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的题、奏文书,历来为学术界所重视。近年来的清史学界,凡言及清史资料,总是把保存至今的、数量浩繁的题、奏档案,看作是研究一代历史的最重要的第一手材料。 关于题奏制度,过去已有人写过不少文章。这对于了解当时的行文制度,起到了有益的作用。但是,对于有清一代题奏制度的承袭和变化的具体过程,特别是通过沿革过程揭示王朝最高统治者的用心和所引起的实际作用,至今尚未见到系统的论述。故此,笔者仅以早年在从事题奏文书整理工作中所得的点滴见闻,加之新近求索古籍记载中所猎的些少材料,撰成拙文,以求教于学者、专家。  相似文献   

2.
强调以孝治国的清朝统治者,依据汉代选拔官吏及人才的"孝廉"、"贤良方正"科目,合并为一科,特设孝廉方正科。该项制度肇始于雍正元年,以后历朝新君建元荐举以为常,成熟于乾隆初年,后随着清王朝的灭亡而退出历史舞台。摘要  相似文献   

3.
清代档案保存至今,甚为丰富,给研究清史提供了大量的、有重要价值的原始材料。究其原因,其一是清代距今时间不远,有利于保存至今;另一重要因素则是清代统治者重视对文书档案工作的管理,并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制度。本文主要从现今档案工作程序(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利用)的角度来探讨清代的档案工作制度。  相似文献   

4.
绿头牌奏是清代京内衙门或个人使用的上奏文书,又称牌奏、大牌.它在清入关之前可能已开始使用,具有简单直接的特点.清前期,绿头牌奏在清廷日常政务活动中普遍使用.乾隆朝以后,绿头牌奏被制度化,使用范围大幅缩小,主要限制在清廷礼仪事务的处置上.但绿头牌奏一直存续至清朝灭亡.  相似文献   

5.
潘俊英 《历史档案》2005,(2):116-119,135
内务府是清代掌管宫廷事务的机关,始设于清初,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因溥仪仍居宫中,因此内务府继续存在。至民国十三年(1924年)溥仪被驱逐出宫,内务府才停止活动。  相似文献   

6.
书院与府州县学是我国古代两种主要教育形式,他们共同构成了地方教育体系。但书院与府州县学又有所不同,书院是对地方官学中的优秀生员作进一步培养的地方,书院的教师水平和学生质量都远高于府州县学。正如清政府在一篇上谕中所说:“书院之制,所以导进人才,广学校所不及。……书院即古候国之学也。居中讲习者,固宜老成宿望,而从游之士亦必立品勤学,争自濯磨,俾相观而善,庶人材成就足备朝廷佐使,不负教育之意。”由此可以看出,清代各地设置书院的目的是为府州县学中的优秀生员提供进一步深造和入仕的机会。一、清代山东书院概述清代山东书院…  相似文献   

7.
清代涌现了数量庞大的布衣群体,并形成了别样的布衣精神:人格独立,任性适情;磨砺气节,傲骨铮铮;立德立言,为师一方。其道德为一乡景仰,学术上也颇多建树。儒家所提倡的文人气节在他们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8.
张琼 《兰台世界》2014,(2):9-10
清代涌现了数量庞大的布衣群体,并形成了别样的布衣精神:人格独立,任性适情;磨砺气节,傲骨铮铮;立德立言,为师一方.其道德为一乡景仰,学术上也颇多建树.儒家所提倡的文人气节在他们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9.
书院与府州县学是我国古代两种主要教育形式,他们共同构成了地方教育体系.但书院与府州县学又有所不同,书院是对地方官学中的优秀生员作进一步培养的地方,书院的教师水平和学生质量都远高于府州县学.……  相似文献   

10.
奏折列衔与清代地方大员自主奏事权息息相关。按例,地方寻常事件,主管官员可自行具奏;涉及钱粮等较重要的事件,则相关官员需会奏,包括会前衔和会后衔,其中,“特旨交办事件”及“事属改制”的重大事件,相关官员需会前衔具奏。但是,在实际执行中,会后衔往往有名无实,尤其是隔省大员之间,更是如此。而官员对于会前衔的处理,则往往较为郑重。会奏是清廷用以保持地方大员互相牵制、制衡的重要机制,而对于各地方大员来说,会后衔往往意味着能自主其事,会前衔则会遭到掣肘。  相似文献   

