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车身骨架作为客车的主要承载件,其轻量化对客车节能减排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客车骨架用铝合金型材为研究对象,以车身骨架用型材的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为指标,利用CAE分析技术分析铝合金型材代替钢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增加壁厚和增大截面尺寸均能提高铝合金型材的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客车车身骨架选用截面尺寸为52 mm×56 mm,壁厚为2.4 mm的铝合金型材,其刚度能够达到40 mm×40 mm×2 mm钢制方管的刚度指标,且实现减重27.5%.计算结果可为客车车身骨架用型材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善驾驶室座椅的隔振性能,提出了基于负刚度结构的工程机械驾驶室座椅悬架系统优化模型.通过设计座椅负刚度悬架结构(NSS),建立了负刚度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基于MATLAB对悬架系统的不同参数及其对动刚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到悬架系统最为理想的配置参数范围;同时提出了NSS优化模型,采用不同方法对振动传递特性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一种客车用刚性桥空气悬架主要部件的设计方式,包括弹性元件、减振器和杆系三大部分.通过悬架主要部件的优化设计以提高整车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改善车辆座椅乘坐舒适性,设计了3种分别基于负刚度结构单元(NSE)、阻尼结构单元(DE)及负刚度-阻尼单元(NSDE)的座椅悬架系统.建立了座椅悬架动力学模型,以悬架位移幅和座椅加速度的均方根值为评价目标,考察了不同设计参数对座椅乘坐舒适性的影响特性,并利用遗传算法对悬架设计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NSE和DE单元的悬架设计参数对评价目标的影响较大,通过参数优化分析发现DE的阻尼力比NSE的恢复力低98.3%,说明DE结构单元对改善座椅隔振性能作用有限.但引入NSE结构单元后,NSDE悬架系统的振动位移幅和座椅加速度的均方根值明显减小,有效提升了座椅的隔振效果,提高了驾驶员的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不同帘线参数对单曲囊式空气弹簧垂向刚度特性的影响,采用模拟仿真软件分别研究了帘线层数、帘线角度、帘线间距、帘线半径对橡胶空气弹簧垂向刚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与疲劳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通过仿真分析空气弹簧的应力主要集中在盖板与弹簧的接口弯曲处,且应力大小随着帘线角度与帘线间距的增加而减小,与试验结果损伤区域基本一致。但疲劳试验空气弹簧囊体的寿命会随着帘线角度的增大而有所增加,因此在设计空气弹簧时要综合考虑两者的影响,对空气弹簧今后的设计与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动力特性,为悬置元件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进行了悬置系统怠速工况的运行模态测试和理论计算.首先测试了悬置元件的动刚度、静刚度、阻尼等参数,建立了Matlab计算模型,进行刚体模态计算.结果表明,怠速工况下采用悬置元件动刚度的计算结果与运行模态结果吻合,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刚体模态参数不适宜在实验室环境下测试.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善驾驶室座椅的隔振性能,提出了基于负刚度结构的工程机械驾驶室座椅悬架系统优化模型.通过设计座椅负刚度悬架结构(NSS),建立了负刚度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基于MATLAB对悬架系统的不同参数及其对动刚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到悬架系统最为理想的配置参数范围;同时提出了NSS优化模型,采用不同方法对振动传递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座椅悬架系统的位移幅值与加速度幅值均明显减小,座椅垂直振动方向的四次功率振动剂量值与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分别下降了86%和87%,座椅有效振幅传递率和悬架系统振动传递率均下降,传递给驾驶员的振动的峰值频率均不在容易引起人体不适的关键频率值附近.这表明座椅悬架系统的设计对驾驶员受振后的身体健康状况没有任何影响,NSS悬架系统具有良好的隔振性能,提高了驾驶员的乘坐舒适度.  相似文献   

