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科学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的国际学术界,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科学论(Science Studies)之间的关系是一个较引人注目的焦点,这是科学论自身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科学哲学中逻辑实证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的冲突使人们研究的角度走向了科学实践,从而使一种具有强烈历史感的科学观得以显现,也使不少学者从不同视角开始思考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与实践观的价值.本文同时也指出这种基于科学实践观来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科学论之间关系的文献还比较零碎,并提出了进行系统梳理与综合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2.
张毅 《教学研究》2007,(5):388-390,397
社会建构论在对我国的科学教育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要在辩证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批判地吸收,使我国科学教育在正确的路途上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毅 《教学研究(河北)》2007,30(5):388-390,397
社会建构论在对我国的科学教育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要在辩证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批判地吸收,使我国科学教育在正确的路途上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的国际学术界,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科学论(Science Studies)之间的关系是一个较引人注目的焦点,这是科学论自身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科学哲学中逻辑实证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的冲突使人们研究的角度走向了科学实践,从而使一种具有强烈历史感的科学观得以显现,也使不少学者从不同视角开始思考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与实践观的价值。本文同时也指出这种基于科学实践观来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科学论之间关系的文献还比较零碎,并提出了进行系统梳理与综合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是把人及人类实践放在核心地位的发展理论,是马克思辩证法理论在新的历史时期的运用和创新.立足于人类能动的实践活动基础上理解的马克思实践辩证法,充分彰显了科学发展观理论所蕴含的主体性、能动性和革命性,为科学发展观奠定了牢固的理论根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体现了实践辩证法的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突出了实践辩证法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反映了实践辩证法的对立统一的基本规律;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达到了实践辩证法统筹兼顾的理论要求.  相似文献   

6.
语言建构社会现实,科学语言建构人类的认知世界。以科学英语为研究对象,韩礼德提出的语法隐喻理论说明科学语言就其本质是一种用来构建理论的语言,体现了语言的建构的功能。借鉴Maton的语义引力和语义密度的概念,教师在提高学生科学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可以进行更科学有效的引导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7.
从科学探索活动内在的矛盾性角度研究科学探索的形成过程,寻找科学探索的内驱动力.认为科学探索的过程,经历了从认识的经验层次向理论层次发展的辩证飞跃过程,在此,科学探索的主体不得不寻找解决科学危机状况的出路,创造出新的科学理论,实现理论创新.科学探索经历了对新理论真理性的评价,以及新理论发展深化的又一次辩证飞跃过程,从而实现科学探索向真理的无限绝对的接近.  相似文献   

8.
文化起源论将西方近代科学革命的起源狭窄化了。科学革命的发生主要是近代以来西方社会经济领域制度变迁的产物:扩张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为科学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初始动力和继动力;绝对主义的政权为科学革命提供了有利的创新环境和制度保障;社会结构的变化为科学革命提供了创新的主体,也使实验与科学的结合成为可能。曾经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取得过杰出成就的东方民族,并非由于其文化传统上的先天不足而成为科学革命道路上的落伍者,而是由于缺乏激发、保护、诱导创新意识、科学精神的有利的社会经济制度环境。因此,只有从改造政治、经济的制度体系和社会结构入手、创造有利于科技发展的制度环境和创新主体,才能够推动科技发展和整体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面对西方传统和“另类的”科学哲学的双重困境,中国科学哲学开创了一种既不同于“知识论”又区别于“文化论”的第三种研究范式,即“科学文化论”的研究范式,从而走向一种既不同于传统的又区别于“另类的”第三种科学哲学,即科学文化哲学。建构科学文化哲学不仅将促使科学哲学中国化,而且将为科学哲学理论和实践作出体系性和原创性的贡献。科学文化哲学的建构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科学哲学知识体系的一种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0.
关于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我国理论界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以及教学工作的学、同志,根据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始人在有关经典论中阐述的基本观点所作的发挥性的解说或论述基本上是正确的,而对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历史地位的表述,却往往是不科学的,长期以来,我国大专院校,中等学校的政治理论教材甚至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辞书,几乎一致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长河中最理想最完善的社会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形态和最终归缩,以下举数例。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产生而逐步形成体系的社会建构论,主张站在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科学知识的产生。强调社会因素对科学的建构。这种建构主义的分析问题方式逐渐由科学观延伸到了技术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技术的社会形成论(SST)。社会建构论作为一种方法论从SSK研究到SST研究的延伸,表明科学的人研究对技术的人研究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斯宾塞的社会进化史观有多重理论渊源,包括源自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思想.斯宾塞将普遍进化原理推及人类社会,认为生物学的进化理论同样适用社会学,由此提出了社会有机体论.斯宾塞对社会学学科的构建存在由自然科学的"物理"转向社会科学的"政理"的过程.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观念有合理的成分,也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在科学发展观视阈中,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社会关系文明建设。基于对我国社会关系文明现状的分析,文章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提出我国社会关系文明建设必须以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发展为出发点,坚持从现实国情和时代精神出发的和谐标准,坚持"二个统筹协调",以"公平友爱"为目标提升现阶段社会关系文明。  相似文献   

14.
描述与建模是在计算机科学领域越来越重视的理论和方法,用更为科学而不失简洁的语言、更为精密而不失清晰的模型来描述大千世界是人们努力的方向。本从科学描述和科学理论模型的哲学观点出发,结合计算机领域的一些重要应用,阐发了只有建立合理而科学的基础才会有合理而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关于社会有机运行、全面发展的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社会是一个由多种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复杂巨大的有机系统,其特征表现为整体性、层次性、人本性、拟人性、动态性.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与系统科学相吻合,对认识当代社会建设机制、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建设遵循系统性、主体性、自组织、开放性原则.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一反映了当代科学发展的理念,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理论成果,不是凭空形成的。文章从理论渊源、现实依据、文化底蕴、必然要求四个方面,论述了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17.
社会认知理论经常被广大学者误解为行为主义研究范式的延伸,属于新行为主义理论阵营,其原因是他们忽视或未理解社会认知理论中的关键概念和研究范式。文章采用社会建构主义的五个基本特征来分析社会认知理论,发现其基本研究范式、关键性概念和心理的建构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一致,因而社会认知理论应该是属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阵营。  相似文献   

18.
当下,科学发展观为人类判定社会是否进步提供了重要理论标尺。在全球化背景下,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的重要标尺,而且是地球村建设的重要标尺,为构建和谐世界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同时,科学发展观也为人类规划未来社会提供了重要理论标尺。  相似文献   

19.
张宗麟的社会领域课程建构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和梳理了张宗麟在《幼稚园的社会》一书中阐述的关于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建构的基本思想,包括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作为独立的课程领域存在的必要性,建立社会化的幼儿园课程的必要性,如何界定“社会”的概念,社会领域课程的价值取向、内容的组织编排、具体内容、组织实施的形式和原则以及教师的指导等问题,并分析了张宗麟的课程建构思想对我国当代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建构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0.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早期探索及其晚年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着广泛深入的影响,充分发掘列宁主义的这一思想能够给我们深刻启发,对于我们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