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洁洋 《初中生》2016,(32):16-17
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开元十四年,李白独自一人辞别亲人远游,途经襄州.他听说隐居于此的著名诗人孟浩然博学多才,却与世无争,自在风流.生性放浪不羁的他不禁生出向往之心,决定去访访孟浩然.终于见到了他.那样的一个人,一身布衣,气质却超然出众,眼神间有一种迷人的平和淡泊之气;卧在林间,在一片绿色的衬托之下,更显得潇洒、倜傥.  相似文献   

2.
孟浩然是李白最尊崇的盛唐诗人之一。孟浩然与李白二人一生交往四次,其地分别为维扬、长安、襄阳、江夏。李白集中名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写于开元二十五年,二人最后的一次交往期间。  相似文献   

3.
李白与孟浩然的山水诗在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李白与盂浩然都热爱自然山水,他们的山水诗相同之处是清新自然,情景交融,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李白的山水诗主要表现壮美;孟浩然的山水诗主要表现柔芙。李白与孟浩然山水诗在环境化和旅游化中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白《赠孟浩然》诗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诗中扬溢着对孟浩然崇拜敬仰的感情。性格傲岸、才气横溢的诗人李白,自视甚高,从不轻易许人。他的前辈如李邕、苏颋,同辈友人如王昌龄、高适、杜甫、贾至等,虽交往至密,然不见对诗才有所称赞,甚至对德高望重誉他为“谪仙人”的老  相似文献   

5.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是历代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而超越历代送别作品之处,在于对视角范围的集中描写,并由此而表达出李、孟二人的深厚情谊,其深厚情谊的内在相通因素有相貌脱俗、侠肝义胆、政治理想、淡泊金钱四点。  相似文献   

6.
李白与王维,都是唐玄宗执政时期的重要诗人,二人之所以未能交游,原因是多方面的.就王维而言,其在政治与文学两方面,于开元天宝之际均未能建立起真正的知名度,乃为其关健;以李白而论,极度的自负与极度的自信,则是导致其失去王维这样一位诗国友人的最重要因素。因此之故,二人的未能结合,而成为了唐代诗歌史上的一大遗憾.  相似文献   

7.
孟浩然和李白在入仕遭受打击后选择了漫游山川,两人虽身在山水仍然没有忘记官场。但是孟、李的漫游诗有很大的区别:一是对官场的迫切程度不同,孟浩然真正沉浸在了山水中,李白身处山林却整天想着会友,做官的想法更为急切。二是思想构成不同。孟浩然思想分为三个阶段,闭门读书时期是一心隐居,干谒和科举时期想着建功立业,入仕失利后漫游是以隐居为主,以入仕为辅。李白的思想构成是做官和隐居并行不悖,分不出谁主谁次,各种思想在李白的脑子里不停地打架。三是对社会黑暗接触程度不同。孟浩然一生平顺,诗歌以书写自我为主,很少关心国家大事。李白见识过帝都的黑暗,诗歌中有不少对百姓疾苦的描写和对君王所作所为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李白咏赞襄阳的作品,大都是借襄阳山水人文来书写自己蔑视功名富贵、追求适情任性生活的思想感情.李白《赠孟浩然》第一次将孟浩然定位为隐士高人形象.杜甫对襄阳怀有别样的深情,他多次想到襄阳居住.杜甫《解闷》用“清”字概括孟浩然诗歌的特色,为后世诗论家普遍认同.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7,(19):189-191
本文追溯干谒行为的历史和其在唐代蔚然成风的原因,阐释了干谒行为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并较为详细而客观地分析了干谒行为孕育了干谒诗的产生,干谒行卷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主要渠道。本文通过对李白、孟浩然、杜甫干谒诗主题思想的分析,分别揭示干谒诗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及他们各自对功名所持的人生态度,从而揭示唐代干谒诗的功利性,以窥见唐代铨选人才的全貌。本文以对比方法揭示三位诗人干谒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再现三位诗人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意在说明陶渊明对孟浩然的影响。陶渊明是东晋的伟大诗人,对后世影响极大.尤其是他的田园诗,直接影响唐代诗人,因而盛唐时期出现了山水田园诗派,孟浩然和王维是这一诗派的代表作家。但后人学习陶渊明,并非无条件、无创造的机械摹仿。本文结合孟浩然本人的情况,从孟的时代、个人经历、思想作风和诗歌创作的内容、风格来和陶渊明比较,进而说明不同时代的作家之间复杂的承传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大诗人,他的人格和艺术个性常被研究者用浪漫、天真、豪放、飘逸、自我意识等形容.李白在思想和行为上的突出表现是自我仙化、任侠使气、交友真诚.他所追求的政治理想和从政行为都缺乏现实性,他特殊的气质表现在诗歌里是天才、天然率真.本文从诗歌创作方法、诗歌风格、诗歌表现意象三方面来分析李白独特的气质和他的诗歌.  相似文献   