8.
目前对主柱扭转刚度的研究主要通过理论分析和有限元计算,分析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并未进行过实验验证。为此该文设计了一种测量主柱扭转刚度的实验系统,通过在主柱模型施加载荷并测量其发生的扭转角,可得到主柱模型的扭转刚度。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该系统测量主柱模型的扭转刚度,测量原理简单,测量方法简便易行;与理论计算、有限元计算结果对比较为吻合,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根据汽车隔振基本原理,提出了悬架振动的混沌描述问题.采用汽车制动悬架隔振效率实验台获取了实验汽车前、后悬架的振动曲线,计算了系统参数如一阶固有频率和阻尼比,并计算了混沌参数如最小嵌入相空间维数和关联维,获得了汽车悬架的隔振性能、混沌参数与系统参数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吉普车型,可采用最小嵌入相空间维数Mmin评价前悬架隔振性能的变化,Mmin值越小,隔振性能趋差,对应于前悬架的刚度和阻尼值越小;对于不同车型,可采用关联维D2区分吉普车型或轿车型的悬架,吉普车型的D2值高于轿车型.  相似文献   

10.
利用Solidworks三维有限元法,对水性复膜机压合辊进行强度与刚度的计算和分析.针对压合辊的特点,分析了整个压合辊的应力分布,为复膜辊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含被动悬架的汽车半车动力学模型。在MATLAB/Simulink中,集成以白噪声一积分器产生的地面输入,及前、后悬架非簧栽质量模型和车体运动模型,最终实现被动悬架特性仿真的软件编程,为悬架参数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前空气弹簧已广泛应用于车辆悬架系统中。车辆动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悬架参教的匹配。悬架参教的精确性将直接影响车辆行驶的平稳性。基于热力学理论和气体状态方程式,建立了带附加气室的空气弹簧的统一力学模型,对其数学模型进行了求解,得出了其瞬态响应和稳态响应的理论值,求出了空气弹簧的自振频率和粘滞阻尼系数。为设计制造空气弹簧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1. Introduc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riving operation performance, the front suspension of a vehicle is generally of McPherson independent style, which can simplify the structure, lighten the unsprung mass, and conveniently arrange the engine and steering system. Moreover, it can adapt to many types of springs and is of advantage to adjust the height of the vehicle. In such a system, the axis of the kingpin is the line between the upper damper end and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transverse ar…  相似文献   

14.
论文在分析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基础上,构建悬置系统的力学模型和数学模型,对橡胶悬置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建立相关数学模型,并结合某车型的实际参数,设计橡胶悬置,通过运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和验证,证明橡胶悬置设计基本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5.
借助ADAMS/CAR,对某FSAE赛车双横臂独立前悬架和转向系统建立多体动力学模型,并对其进行前轮同向跳动仿真,对下控制臂球头铰上移和下移后再次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下控制臂球头铰位置的变化对前轮定位参数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陈庆 《嘉应学院学报》2005,23(6):110-112
当施工条件不允许搭设落地式外脚手架时,经过计算采用悬挑式外脚手架,缩短了工期,满足了业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一种四轮独立转向独立驱动电动轿车的独立悬架,以优化主销偏移距减轻转向和轮胎磨损为目标,在ADAMS软件里建立参数化模型,对悬架导向机构进行优化设计和仿真实验,验证了设计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一个基于UG平台的悬架优化设计系统模型,利用UG软件实现悬架的三维参数化建模并建立悬架零部件图形数据库。介绍了汽车悬架优化设计与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图形数据库的建立方法,并对各个功能模块予以阐述;介绍了UG软件在系统中的应用。系统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7.0建构与维护,系统中面向对象的程序软件采用C++ Builder语言设计开发。  相似文献   

19.
To improve the suspension performance and steering stability of light vehicles, we built a kinematic simulation model of a whole independent double-wishbone suspension system by using ADAMS software, created random excitations of the test platforms of respectively the left and the right wheels according to actual running conditions of a vehicle, and explored the changing patterns of the kinematic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in the process of suspension motion. The irrationality of the suspension guiding mechanism design was pointed out through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and the existent problems of the guiding mechanism were optimized and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l the front-wheel alignment parameters, including the camber, the toe, the caster and the inclination, only slightly change within corresponding allowable ranges in design before and after optimization. The optimization reduces the variation of the wheel-center distance from 47.01 mm to a change of 8.28 mm within the allowable range of -10 mm to 10 mm, promising an improvement of the vehicle steering stability. The optimization also confines the front-wheel sideways slippage to a much smaller change of 2.23 mm; this helps to greatly reduce the wear of tires and assure the straight running stability of the vehic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