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晋宰辅谢安以其卓越超群的政治才能和独特多姿的性格魅力,成为中国历代文士津津乐道的人物。唐代士人肯定谢安的隐逸,赞赏其弃隐入仕的行为,钦慕其东山携妓的风采。唐代士人对谢安的推崇,既受传统隐逸文化诸因素的影响,亦与唐代的社会生活、时代精神有关。了解唐代士人推崇谢安的原因,有助于我们认识唐代士人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2.
诚然,国家局势转危为安是谢安读完淝水捷报后异常兴奋的主要原因。但从当时谢氏所面临的问题与谢安为解决这些问题所怍的不懈努力来看,谢安之所以兴奋还有另一层原因,即淝水大捷意味着谢氏的利益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了解这点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谢安和认识东晋的士族阶层。  相似文献   

3.
李白在诗作中反复吟咏谢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谢安那种保苍生、安社稷的功业是李白一生努力追求的目标,他渴望建立谢安那样的丰功伟绩;李白遇到挫折时总是用谢安来安慰自己,谢安东山再起、功成名就的际遇一直激励着他;功成身退是李白的人生理想,他仰慕谢安隐居东山,功成名就之后归隐山林是他的夙愿;李白时时处处都保持着一种自由意识、独立意识,谢安居东山时的风流放旷、为官期间的声色享乐等都是李白非常羡慕的。  相似文献   

4.
《世说新语》再现了魏晋风度。谢安是《世说新语》重点记述的人物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谢安的形象来领略魏晋名士风范,并对谢安的隐居与出仕行为所反映出的魏晋士人心态作了初探。  相似文献   

5.
谢安是东晋著名的政治家,他鞠躬尽瘁,效忠晋室,以一身系朝廷安危;他运筹擘画,以少胜多,在淝水之战中大败苻坚,丰功伟绩,垂誉千古。对于谢安的研究,已有不少专著、论文问世,这里仅就谢安出仕与淝水之战的评价问题,谈点粗浅的意见,以就正于方家。一、谢安的出仕问题谢安在出仕前,曾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寓居会稽,与王羲之、许■、支遁往来,“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①刺史庾冰迫他出仕,谢安只赴任月余,便桂冠而去。在这之后的六七年间,有司屡次征召,均不赴,“虽弹奏相属,继以禁锢,而晏然不屑也。”②谢安为何宁愿与烟波钓徒为伍,…  相似文献   

6.
东晋的一天,谢安把家里的小孩集中在一起传授知识。突然下起鹅毛大雪,谢安问:"这天上下的雪花像什么?"谢安哥哥的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来形容它。"谢安的侄女谢道韫说:"不如用柳絮凭借东风飘起来更好些。"谢安听罢非常高兴,认为谢道韫说得好。两个小孩根据雪花进行联想,他们都由眼前的雪花想到了与之相似的事物:一个想起在天空中撒盐,一个想到风吹柳絮。  相似文献   

7.
一、引入课题 师:话说晋朝时,有一天,在南胖相谢安府上。一家人正在享受天伦之乐,忽然下起纷纷扬扬的大雪来。南国本来就少雪,像这样的大雪更是罕见,孩子们被窗外的雪景惊呆了,宰相谢安趁机问道:你们看这大雪像什么呢?一个男孩子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  相似文献   

8.
淝水之战是我国战争史上少有的几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作为淝水之战胜利方的最高指挥者谢安,也以其表现出的运筹帷幄的潇洒风度为后人所称道。谢安(320—385)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氏是南迁大族之一,从小受家庭的影响,谢安在德...  相似文献   

9.
诚然,国家局势转危为安是谢安读完淝水捷报后异常兴奋的主要原因.但从当时谢氏所面临的问题与谢安为解决这些问题所作的不懈努力来看,谢安之所以兴奋还有另一层原因,即淝水大捷意味着谢氏的利益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了解这点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谢安和认识东晋的士族阶层.  相似文献   

10.
东晋宰辅谢安以其卓越超群的政治才能和独特多姿的性格魅力,成为中国历代文士津津乐道的人物。唐代士人肯定谢安的隐逸,赞赏其弃隐入仕的行为,钦慕其东山携妓的风采。唐代士人对谢安的推崇,既受传统隐逸文化诸因素的影响,亦与唐代的社会生活、时代精神有关。了解唐代士人推崇谢安的原因,有助于我们认识唐代士人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1.
谢安,字安石,号东山,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有诗云:"关中良相惟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谢安聪明好学,才华横溢,对东晋的和平与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不仅深谙兵法,精通政治,书法别具一格,而且在教育子女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东晋政治家谢安因淝水之战闻名史册,清代学者邢澍经过实地勘访,结合传世文献,考订谢安死后初葬建康,后徙浙江长兴。江浙名流钱大昕、阮元、凌廷堪等纷纷赋诗祝贺,赞颂谢安弈棋破敌的伟业,颂扬邢澍修葺谢安祠庙的盛举。这组诗收录在清代两部《长兴县志》中,材料珍贵,不仅可补诸人诗集之阙,而且对研究清代文学和文化交流都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3.
谢安是东晋著名的名士,他年少时才华出众,长于清谈,但无心政治,屡次推脱朝廷的任命。40多岁入仕后官至宰相,辅佐君王,攘内安外,建功屡屡。他既是名士,又是成功的政治家。本文着重从《世说新语》中所描写的谢安形象入手,通过其言行、举止、仪态等描写的归纳,深入分析这些信息中折射出来的他的学识、涵养及品性,力图全方位展示一个全面、立体的谢安。  相似文献   

