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佛曰:“一朵花里显真性,一粒米里看世界。”语文教师如果具备较强的文字感受力,能从一个字一个词出发,挖掘出整个文本的意蕴,注重对文本尤其是对构成文本的文字的揣摩与推敲,就能够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引领学生走入语文的深处,真正创造出让学生怦然心动的课堂。[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许多经典名篇堪称人类文化之瑰宝 ,但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 ,语文教学很容易出现架空分析 ,流于肤浅的现象 ,致使本该生动有趣的语文教学陷入老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尴尬境地。教师如能返朴归真 ,引导学生咬文嚼字 ,品味语言 ,对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以下就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一、动词的比拟性。动词作为刻画人物动作行为的符号 ,在人物描写中起重要的作用。如朱自清《背影》中父亲为儿子买桔子 ,在月台上翻越栏杆 ,“蹒跚地走” ,“慢慢探身”(两手攀着上…  相似文献   

3.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更是调整文章的思想和情感;语文教学中需要咬文嚼字。  相似文献   

4.
5.
陈钟梁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首先要上出语文味儿,要上得朴素自然,要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那么,语文课如何上得“朴素自然”,如何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呢?我以为,关键的一条是:咬文嚼字。咬文嚼字对于语文的教与学有什么意义和作用呢?我认为至少有以下三点。首先,“咬文嚼字”可以避免语文课的异化。无可否认,由于对新课标的曲解和误解,现在的不少语文课,甚至不少具有一定规模、一定级别的公开课、参赛课、示范课,异化为了政治课、故事课、活动课、环保教育课、心理辅导课,等等,表面热热…  相似文献   

6.
数学是一门严密而又精确的科学。为了教育学生对数学内容能正确、清楚地理解,避免误解与差错,就必须引导学生善于咬文嚼字。我在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咬文嚼字的主要做法是:教育学生逐词逐句推敲;关键词语重点推敲;对虚词认真理解;容易忽视的词语适当点拨。  相似文献   

7.
如何让小学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呢?咬文嚼字品语文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首先,我们要理解"语文"的内涵,然后,咬文嚼字品语文,打造高效课堂,上出"语文味"。  相似文献   

8.
祁慧 《现代教学》2013,(1):90-91
案例:“What is ecotour ism?” “What is ecotourism?”是牛津教材S3AUnit3MoreReading中的一篇介绍生态旅游的说明文。本课的课型是阅读第二课时词汇教学,我希望引导学生通过透析词汇,品味语言来进一步理解文章内涵。这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咬文嚼字的能力,对教师的基本功要求就是解读文本。文本意义的解读是阅读理解的目的,而文本的意义是在读者与文本的双向互动中产生的。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关注语言形式,还应注意语言符号的动态表意过程以及读者在阅读当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物教学》2016,(22):35-36
<正>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有时因一字之差而谬以千里。作为一名生物教师,笔者在批改作业或者试卷时常常会看到一些错字、别字、漏字、加字或对题目的理解不到位的现象。对此笔者反思,若是教师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留意这些易错的字、易错题目,那么学生便会减少上述问题的出现,同时也能加深他们对生物学知识的正确理解。笔者就如何通过"咬文嚼字"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生物学知识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10.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为敲定一个“绿”字,费尽心血;“僧敲月下门”,贾岛为选定一个“敲”字,也几乎将“胡须”捻断。古人咬文嚼字的细致用心给今天的阅读教学铺垫了广阔的空间。课改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有味道的。语文的味道就是语言文字所展现的具体的形象、精巧的构思、深远的意境、美妙的情趣等韵味。语文的味道需要细细地品。朱熹说:“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引导学生咬文嚼字的方法很多,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以下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对于"咬文嚼字",《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过分地斟酌字句";也有辞书说是比喻"读书人的迂腐执泥",很有些贬义。如果修正其"过  相似文献   

13.
数学是一门严密而又精确的科学。学数学更应该咬文嚼字。咬文嚼字才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中的有关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和“注意语”等,避免或减少学习中的差错。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咬文嚼字呢?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咬文嚼字”、抓关键字、词的分析理解能力很重要。只有通过对关键字词进行一番认真的“咬”、“嚼”之后,才能弄清题意,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交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咬文嚼字”即在语言文字中寻找疑问,在疑问中求知获益,因此,要想学好语文学科,就必须要“咬文嚼字”。 在《桃花源记》中有三处写到“外人”。“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此中人语云:‘不足与外人道也。’”课文的下面对“外人”的注释是“桃花源以外的人,下同。”但理解起来不十分顺畅。“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是渔人的感受,如果说外人是桃花源以外的人的话,那么渔人也是桃花源以外的人,也就是说渔人和外人  相似文献   

16.
也许,至今仍有不少教师还在如下问题上争论不休:“语文味”究竟是什么“味”?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张晓平 《黑河教育》2012,(11):26-26
在《文心雕龙·章句》中有这样的记载:“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接触、品味、揣摩、感悟文章中的语青,也就是让学生“咬文嚼字”学语文。  相似文献   

18.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的“真”应体现在三个方面:(1)体会作者(即创作主体)写作的真实动因;(2)再现课文(即作品本体)的真实情境;(3)抒发师生(即鉴赏主体)的真实感受。咬文嚼字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最根本的内容,也是在我们求真的过程中能让我们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效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正>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的"真"应体现在三个方面:(1)体会作者(即创作主体)写作的真实动因;(2)再现课文(即作品本体)的真实情境;(3)抒发师生(即鉴赏主体)的真实感受。咬文嚼字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最根本的内容,也是在我们求真的过程中能让我们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效果的重要途径。一、理解中会真意理解词句本身的内涵及其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把握其字面的和隐含的信息是学生有效咬文嚼字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物教学》2019,(4):27-28
高中生物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利用教材时要细细品味教材的一字一句,也就是要"咬文嚼字"。"咬文嚼字"有助于学生理清教材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易混易错内容;还有助于课堂上巧妙设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