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遵义会议前后,朱德为恢复毛泽东领导地位,在黎平会议、遵义会议上同李德、博古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者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遵义会议之后,朱德在政治上、军事上鼎力支持毛泽东,竭尽全力维护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先后遏制了"反毛逆流",战胜了张国焘分裂主义,维护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2.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遵义会议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周恩来在遵义会议中的贡献主要表现为组织完成了遵义会议召开的准备工作、遵义会议召开中的自我批评反省及支持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遵义会议召开后从大局出发维护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任弼时与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领导地位自遵义会议初步确立到“七大”最终确立,历时十年。在这一过程中任弼时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他抵制了张国焘控制二方面军的图谋,并最终促使其北上与中央会合,从而加强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他在共产国际争取了对毛泽东的支持,对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领导地位的进一步加强和基本确立起了关键作用;在延安整风期间,他协助毛泽东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对毛泽东领导地位的最终确立作出了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对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最高领导地位是何时确立的,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是“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这种说法从时间上来说当具有这样两种含义:第一,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与在全军的领导地位是同步确立的;第二,毛泽东在全党和全军领导地位的确立是在遵义会议上一次性完成的。通过对史料的分析,笔者感到,这种说法稍殊笼统,与历史实际不甚相符。因为要说确立,应理解为“确定(或确实、稳定)地树立”,其标准至少有两个:第一,名义上和实际上均为最高领导人;第二,名义上虽不是最高领导人,但在实际上承担最高领导人的职责。根据这样的标准,我们来分析遵义会议乃至以后一个时期的党的历史,会发现:第一,毛泽东在全党和全军的最高领导地位不是在遵义会议上一蹴而就确立的,而是经历了较长的过程;第二,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与在全军的领导地位不是同步确立的,其中军事领导地位的确立在前,全党领导地位的确立在后。 一、遵义会议是毛泽东走向全党全军领导地位的起点,而非完全确立的标志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其重大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对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领导地位的表述的辨正刘金祥,孟庆春在一些党史、革命史教科书及有关论著中当概述遵义会议的重要意义时,习惯上都作如下的表述: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近年又有论者提出会议“实际上...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史学界几乎都认为毛泽东的核心领导地位是在遵义会议上确定的。对此观点,笔者不敢苟同。应该说,毛泽东的核心领导地位是在长征全过程中逐步确立起来的。它起始于通道会议,奠定于遵义会议,坚定于会理会议,巩固于与张国焘的斗争中,完成于长征结束。  相似文献   

7.
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贵州遵义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它结束了王明“左”倾主义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因为遵义会议,遵义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毛泽东主席亲自为遵义会议会址题名。如今遵义已经是一座现代化的都市,但遵义人的热情淳朴丝毫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8.
通常所言,遵义会议开始了毛泽东对党和红军的领导,其实,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真正确立,是从遵义会议到党的“七大”这一历史阶段中,对林彪怀疑论的批评、对张国焘分裂行为的抵制、对王明政治上破坏的回击,以及对教条主义思想理论的斗争并取得胜利才得以完成的.本篇拟就这一过程,略作评析.(一)、毛泽东军事地位的确立遵义会议是在第五次反“围剿”以来,军事上连遭失败的情况下召开的,自然会议就把军事和战争问题放在首位.会上周恩来作了报告,指出造成军事上失败的原因是由于领导的战略战术的错误作了自我批评,也批评了博古和李德.毛泽东作了长篇发言,对错误的军事路线作了切中要害的批评,阐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为今后指明了方向.他的正确主张得到了王稼祥、朱德、周恩来、李富春;聂荣臻等的支持,周恩来全力推举毛泽东领导今后红军的行动.他的倡议得到了大多数与会成员的积极支持,许多老同志在后来的回忆中也谈到,与前次反“围剿”的胜利相比,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显然是排斥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所致.事实证明,博古、李德等人不行,毛委员有最好的办法.可见,毛泽东在遵之会议上被推举担任军事领导,是人心所向,是中国革命在关键时刻的历史选择.但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只是以军事领导人的角色进入中央领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是我们党第一代领导核心,但他的领袖地位并不是在建党之初就确立了的,而是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遵义会议前毛泽东没有进入党的领导核心层;遵义会议是毛泽东冲向最高权力的起点,从遵义会议开始,到六届六中全会,再到43年3月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最后到中共七大,毛泽东在中共的最高领袖地位最终确立。  相似文献   

