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呈孔 《教师博览》2003,(10):45-46
强烈的数典认祖、追宗寻根意识,是中国姓名文化的核心所在。据历史文献记载,中国姓氏有5662个(不包括元、清两朝移居中原的蒙、清两族之姓和边疆少数民族的姓氏)。其中,单姓3484个,  相似文献   

2.
佚名 《教师博览》2009,(12):58-58
现在我们已经习惯于说“按姓氏笔画为序”之类的话了.在大多数人心目里.姓氏是一回事。其实,在古代,姓和氏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北宋初年有一本影响深广的蒙学读物《百家姓》,收录了四百三十八个姓,后来的增补本增加到五百零六个。但这并非汉姓的全部。在这之前,唐林宝的《元和姓纂》收录的姓就有一千四百多个;在这之后,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里所收的姓更增至二千六百多个;而现在一般认为的汉姓有三千多个,也有认为五千多个,甚至有认为汉姓已达一万多的。然而实际上真正的汉姓是很少的,不过几十个,大部分姓原先都是氏。姓和氏现在已连用为双音节词,氏的意义已经虚化,姓氏就是姓。但若从姓氏发展的历史看,现在所说的“姓氏”,大部分应该是氏而不是姓。在上古。姓和氏是两个单音节词,姓是姓,氏是氏,不能含混。中国社会在秦汉以前是一个既有姓又有氏的社会,两者的区分相当严格。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的姓与名⊙崔吉学姓与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很早就在中国产生了,并且一直沿用至今,形成了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现就我国古代的姓与名作一简单考究。关于姓的起源,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说:“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  相似文献   

5.
说姓道氏     
姓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时期。当时生产力低下,人们靠狩猎、捕鱼、采集维生,过着群居生活。若干个氏族社会构成一个原始部落,每一个氏族组织由一位老祖母和她的子女以及她的  相似文献   

6.
<正>01姓许慎《说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班固《白虎通德论》卷九:“姓者,生也,人禀天气所以生者也。”《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这都说出了“姓”的本义是“生”。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简称族号。作为族号,它不是个别人或个别家庭的,而是整个氏族部落的称号。据文献记载,我们的祖先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别婚姻”“明世系”“别种族”。它产生的时间大约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  相似文献   

7.
<正>姓氏是表明家族系统的称号。"姓"和"氏"原来有分别,"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在母系社会,子女随母姓,发展到父系社会后,改随父姓。随着同一祖先的子孙繁衍增多,一个家族往往会分成若干支而散居各处。各个分支的子孙除了保留姓以外,另外为自己取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也就是说,姓是一个家族所有后代的共同称号,而氏则  相似文献   

8.
姓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表明家族的字”。其实,“姓”与“氏”的内涵是有区别的。 一、“姓”是一种族号,用以表明家族系统;“氏”是“姓”的分支,用以区别子孙之所由出生的。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总源,“氏”是分支。所以,“姓”与“氏”既有差别,又有联系。后代“姓”与“氏”不分了,如“张氏”、“王氏”,即“姓张”、“姓王”。 二、在夏、商、周三代之前,贵族中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后来,“氏”又用来区别贵贱了。如:对显贵之家称“氏”,而低贱之家则有“名”无“氏”。在婚姻方面,“氏…  相似文献   

9.
姓和名     
  相似文献   

10.
姓和氏本来是我国古代史中的问题,也是我国文化史中的问题。已故的丁山先生早在1951年在《新建设》三卷六期上就发表过《姓与氏》一文,重点讨论了我国古代姓和氏产生的原因,并用我国古代的历史材料来印证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此后未再见类似及有关的专文发表,似乎这个问题在我国学术界已经解决了。但在对先秦文献的注释、翻译中,却经常出现姓、氏不分的情况,即使是当代著名学者的著作中也偶有出现。这严格讲来应是错误,但姓、氏不分毕竟已经两千多年,一般都习惯于不分古今地一律称姓,因而在注释、翻译时就把这个问题忽略了,也是情有可原的事情。不过,如果任其发展,把古代原有区别的历史事实,含而糊之地泯灭其区别,恐伯也不是学术界应有的现象吧。  相似文献   

11.
姓氏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代表自身和家族的符号。在姓氏大国中国,见于文献的姓氏有5662个,可谓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其中最为奇特的是,“姓”和“氏”这两个字本身也各为姓氏。对于“姓”姓,清朝张澍《姓氏寻源》:“其人本无姓氏,因即以姓为姓。又或蔡公孙姓、射姓、丁姓之后,以名为氏。”南朝宋朝何承天  相似文献   

12.
我的姓和名     
说到我的姓,那在《百家姓》里排得还算前面,第十二位。我姓杨,名之豪,叫起来挺响亮的。 姓杨的名人很多,有中国第一位登上太空的飞行员杨利伟,他是杨家的骄傲,更是中国人的自豪。  相似文献   

13.
张姓,是一个十分荣耀的大姓,历史悠久,族大支繁,人才辈出。姓张的人要是数起“家珍”来,恐怕没有哪个姓氏能比得过他们。这是中国最大的姓,全国大约有一亿多人姓张。  相似文献   

14.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里的重要成分,是千百年来支撑祖国生存和发展的巨大精神支柱和推动力量。但在古代社会里,它不可避免地受到历史诸要素的制约,具有极大的局限。特别是产生于封建专制政体下的忠君意识对古代社会的爱国主义有极大的腐蚀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的名和字孙玮古人有名,又有字,这与今人很不相同。现在所说的“名字”,是把名和字合二为一了。古时,名与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名一般只有一个,字可有两个,称“又字”.或“又号”。“名”:《说文》释为“自命也”。它是指一个人的称谓。《礼记·檀弓》:“...  相似文献   

16.
【高考展望】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个国家对知识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更加重视科技文化,时时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因此,科技文化史在高考中的地位日益提升。近几年高考对这一专题以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进行考查。今后,该专题仍会是高考命题的热点。我们在复习中与本专题相关的热点问题也应注意,比如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教育问题等。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在论及人类思维的发展时,曾经这样写道:“理论思维仅仅是一种天赋的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加以发展和锻炼,而为了进行这种锻炼,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手段。”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化典籍中,《庄子》一书的的确确是个思想的材料,它对于理论思维的锻炼、发展与开拓不无重要的启迪、引导作用。正如谢祥皓所说的:“今日读《庄》,其最主要的目标,其最可贵的价值,乃在于智慧的开发,在于智慧的启  相似文献   

18.
19.
鲁迅的小说中,人物形象和人物姓名是相通的,二者有着内在联系——作者笔下的人物总是有合适的名字。“这个名子要能说明他这个人,表现他这个人,这个名子能介绍他就象一尊炮老远就能介绍自己说:‘我就叫大炮。’这个名子生来是为他设的,任何旁的人都不能用。”(《文艺理论译丛》第二期148页)这种手法鲁迅用得精熟。同其他人  相似文献   

20.
我的祖上姓王。在我不足周岁时,父亲离家出走参加革命。不久,家乡被日本侵略者占领,为了亲人的安全,他改姓“金”,把名字也改了。所以,我也可以这么说,从我父亲这一辈开始,就改姓“金”了。我从上小学到初中,—直是随祖上姓“王”,取名“金波”。后来,我见到父亲,很想问问他,他改姓“金”,是不是受到我这个“金”字的启发。但我终于没有问。我读到初三,因为一场病而休学。痊愈后转到另一所中学,父亲在为我写推荐信时,不知为什么,把我作为姓的“王”字给省略了,这么一省略,我很自然地就随了他,也姓了“金”。当时,我没更正。我认为这样也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