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时期的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是不该忘记,也永远不会忘记的。1941年5月创刊后,社址就在延安清凉山上。在《我们同党报一起成长》这本书中,陆定一、吴冷西等20余位新闻界老前辈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总结了新闻史上的经验教训,颇为珍贵,特转述二则以飧读者. 三位总编辑 《解放日报》的三位总编辑先后分别是杨松、陆定一、余光生。 杨松是《解放日报)创刊后的第一任总编辑。此前的报刊采编资历不短,1938年2月到延安后,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陆定一回忆说:“他是个好同志,听从社长博古的意见,一天写一篇社论。据说一连写了二十九篇(或是二十七篇),身体就垮了,不久就逝世了。”  相似文献   

2.
孙萍  赵云泽 《新闻前哨》2011,(12):99-99,101
1931年12月11日,《红星报》在江西瑞金叶坪乡洋溪村出版,该报是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机关报,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第一张中央级报纸。《红星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创刊到1933年5月,《红星报》由张如心任主编,共出版35期;从1933年8月起,邓小平出任该报主编;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由陆定一继任主编。1935年8月3日《红星报》停刊,累计出版150期。  相似文献   

3.
1931年12月11日,《红星报》在江西瑞金叶坪乡洋溪村出版,该报是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机关报,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第一张中央级报纸。《红星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创刊到1933年5月,《红星报》由张如心任主编,共出版35期;从1933年8月起,邓小平出任该报主编;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由陆定一继任主编。1935年8月3日《红星报》停刊,累计出版150期。  相似文献   

4.
新闻的定义是改革开放30年来,新闻理论界一直有争议的核心问题。早在1943年9月1日延安《解放日报》上,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指出: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作为我国新闻理论界的指导思想,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但是随着新闻实践的展开,该理论渐渐显示出它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正他被陆定一称为"新闻巨子、国际专家",他最先预言希特勒将在斯大林格勒惨败,他预见了共产党将在解放战争中获胜,他于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后折磨至死,他就是与范长江、邹韬奋、俞颂平等齐名的大记者羊枣。1946年1月11日,羊枣在杭州去世,一时震惊中外文化界和新闻界,《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申报》《文萃》《时代》等报刊,相继  相似文献   

6.
2007年,纸馅包子事件、最毒后妈事件、海南香蕉事件、吃人水怪事件等虚假新闻混淆视听。这些虚假新闻,从本质上讲是媒体颠倒了新闻与事实的关系,认为新闻是第一性,事实是第二性。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早就被清楚解释过。1943年9月1日,时任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总编辑的陆定一,在延安为纪念记者节写的《我们对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就明确指出:“唯物论者认为,新闻的本源乃是物质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丁玲是延安《解放日报》文艺副刊的第一任主编,在她主持编辑业务期间,《解放日报》的文艺副刊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从1941年5月16日创刊到1941年9月15日为第一阶段,《解放日报》为对开两版,文艺副刊放在第二版左下方,没有刊头;1941年9月16日至1942年4月1日改版为第二阶段,《解放日报》由两版增为四版,文艺副刊  相似文献   

8.
类别:新闻人才学编号——胡乔木盛产“社论”1941年2月,胡乔木被毛泽东点名调去当他的秘书。同年5月,延安《解放日报》创刊,博古是社长,他提出每天要发一篇社论,社论由中央同志及重要干部执笔。胡乔木电成了博古的约稿对象——有时,是博古请毛泽东写社论,毛泽东嘱胡乔木写;有时是博古直接约胡乔木写。胡乔木第一次为《解放日报》写的社论,题为《救救大后方的青年),在1941年6月8日刊出,胡乔木在这篇文章中显示了他写政论的深厚功底。于是,《解放日报》编辑部“抓”住了他,约他不断写社论,光是1941年6月份便发表了他写的4篇社…  相似文献   

9.
《人人要学会写新闻》是胡乔木1946年9月1日发表在《解放日报》上的一篇社论。 就在胡乔木担任毛泽东秘书不久,1941年5月15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出版(解放日报)等问题的通知》:“5月16日起,将延安《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出版《解放日报》。新华通讯社事业,亦加改进,统归一个委员会管理。  相似文献   