14.
<世说新语>中的谢安具有极佳的"魏晋风度",浓厚的家族情思,突出的事功行为和多方面的文艺素养.因此,谢安不仅是全书重点记述的人物,而且是六朝士人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南宋词坛巨擘辛弃疾对隐士诗人陶渊明情有独钟,同样,对江左风流宰相谢安也表示了极大的兴趣。袁行霈先生已对辛陶两人的共同点作过分析。今我亦步亦趋,欲效仿袁先生,对辛弃疾与谢安试作分析。据邓广铭先生《稼轩词编年笺注》(增订本),辛弃疾词作共629首,其中直引谢安之姓名字,暗用谢安之典,直引谢安之语者,共26首,近1/25。这26首词,远不如涉及陶渊明的词作多,与辛词总数相比,好像显得有点微不足道。但细察辛词中涉及谢安者,其文化意蕴并不亚于涉及陶渊明,甚至有过之者。因此,我们不能忽视辛弃疾对谢安的受容。再看辛弃疾各个时期词作情况,江…  相似文献   

16.
金陵钟山,历代住过许多名人,流传不少轶闻趣事。别的不说,单说有瓜葛的人就有两个,一个是晋代的谢安,一个是宋代的王安石。说两人有瓜葛,是因为谢安字安石,人称谢安石,一个叫谢安石,一个叫王安石,这是名字上的瓜葛。钟山又名半山,半山有一墩,是谢安石常登之处,人称“谢公墩”,闻名遐迩。王安石罢相后隐居钟山,自号半山,居近谢公墩,与谢安石故居遗址毗连,这是居住地址上的瓜葛。  相似文献   

17.
勇者不惧     
辛勤 《小学生》2005,(7):64-67
一日,忽然狂风大作,白浪滔天,船被颠簸得东倒西歪,船上的人都吓得面无人色,紧紧抓着船舷,动也不敢动,只有一个人面不改色,依然如故,还迎着风浪吟唱呼啸。这个人就是东晋宰相谢安。性格大度的谢安,气度恢弘,从容不迫,处变不惊,以自己的君子风范保全着弱小的东晋。 东晋宁康元年,简帝死后,孝武帝司马曜刚刚即位,早就觊觎皇位的大司马桓温,想乘机夺取皇位。他率兵进驻到了新亭,而新亭就在京城建康近郊,临近江滨,依山为城垒,是军事及交通要地,桓温大兵抵达此处,引起朝廷的恐慌。  相似文献   

18.
《世说新语·言语》第七十一则云:谢太傅(安)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儿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谢朗(胡儿)、谢安大兄谢奕的女儿谢道韫,都是谢安很喜欢的孩子;这一天他就眼前的事物出题目考他们一回,答得不错,道韫尤为高明。谢安很高兴,“大笑乐”,但他没有打分数,也没有去分高下。高下如何,他们自己自然会分。谢安很懂得家庭教育的道理。谢道韫的比方打得真好。从此“咏絮才”成了一个著名的典故…  相似文献   

19.
成語的誤用     
处心积虑文成公主是一个胸怀大略、聪明智慧的女子,当她一离开长安,就处心积虑地要把唐代比较先进的经验、文化带到藏民中去广为传播。[评改]“处”(chu),存着。“处心积虑”是说存心很久,只能指坏的念头,带有贬义,用在这里不恰当。可改为“一心一意”。东山再起我们要严防希特勒在阿登纳身上东山再起。[评改]“东山再起”是晋朝谢安的故事。谢安负天下重望,曾辞官隐居在会稽东山,后来又出来做了大官。阿登纳想要步希特勒的后尘,不能把他比成负天下重望的谢安。这句里的  相似文献   

20.
杨艳 《读写月报》2023,(12):38-40
<正>《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主要讲了东晋谢安和家里的小辈在雪天一起赏雪的故事。关于这篇课文的解读,前人之述备矣,大致形成两种观念。一是认为面对谢安提出的“白雪纷纷何所似”,谢氏子弟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但谢安并未对他们的回答进行点评。如师延峰《〈咏雪〉教学设计》(2012)、蔡鸿菲《言语情境:文本分析的重要途径——以〈咏雪〉为例谈文本分析与教学内容的开发》(2019)以及于静《〈咏雪〉的文化、逻辑知识教学分析》(20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