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异乎三子者之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异乎三子者之撰。”课文第99页注:“[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准此,则此句应译为:“(我和他们)三个人的才能不一样。”反复斟酌,总觉得欠妥。其一,如果曾皙这样说,就等于在老师面前肯定他们四个人都是有才能的,作为孔门的彬彬君子,恐怕有失谦逊吧?其二,孔子让他的四位学生“各言其志”。即各人谈自己的志向,关键是“言志”,而与各人实际具备的才能无关。  相似文献   

3.
节选自《庄子》的《秋水》是中学语文传统篇目,教材都将"两涘渚崖之间"的"渚"注释为"水中的小块陆地",笔者认为不妥。  相似文献   

4.
《陌上桑》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陌上桑》只有二百六十五个字,故事简单,语言也相当浅近,但理解这首诗的争议却很大。现在,从初中到大学的众多语文教材都将这首五言诗的主旨,归纳为罗敷与使君之间“侮辱和反侮辱的斗争”,即揭露统治者倚仗权势,玩弄女性,荒淫无耻,歌颂罗敷这位美丽的劳动妇女的勇敢坚  相似文献   

5.
《陌上桑》是一首“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的汉乐府民歌 ,它以其鲜明的形象性和独特的艺术性成为中国诗歌海洋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如何鉴赏这首诗呢 ?首先 ,《陌上桑》刻画了一个不为权所逼、不为利所诱的美丽而坚贞的女性形象。诗一开始 ,就对罗敷进行了总体刻画 ,“秦氏有好女 ,自名为罗敷。”“好女”好在何处 ?“好”在热爱劳动。太阳刚一出来 ,她就到城南边去采桑。采桑女长像如何 ?是美还是丑 ?诗并没有从正面去写 ,而是先写了她的用具的精美 ,然后写了她的服饰和装扮。在用具的陪衬下 ,服饰的烘托下 ,读者可以猜测到采桑女是美的 ,但还…  相似文献   

6.
王力先生、郭锡良先生各自主编的《古代汉语》,是世所公认的权威性教材,影响甚大,但其中的几条注释失当,特提出商椎意见。  相似文献   

7.
对王力先生《古代汉语》文选《贾谊论》中的两条注释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8.
《荆轲刺秦王》注商二则安徽滁州师专曹小云一、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教材注“深”为“刻毒”。这是今人注本中最常见的一种说法,如王伯祥《史记选》“刻酷”,刘盼遂《中国历代散文选》“刻毒”,人民大学《历代文选》“刻毒”,施瑛《活页文选·史记》“残酷”,天津...  相似文献   

9.
卢玉亮 《文教资料》2010,(18):120-122
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在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改进。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其中还有一些在笔者看来值得推敲的地方,本文从词义语法、读音两方面略举数例加以商榷。  相似文献   

10.
诗六艺之一曰“兴”。“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就是一个很好的起兴。托物起兴,好象和诗所咏的中心内容没有多大关系。诚然,起兴的事物与诗所咏的正事不一定有直接的联系,即如本诗,要赞美罗敷,不写“日出东南隅”也未尝不可。辛延年作《羽林郎》是模仿《陌上桑》的,它就不用什么起兴,直接从“昔有霍家奴”写起,一样不失为好诗。但作为一种表现手法,起兴  相似文献   

11.
这篇文章从背景题材、主题、情节方面研究《陌上桑》,认为《陌上桑》非佳作。  相似文献   

12.
《陌上桑》这首汉乐府,以其精湛娴熟的技艺,塑造了罗敷这一光辉妇女形象,成为千百年来人们传颂不绝的名篇,为祖国的艺术长廊增添了一道不朽的光彩。因此,许多教科书都将其视为典范用来教学,但是由于它在初中课本(人教版)第六册里被列入阅读课文之列,因而往往被人...  相似文献   

13.
乐府本西汉武帝所创立的掌管音乐的官署。魏晋后把所采集的歌辞也叫乐府或乐府诗。乐府诗有两种不同性质的作品:一种是民歌;另一种是文人的创作或拟作。《陌上桑》是前一种——采集的民歌之一。《陌上桑》是一首民间故事诗,一名《艳歌罗敷行》,汉乐府《相和曲》名。是汉朝相和歌古辞。叙述一个太守调戏采桑女子而遭到严词拒绝的情形。诗中揭露了封建官僚的丑恶,表现了劳动妇女坚贞不屈、刚正不阿的品质和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诗中穿插对话,形象鲜明,描写也很生动。  相似文献   

14.
15.
吴琼 《学语文》2008,(4):48-48
外研社《新编大学语文》教材所选汤显祖《牡丹亭·惊梦》一出,有几则注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6.
杨伯峻先生的《春秋左传注》是一部在《春秋》、《左传》标点、注释、整理与研究等方面都做出很大贡献 ,因而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训诂力作。但是 ,无庸讳言 ,该书在注释方面也间有可商之处。本文试对其部分《左传》注释提出商榷 ,并加以补正 ,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7.
据《史记·秦本纪》 ,周幽王五十一年 ,周王室内讧 ,导致戎族入侵 ,攻进镐京 ,周王朝土地大部沦陷 ,秦国靠近王畿 ,与周王室休戚相关 ,遂奋起反抗。此诗似在这一背景下产生。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衣 :上衣。子 :你。袍 :长袍 ,此指战袍。“行军者日以当衣 ,夜以当被”(闻一多语 ) ,相当于现在的披风或斗篷。这两句话的意思是 :怎么能说没有衣服 ?我愿意和你共穿一件战袍。这两句表现了战士热爱祖国、深明大义、克服困难、共同对敌的豪迈气概和有我即无困难的乐观性格。高二语文第三册将“与子同袍”释为“我和你穿同样的战袍”。误。王…  相似文献   

18.
明·魏学《核舟记》一文,1982年选入初中语文第四册,而今新编选入初中语文第三册,课本所作注释,虽几经审订,但仍有所不当,兹呈拙见:(一)“〔径寸之木〕长一寸的木头。径,直。”该注训“径”为“直”,显然不当。“径”,虽可训“直”,但此“直”乃副词“...  相似文献   

19.
一、设计理念 汉代乐府民歌《陌上桑》叙述了一位美丽的采桑女子罗敷严词拒绝大守诱骗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社会权贵们的卑鄙无耻,歌颂了劳动妇女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精神、坚贞不屈的高洁品质和善于斗争的聪明才智。《陌上桑》叙事完整,结构严谨,不愧为我国古代叙事诗中的一朵奇葩。本设计注意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通过对课文的解读分析使学生透彻理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对诗歌运用的写作特色,尤其是侧面烘托这一手法,能够掌握并运用。  相似文献   

20.
我无意中看到有李正坤的一篇论文《<陌上桑>中的使君形象小议》,它否定了人们的传统认识——使君是一个好色鬼,认为使君是诗人虚构的一个人物形象,诗人虚构使君是为了更进一步反衬出罗敷的美丽,流露出官本位思想(使君对罗敷的审美具有权威性)和说明美的超时空性。这篇论文言之成理,见解独到,发现了使君在文本中的准确定位,为被读者冤枉了使君伸了冤,读罢不禁为该作者的慧眼独具叫好。可是叫好之余,我发现一个问题没有深入挖掘下去,现提出来见教于大家。2003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教师用书第295页的课文说明里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