10.
余光生同志是延安《解放日报》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该报创办不久,他即任国际版主编,后任代总编、副总编和总编,还担任过解放日报社和新华通讯社代理社长,直到1946年底调离新闻工作岗位为止,在《解放日报》工作了五年多,是在报社担任领导职务时间最长的一个,为革命根据地第一张大型党报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今年四月初,我去延安调查研究陕北老区经济发展近况时,一天午前,我漫步登上清凉山,那里的一屋一洞都引起我的怀念。当扶栏拾级而上时,迎面映入眼帘的正是十年前《解放日报》原总编辑陆定一同志在开馆时题写的“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横幅馆牌,虽因风雨侵蚀,金色已剥脱,但字迹依然苍劲、雄健。当我返回西安,参加“重塑延安形象”座谈会时,得悉江泽民总书记的“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与保护革命纪念地的关系”的批示,在座谈会上还聘请陆定一等“老延安”为“重塑延安形象”委员会顾问。返京后正拟转告定一并请示如何重整清凉山纪念馆时,不料传来陆定一逝世的噩耗,激起我对他的深情怀念和难忘的遗憾。 我是在延安时代新闻“摇篮”——《解放日报》社成长的。每当我回想起延安时代时,总是把当年清凉山的生活和《解放日报》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更难以忘怀的是近年我离休后三上清凉山的情景。 1985年9月,我随同原全国记协书记王揖同志等重返故地,登上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共产党的报刊史上,有一次空前的新闻大改革,那就是50年前延安《解放日报》的改版。改版是在党中央、毛泽东亲自领导下,经过博古、陆定一等大胆探索,不断实践,创出了一条办好党报的新路。改版不仅使《解放日报》从不成熟、不完全的党报变成了成熟、完全的党报,而且其成功经验直到今天仍在起着导航性的作用。因此,在我们探索和研究今天的新闻改革时,了解这次改革的历史背景与深远影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改版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3.
微记录     
《档案与史学》2014,(1):39-39
正@观史察人:《大公报》曾以"不党、不卖、不私、不盲"而著称,老板吴鼎昌、张季鸾、胡政之每天到报馆阅读重要新闻。他们商量一下就决定当天社论的内容。然后让王芸生执笔,写好后稍作修改,一篇社论就出来了。张季鸾说,我们《大公报》的社论只管24小时,第二天就可以擦屁股了。而共产党人陆定一任《解放日报》总编辑时,明确说,我们的社论十年以后还要经得起审查,不能只管24小时。  相似文献   

14.
消息《大雾锁江文通中断四、五小时军民携手安全疏运十万乘客》,解放日报1990年1月29日,集体采写《蒋纬国异姓兄弟金定国在安徽找到》,新民晚报1990年8月12日,作者盛李《不可影响正常对外学术交流》,联合时报1990年6月8日,作者张春林  相似文献   

15.
延慧 《青年记者》2012,(35):5-6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20世纪40年代,中国新闻界展开了一场对新闻本源追溯的讨论,时任延安《解放日报》总编辑的陆定一,提出了新闻应坚持"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的原则。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失去了真实,新闻就没有了任何意义。新闻真实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所报道的事实,包括人名、地名、时间、细节、  相似文献   

16.
新闻语丝     
4月2日《解放日报》第2版刊有《今日降温》一文。该文开头写到:“来自北方的又一股冷空气昨天傍晚影响本市……”。先要肯定,文章的出发点是好的,也颇有新闻价值(因其还预告了此后几天的天气趋势),但由于其忽略了受众的阅读时间这一关键因素,故其难避“迟报”之嫌,效果上恐怕也将大打折扣。这是因为,《解放日报》系日报,多为公费订阅,多数读者到了单位后才看到报纸的,时间已届上午九十点钟甚至更晚。即使如早晨在报摊购买该报者,大多  相似文献   

17.
每年到11月7日,我都会惦记在遥远的莫斯科会有什么纪念活动,因为那儿是苏维埃十月革命的故乡。往年不少报纸,特别党委机关报,如《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都不会遗漏,会发一则动态性的小报道,有时还配照片,但今年11月8日我翻开上海几家大报,包括《人民日报》,只有《文汇报》发了一则"本报莫斯科专电",报道了"俄公众纪念十月革命"的情况,很好、很客观,其中一句"关注历史,重温历史,尊重历史,牢记历史"很合情合理,符合民心。其实普京在任的政府也是如此,如每年纪念卫国战争、保存列宁墓等,基本做到了"尊重历史"。(当晚,《新民晚报》也刊登了新闻,用的是新华社的通稿与照片,不错。)  相似文献   

18.
1964年9月27日,毛泽东就中央音乐学院女学生陈莲来信,向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作出重要批示,并在署名后再批两行字,第一行即“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八字方针”是1942年5月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来的文艺思想的系统总结,尤其是对1956年8月24日他发表的《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19.
《新闻与写作》2006,(7):27-27
穆青(1921-2003),河南杞县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同年9月进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1945年9月派往东北采访.后任《东北日报》采访部主任。1949年4月作为新华社特派记者随第四野战军南下.先后写出了《湘鄂道上》、《记湖南的和平解放》等一大批具有广泛影响的报道.1959年10月起任新华社副社长、1965年12月.他和冯健、周原等同志写出了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之后,他又参与采写了《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  相似文献   

20.
关于新闻的真实性,我们党是非常重视的,早在四十年代就从理论方面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了。一九四三年九月一日陆定一发表了著名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他以唯物论的观点论述了新闻的本源是事实,并指出,唯物主义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尊重客观事实。一九四五年四月四日延安《解放日报》以《新闻必须完全真实》为题发表了社论。文章要求,不仅每条新闻实有其事还要去掉新闻在分寸上的毛病,并指出,旧型的新闻事业对于社会多少是不大负责任的,我们就是要改革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