10.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是不容否定的。遵义会议后,毛泽东虽然没有担任党和红军的主要领导职务,但也是中央领导集团中的核心人物,在党和纪军的重大决策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并得到广大党员和红军指战员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相似文献   

11.
遵义会议之前,由于党处于幼年时期,中央领导集体虽已建立,但是,一个有坚强核心、比较稳定和成熟的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领导集体一直没有能够形成。遵义会议及其后,毛泽东在中央领导集体中的核心地位开始形成。之后,毛泽东的核心地位不断巩固,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比较稳定。同时在处理重大政治军事问题上愈显成熟。遵义会议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形成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关于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会议恢复了中央军委主要领导成员的军事指挥权在遵义会议上,与会大多数人批判了“左”倾领导在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初期实行的被动逃跑、消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肯定了第四次反围剿前毛泽东、朱德等为红军制定的诱敌深入,慎重出战,集中兵力,各个击破,以游击战和带游...  相似文献   

13.
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领导能力成熟的里程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遵义会议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性质的重要会议,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领导集体领导能力日趋成熟。这主要表现在:理论上和政治上的成熟以遵义会议为契机,两者的结合,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此走上正确的方向;党内斗争方法和策略的正确运用,维护了中央领导集体的团结和统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能力日趋成熟的重要体现;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显示出的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和卓越的把握大局的能力,使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之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能力日趋成熟的最佳体现。  相似文献   

14.
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党成立后到遵义会议前,由于没有形成领导集体的核心,使中国革命多次遭受挫折。毛泽东以他的个人才能、品德修养、理论建树和他在中国革命中创造的业绩成了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遵义会议是毛泽东核心地位初步形成的标志。此后经过抗日战争的伟大实践,在组织上取得了与张国焘分裂主义斗争的胜利,在思想上取得了与王明教条主义斗争的胜利,毛泽东的核心地位趋于巩固。以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和党的七大为标志,毛泽东的核心地位完全确立。毛泽东居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地位长达41年之久,集中了全党意志,加强了党的团结,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遵义会议乃至苟坝会议后,毛泽东既没有担任全党的主要领导职务,在事实上也没有起主要领导人的作用,成为全党公认的领袖,因而不能说遵义会议或苟坝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袖地位。毛泽东领袖地位的确立经历了一段很长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始于遵义会议,中间经过苟坝会议、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完成于194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在奠定义会议进入党中央领导核心,开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粉碎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的斗争中,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得到加强;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以前,毛泽东在 中央的领导地位受到王明的严峻挑战;通过延安整风,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得到确立。  相似文献   

17.
五十年前召开的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挽救了处在极端危急情况下的党和红军,胜利地完成了长征,大大加快了我国民主革命胜利发展的进程。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九三五年一月,在决定中国革命命运的遵义会议上,刘少奇同志坚定地支持了毛泽东同志所代表的正确路线。”刘少奇同志在这次会议上,为纠正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确立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伟大功勋是永远不可磨灭的.近年来我国出现了一些否定毛泽东历史地位的思潮,或以毛泽东在遵义会议没有担任总书记这个职务为由,否认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或以"抢救失足者运动"的错误,否定延安整风;或以质疑三大改造,否认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或以"有两个毛泽东"的观点,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笔者针对上述四种观点,分析了毛泽东在我们党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转折关头所起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稼祥对遵义会议的历史性贡献戴小江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遵义召开,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在党中央长达四年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对危局的...  相似文献   

20.
过去的许多党史著作中都认为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其实遵义会议确立的是一种集体领导体制,负党的最高领导责任的是张闻天,负最高军事责任的是周恩来,实际指挥军事工作的是毛泽东。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是在长征这一事关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通过自己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军事斗争实践,挽救了党和红军的命运,赢得了党和红军的广泛信任而自然形成的结果。他的领导地位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近10年革命斗争的实践而逐步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