,高度重视标点符号系统的规范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个人的言论和行动,都是由他的思想意识所支配的,而一个人的思想意识又是同他的世界观分不开的。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世界观不仅决定着他对于现实生活的观点和态度,也影响着他对于新闻的观点和态度,指导着他整个的新闻采写活动. (一) 在新闻采访阶段,新闻工作者宛如一只生活花园中的蜜蜂,飞到这里看看,又停在那里嗅嗅.但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教育战线的一代宗师,陈望道先生对爱的理解与践行,可圈可点、可敬可佩。陈望道先生对复旦充满了热爱,从1920年受聘复旦到1977年与世长辞,他在复旦园里辛勤耕耘达半个多世纪,把自己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献给了复旦。今年是陈望道先生诞辰  相似文献   

8.
陈望道是中国著名教育家、修辞学家和语言学家,也是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与陈独秀等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他翻译并出版的《共产党宣言》,是第一个中文全译本。1932年,陈望道修辞学名著《修辞学发凡》(以下简称《发凡》)的出版,标志着中国有了第一部科学而系统的修辞学著作,它是中国现代修辞学史上的一座丰碑。陈望道在建立中国现代修辞学体系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其历史功绩不仅在于为后人留下了众多的精辟见解,还在于他为现代修辞  相似文献   

9.
陈望道不仅难以认同沈从文的"自赏",而且对于沈从文在"大众语问题"上的态度也颇为不满。面对陈望道的批评,沈从文未见有直接的回应,想必是无话可说或不屑一说。  相似文献   

10.
仰慕陈望道     
人生在世,读什么书,与什么人相识,会有什么样的经历. 都是机缘.看陈望道的书,有意识更深层次地去了解陈望道,并和陈望道之子陈振新相识,充满了偶然.2009年8月底,因为要送初上大学的儿子去复旦读书,被局领导派遣与复旦大学联系征集陈望道名人档案资料一事,为义乌市档案馆新馆的展厅建设征集名人档案.  相似文献   

11.
美国汤姆森基金会编写的《新闻写作基础》教材一书中说:"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却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你也可能遭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诱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精彩的标题."[美]布雷恩·S·布鲁克斯、詹姆斯·L·平森、杰克·Z·西索斯著的《编辑的艺术》一书中写道:"好标题能吸引读者对新闻的注意,如果没有这些标题,新闻则可能被忽视.如果标题未能很好地推销内容或吸引读者的注意,当日的最佳新闻也可能会影响甚微或全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毛泽东同志在谈到思想转变时,曾多次讲到他在1920年春第二次旅居北京期间,曾阅读过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陈望道本人也曾回忆说,《共产党宣言》于1920年4月在上海出版.因此在理论界、学术界人们一直认为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出版于1920年4月或1920年春天.1975年,东营市广饶县发现了保存40多年的《共产党宣言》,经考察,这本出版于1920年8月的《共产党宣言》是我国出版最早的《共产党宣言》,从而纠正了人们长期以来关于《共产党宣言》版本问题上的错误.本文作者曾有幸参加了当年的考察活动.现将他们对考察活动的回忆刊登如下,以此作为对建党八十周年的献礼.  相似文献   

13.
严峰 《编辑学刊》2021,(4):31-32
2021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位中文翻译者、复旦大学老校长陈望道先生诞辰130周年.复旦大学拟于2021年七一前夕编撰、出版《陈望道文存全编》,全书400万字,分12卷,由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担任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陈望道先生1891年出生于浙江义乌,是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者,也是著名学者、教育家、语言学家和社会活动家.1920年,陈望道与陈独秀等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并参与社会主义青年团筹建工作.同年春,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1920年8月,陈望道先生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相似文献   

14.
"付费采访"又名"支票簿新闻",英文为"check-book journalism".美国杰克·尼奥纳德和乔·索茨曼对于"支票簿新闻"这一词条的界定比较随意:向消息来源付费,让他或她说出自己的故事.香港传媒评论员赵眉则称:"‘支票簿新闻'是指新闻机构主动或被动地用金钱,向包括政府公职人员,如警察、消防员、海关或医疗人员,或向商业机构或私人团体的人员,甚至包括竞争对手的人员,购买消息或通风报信,有关金钱亦即俗称‘线人(针)费'或‘针钱'.这些活动多为幕后交易,有时会涉及贿赂与贪污行为.‘支票簿新闻'也包括新闻机构用钱向新闻来源购买独家采访机会、消息或额外新闻信息."  相似文献   

15.
陈望道(1891—1977),浙江义乌人。他是一位对中国学术事业发展卓有贡献的学者,学术领域十分广泛,涉及哲学、政治学、美学、文艺学、语言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许多门类。尽管如此,陈望道还是被人誉为“记者之师”。  相似文献   

16.
陈望道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语言学家.他所创办并主编的<太白>半月刊,虽然只有一年短暂的生命,但它直到今天,依然值得我们追念和推崇.  相似文献   

17.
复旦大学的新闻教育最早始于1924年。著名新闻教育家陈望道(1891—1977)等目睹我国新闻专业人才奇缺的现状,学习“欧美各报。多托学校代办新闻科,故人才辈出,报业乃兴”的先进经验,认为为了改变我国地方报纸“实属不堪”的现状。必须开创中国的新闻教育事业。当年经校方同意。聘请有名望的主笔、记者、编辑来校讲授新闻学知识。  相似文献   

18.
1920年,陈望道先生参照英文版,依从日文版全文翻译了我国第一个中文译本《共产党宣言》。陈望道先生是在艰苦与危险的环境下进行翻译工作的,他于1920年三四月份在故乡义乌分水塘破陋的柴屋里进行翻译。为防备敌人的突然搜查,他在柴屋里摆放了几件用具,一块铺板,两条长凳,既  相似文献   

19.
《新闻前哨》2009,(6):6-6
梁衡在2009年第4期《新闻实践》中撰文说,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把天下文章分成两大类,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消极修辞以客观表达为主,务求明白、准确;积极修辞以主观表达为主,务求生动、活泼。这是研究新闻写作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20.
他,身材颀长,白发苍髯,目光炯炯,俨然像位绅士,可又有学者般深沉,从头到脚还流露出几分威严的军人风度。他就是新华·汤姆森新闻培训中心英藉指导老师鲍伯·希契柯克。他的同事和学生都亲热地称他“鲍伯”。英国汤姆森基金会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短期新闻培训班。1985年起与新华社合办的新华·汤姆森中心是英国本土外唯一的长期新闻培训学校。鲍伯与这个中心的缘分不浅。他1986年在北京住了10个月,次年又教授了中心的高级班。1988年,他全年都在北京度过,去年3月,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