12.
襄阳孟浩然     
唐朝武后永昌元年至玄宗开元末年(公元689——740),在帝国的东南重镇襄阳,出了一位闻名诗坛的杰出诗人——孟浩然。从此,历史名成襄阳,便和孟浩然的名字紧紧联在一起了。中唐诗人张祜《题孟浩然宅》说得好:“高才何必贵,下位不妨贤。孟简虽持节,襄阳属浩然”。诚然,孟浩  相似文献   

13.
山水孟浩然     
襄阳的山,一定峭然如眉,微微皱起,打着一个个的摺,西子捧心一样;襄阳的水,一定波光闪烁,清亮亮的,泛着无限的情意。襄阳的山水,一定都款缓相连,平平仄仄地押着韵,因为,它们倾听过诗人的低吟,诗人的高歌,和诗人的琴声。  相似文献   

14.
意象图式是认知语义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意象图式是人们的个体经验所得,给予人类认知世界的能力,人们可以通过意象图式来转换和映射进行预测和推理。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多种意象图示的运用是它的一艺术特色,将诗人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5.
<正>在唐初诗坛承袭六朝余风,仍以华丽淫靡软弱无能的宫体诗为主的背景下,陈子昂矫首疾呼:要复古!要回到建安去!他的意思是,要学习汉末建安诗人群体梗概多气的诗人风度,强调写诗讲求风骨兴寄.当然,盛唐诗风的高举并非是陈子昂振臂一呼所能达到的,这实在是那个时代的要求.由于科举取仕道路的大开,客观上使一大批象陈子昂那样来自社会下层的诗人,登上诗坛,成为诗坛上一支生力军.他们肯定是不适应,也绝不欣赏初唐诗风的.这个来自社会下层的诗人群落,原先都有着如火如荼的入世情怀,但又不是每个人都能十分顺畅地实现自己的怀抱.幸运者只是极少数,而更多的人,又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排除在政治大门之外,理想无所依归.这样,他们不免对整个人生抱着一份虚无之感.孟浩然就是这个诗人群落中的一员.他的经历与一般人来比显得有些简单.“年四十乃入京师”(《新唐书》本传)失败以后,也没有象别的诗人那样一搏再搏.因为一直生活在乡野,没有在都市文明中浸染过,所以显得不那么世故.或者说,感情丰富而纯洁,而理性的力量稍嫌单薄.譬如荆南道采访使韩朝宗要带他入京,借此荐举他.但他借与友人喝酒之故,推开了这一次难得的入仕机会,这一点未免太任性使气了.可以说,他是一个有典型浪漫气质的诗人.有了这份经历,有了这种气质,在陈  相似文献   

16.
孟浩然是一个政治上不得志而又洁身自好的封建人,只是一个钟情于山水田园而且独标风韵的大诗人。他的思想行为上不忘仕进而又偏爱隐逸,他的心境虽有仕与隐的矛盾痛苦,但又以平和闲静为主。他以简净自然的笔墨把大自然的美景摄入诗中,形成了以清幽寂静、高远空间为特征的诗歌歌意境,给人以清淡之美。  相似文献   

17.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由于二人年龄上的悬殊,生活境遇的差异,李白赠孟浩然的诗作并不多,除本诗外,还有《赠孟浩然》《春日归山寄孟浩然》二首,而《春日归山寄孟浩然》又是颇有争议的作品.对此,明·胡震亨在《李诗通》中曾说:“玩诗意,乃偕一显者游禅寺和诗,疑题有误.”清·王琦亦说,他曾看到一个伪称宋刊本的《姑苏缪氏本》,颇有可取之处,该本认为此诗应是“赠孟六浩然”.他指出:“孟六浩然恐是孟赞府之讹”(参看王琦《李  相似文献   

18.
与李白相识     
古今中外,名人荟萃,群星灿烂,他们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领域,以其杰出的成就、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人格,成为人们心中的偶像。在你的人生历程中一定有你所崇拜的名人激励过你,震撼过你,改变过你,引你思索,促你成长,催你成熟。请以“名人的魅力”为话题,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9.
李白对陈子昂非常敬佩,二人在诗歌创作、诗歌艺术主张等方面都有继承关系。李白以复古为革新的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与陈子昂一脉相承。李白曾经认真模仿过陈子昂的诗歌,在具体的诗歌语言技巧和构思方面的学习则更多。  相似文献   

20.
李白与苍梧     
李白的游历及后来的流放,都没有到过古苍梧的中心地域,当然就没有到过广西梧州和藤县。他流放夜郎,是从岳阳出洞庭湖溯长江西上,但到了三峡巫山就遇赦放还了。但从李白的诗文中可以发现李白对舜藏的苍梧是情有独钟、一往情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