11.
电子文件的管理难点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和纸质文件具有不同的结构,因而对电子文件结构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管理电子文件。本文将对电子文件结构的涵义和特性进行阐释,并提出如何有序地重现电子文件逻辑排列结构、如何维护电子文件逻辑构成的完整性、如何维护电子文件动态运动过程中数据的稳定性等由电子文件结构引发的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2.
清朝在中央国家机关实行的公文稽察注销制度,是其行政监察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撮要介绍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浅析其利弊得失;在肯定其积极作用的同时,指出了制约这一制度充分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清代乡村医疗并没有国家介入,存在一个多元化的、弥散的、开放的医疗市场,乡民主要依靠草泽铃医、宗教医、巫医等医疗资源,甚至自我医疗。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学术界对清代司法的研究,在中央审判制度、州县审判、律例考证、清末变法修律等领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然而内务府审判是空白。内务府案件管辖权,或者说审判权限,是内务府审判的启动环节,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揭示宫廷司法的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清代司法制度。清代很好地继承了中国的成文法传统,犯罪与刑罚、各种典章制度等都可以在《大清律例》《钦定大清会典》(以下简称《会典》)中找到,内务府案件管辖权的规定记载于《会典》中。然而,仅看纸面上的规定并不能揭示全部的情况,必须结合记录案件审判真实情况的档案,才能更客观地  相似文献   

15.
奏折又称折子,奏贴,折奏。现有的文献关于奏折较早的记载应属顺治朝大臣王熙在自撰的年谱。顺治十三年六月及后来对文书制度的改革都可以看出奏折的雏形。所以笔者认为,奏折产生于顺治朝,丰富于康熙朝,成制于雍正朝,完善于乾隆朝,以后随着清王朝的破败,也逐步走向衰落。从内容上看奏折是奏本与题本的结合体,而究其名字的来源笔者认为庄吉发教授的观点很有道理,他认为是缘于奏本和“折子”经常合为一体用来奏事,久而久之演变而来。奏折的产生如上所述,那么奏折制度这一约束客体的形制的产生当然也不会太晚,最晚不会晚于顺治末年。奏折制度经…  相似文献   

16.
郝珊 《兰台世界》2013,(12):16-17
清代统治阶级沿用历代调解制度,根据清代社会民族特点形成了成熟的民事调解体系,达到有效化解清代社会纠纷的目的.因此,通过对清代调解制度的全面探究,深入挖掘清代调解制度的价值,以期为处理目前高校突发事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封建社会,一般中小官吏,特别是地方官吏,往往很难亲眼目睹龙颜。偶逢机会,也需要有高级官员的引领。这种中下级官员由王公大臣引领面见皇帝的形式,便是引见。它出现于封建社会早期,但直至明代,只是皇帝临时性的活动,很少举行。到了清代,引见被广泛应用于官制之中,并形成一套完整的引见制度。本文拟从清代引见制度的发展演变、引  相似文献   

18.
武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选拔具有武艺技能人才的重要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到了清代,武举制度已经不能有效应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及现代战争的新形势,清代的武举制度最终在清朝末期被完全废除。  相似文献   

19.
邮驿者,步递称邮,即急递铺;马递称驿,即水陆诸驿站。我国的邮驿开始于西周,历数千年而到清。清统治者在总结历代实施邮驿的基础上,制订了比较完善的邮驿制度。 清对邮驿是十分重视的,在入关后使用武力统一全国的过程中,为了便捷奏报军情,迅速传达谕旨或军令,保证运送军用物资及过往官员的安全,随着战线的推移,逐步建立起遍  相似文献   

20.
清代的雨泽奏报开始于康熙初年,康熙后期基本形成,但作为一项常规事宜则正式确立于乾隆年间。雨泽奏报存在经常奏报和不规则奏报两种形式,经常奏报要经过州县到行省层层上报的一套程序。州县等地方上的奏报有旬报和月报之分,且旬报、月报都有不同的格式,基本上都要逐日书写每天的天气情况,如遇雨雪则详写起止时辰和入土分寸;而督抚上报中央则是按月奏报,以奏折、清单、夹片三种形式并举,没有固定的格式要求,或繁或简,对通省雨雪情况进行说明。不规则奏报则没有固定的奏报人员、程序、时间和格式。对于清代雨泽奏报制度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