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一、复习师:同学们,大家知道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或量距离时用长度单位,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生:米、厘米。师:谁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1米分别大约有多长?(学生比划。)二、导入新课师:如果我们要量教室的长,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生:用米比较合适。师:如果要量课本的宽呢?(学生答用厘米。)师:要量橡皮的厚度呢?(学生答用厘米。)师:是吗?你知道橡皮的厚度在哪儿吗?请同学们拿起自己的橡皮捏一捏。(学生捏橡皮。)师: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请看这是放大的橡皮(图略),从上边起量到下边的长度是橡皮的厚度…  相似文献   

2.
1.认识1毫米。师:(指投影仪上的尺子)同学们,你们认识尺子上面的哪些刻度? 生1:我知道尺子上面1大格是1厘米。生2:我预习时知道尺子上面1小格是1毫米。师:你们能主动学习,真不错!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尺子上面指出1小格来。 (教师巡视) 师:1厘米中间的每1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1毫米长不长? 生:不长,很短。 2.体会1毫米的长度。师:请同学们拿起桌子上的一分硬  相似文献   

3.
案例:北师大版课标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40 页。 师:(学生测量了部分物体的长度后)你们现在还想知道什么物体的长度? 生:(脱口而出)老师,你能告诉我们您的腰围是多少吗? (其他学生哄笑并大声响应。) 师:(一愣,然后亲切地)当然。不过老师想考一考你们的眼力,你们猜老师的腰围是多少厘米? 生:104 厘米。 生:40 厘米。 生:60 厘米。 师:估得准不准,还得动手量一量才知道。但今天老师这里只有直尺,没有卷尺,怎么办? (生沉思片刻, 有学生陆续地举起了手。) 生1:跑上讲台,拿着米尺,小心翼翼地围着老师的腰绕了一圈。看一看大约是62 厘米…  相似文献   

4.
一、巧设矛盾。导入新课 师:如果我们要量教室的长,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请用手比划1个单位的长度。 生:用米比较合适(比划)。 师:如果要量课本的宽呢? 生:用厘米(比划)。 师:要量橡皮的厚度呢? 生:用厘米。 师:请同学们拿起自己的橡皮捏一捏。 生:(动手捏) 师:(微机出示放大的橡皮图)请看,这是放大的橡皮,从上边到下边的距离是橡皮的厚度。请同学们量一量橡皮的厚度,够1厘米吗?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4~15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3.会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初步培养估测意识。4.培养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过程一、创境设疑,引入新知1.情境导入。播放录音:大家好。我是讲台,是老师的好伙伴;我是课桌,是同学们的好伙伴。我们天天陪着同学们一起学习,看到大家在不断地长大、进步,真是太高兴了。可是,我们连自己到底有多长还不知道呢。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能想办法…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新世纪小学《教学》北师大版第四册.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这节课能和大家一起学习,老师非常高兴,你们想认识老师吗?我姓李,身高1米64厘米,你们也想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吗?……刚才我们的谈话中用到了几个长度单位?(米、厘米)1米有多长?请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呢?  相似文献   

7.
乔春雨 《课外阅读》2010,(11):104-104
教法一:师:我们知道了10cm就是1dm,你能用手比划出1dm的长度吗?学生动手比划。师:在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dm?  相似文献   

8.
一、填空题 卜请你填上下列数据的单位:身高18组.5_;手臂长0.65。_;钢笔的质量22.2_,课本的长18.0 2物理学家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最根本的一条是进行_· 3.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_,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 刁.在长度测量中,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_决定的,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跟_有关系· 5.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木板的长度,三次测量的结果分别是5.35厘米、5.37厘米、5.38厘米,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_,木板长的平均值是_. 6.图l中,用刻度尺(数字刻度是厘米)测量物体的长度,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米,小数点后第位是估计的…  相似文献   

9.
教学实录   师:(出示一红一绿两根电线)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生:一长一短的两根电线.   师:告诉你们,红色电线长24厘米,绿色电线长20厘米.有问题吗?……  相似文献   

10.
教学实录   师:(出示一红一绿两根电线)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生:一长一短的两根电线.   师:告诉你们,红色电线长24厘米,绿色电线长20厘米.有问题吗?……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6~28页。【教学过程】一、研究毫米1.创造毫米。(1)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1米大约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能在桌上找到长度为1厘米的东西吗?(2)这是1厘米长的小尺,我们用它来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你觉得合适吗?为什么?(3)大家的意思是1厘米的尺子长了,想得到比"1厘米"更小的单位。那就让我们把这1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50~52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相似文献   

13.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是在学生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长短”、“高矮”,会用直接和间接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的基础上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难点是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应做到以下几点:(1)知道知识形成过程,体验实际需要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时要注意创新情境,充分让学生用不同测量工具估计和测量物品的长度。进行时学生会在测量中发现矛盾:测量的是同一长度,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所以量得的数量不同;二是虽然测量…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目标】1.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3.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6~28页。【教学过程】一、实际测量,激发需求1.唤醒已有。师:我们学过哪几个长度单位?(板书:米厘米)请同学们用手势表示出1米和1厘米分别大约有多长?(每个小组比划自制1米长的尺,没有分米刻度线)2.激发需求。师:课桌的长是多少厘米?我们还是请米尺来帮忙,大家一起数一数……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七册教第108页实践活动:测量身高。【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进一步接触统,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2.初步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互合作的精神和分工意识。3.让学生亲身体验统计的全过程,通过对自身体长度的测量,感受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教学准备】米尺、皮尺、直尺、2张统计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身高吗?你们了解内同学的身高情况吗?今天我们就用前面学到统计知识,来解决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量身高,并把测得的数据分…  相似文献   

17.
片断一:认识厘米(……经过回形针、蜡笔、小刀、橡皮等工具测量课本后得出:同一物体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结果不一样,从而引出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的概念。)师:同学们,你们刚才都测量了课本的长,为什么它的长度不一样呢?生:我们用了不同的东西测量课本,所以结果不一样。师:怎样  相似文献   

18.
最近,听了两节数学课,两位老师上的都是“毫米的认识”,现将几个教学片断摘录如下,供大家对比、辨析。一、毫米的引入教例A师:你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生:米、分米、厘米(教师随答板书)。师:1米等于几分米?1分米等于几厘米?生:1米=10分米摇1分米=10厘米(教师随答板书)。师: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你发现什么?生1:不到1厘米。师:今天,我们学习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板书:毫米)教例B师:你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能把它们比划出来吗?(学生:顿时活跃起来,一边比划,一边自言自语。)师:请量出一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想量什么就量什么。(学生有的量币,有的量…  相似文献   

19.
吴春菊 《考试周刊》2011,(60):94-95
一、教学目标分析 《厘米的认识》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的基础上安排的后继学习内容,是学生进行测量、认识长度单位的起始课,也是后继学习长度单位间进率、图形测量与计算的重要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长度,并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在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和估测能力,发展关于“长度”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主题: “桌子有多长”选自北师大版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14页。教材安排了丰富的活动,如估测物体的长度,自选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实际测量物体的长度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统一长度的必要性,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形成估测意识,掌握测量的技能,培养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