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个面向现代化、与时俱进的新兴学科,在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学生适应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的能力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的信息技术教育不再单纯地教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信息技术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就是它的发展和更新速度极快,这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并能把它当作一种学习的工具,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此外,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也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为此,本文主要论述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式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中学历史教学中就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全面整合,提高学生素质、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创新教育研究,其目的不仅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着重论述了新的时期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对创新教育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张金方 《考试周刊》2012,(53):129-129
信息技术已正式列为我国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对这样一门为适应信息时代需求而开设的新课程,迫切需要相应的教学策略研究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很多专家呼吁将信息技术教育作为对学生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而不宜简单地作为一门单纯学科开展教学。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以提高中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者把知识点深入到任务中,用任务带动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发现、思考以及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自主学习或个性化学习是英语学习的立足点.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的深层次整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和知识的主人.基于信息技术的大学英语教学,无疑能够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只有让学习者体验整个学习过程,主动探索、发现、搜集、分析相关的信息与知识,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英语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培养他们信息应用的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操作水平,同时.一些研究性的学习活动更能够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信息技术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上面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它通过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性研究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就要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培养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增强信息意识,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的能力,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时代的竞争和发展。在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采取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注意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践,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10.
布鲁诺说:"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感兴趣的最好的办法,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我想说:要想让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这门课值得学习,就必须让他们对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一旦学生们对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兴趣,真正地入门的时候,他们就会发现信息技术给他们带来的乐趣是无穷的,达到欲罢不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有差异的,具有独特性。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来提高中学生素质,培养他们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影响表现在信息技术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中。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他们从课前预习、课堂听讲到上机实践都努力准备,并积极运用各种学习策略。在遇到困难时他们也会表现出乐观面对、坚持不懈的优良品质,因此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对信息技术教学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学习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本文从高中生的学情出发,分析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对学生4个方面的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反思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体验成功发展兴趣能力。  相似文献   

14.
使学生在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要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由学生自己发展的。当然,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在学习方法、学习材料的来源和选择等方面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16.
薛松 《西北职教》2006,(4):54-54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学科,它有太多的空间可以让学生进行大胆的设想。信息技术教育,是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锻炼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提高信息素养的主要万式。而素质教育也正是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安全防护能力和培养追踪新技术的能力。二相辅相成,具有互动作用,为全面提高学生能力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7.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知识、计算机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创设问题情境,优化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自学能力;鼓励学以致用,把信息技术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冲击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手段。无论是课前引导、课中探究还是课后拓展,信息技术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式学习的能力。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是有的,但是教学效果却一般。究其原因是我们在教学时忽视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冲击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手段。无论是课前引导、课中探究还是课后拓展,信息技术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