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读者》2013,(1):71-71
作为父母,我们对孩子爱的“心”从未变过。而爱的年轮和我们年龄一样在增长着。正是我们的爱,孩子从襁褓婴儿成长为可爱的少男少女;正是我们的爱,孩子从蹒跚学步成长为茁壮的运动健儿;正是我们的爱,孩子从咿呀学语成长为朝气蓬勃的读书郎……我们的爱不止,孩子的成长不止。然而,在孩子成长的备阶段中,我们到底该怎样爱孩子?一位母亲问女儿,“你最喜欢爸爸妈妈怎么爱你?”小女孩两岁时回答说:“爸爸抱抱、妈妈亲亲。”四岁时说:“我要爸爸妈妈都陪我看动画,轮流给我讲故事。”六岁时说:“喜欢妈妈说‘哈哈!这事你做的真棒!’;喜欢爸爸说‘走,我们带妞妞和叔叔家的小帅一起郊游去’。”九岁时说:“我不喜欢妈妈老盯着我学习,不喜欢妈妈总把我和别人比;不喜欢爸爸总说‘我很忙,等爸爸有空了一定参加你们学校的活动、一定陪你去看动漫剧……’”  相似文献   

2.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听到他们说“妈妈,我不会”“爸爸,我不会”……每每遇到孩子这样的情况是时,考验的不仅仅是家庭教育的智慧,更是家庭教育的态度和情怀。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会经历一个从“我不会”到“我能行”“我会做”的过程,为人父母的我们,在孩子遇到这样的成长烦恼或困惑时,需要更多的教育情怀与教育态度,善待孩子的“不会”。  相似文献   

3.
当你与“小鬼”在饭桌前对峙时切记:第一步:调理肝火 第二步:与之斗智 妈妈们都清楚地知道,吃饭是孩子健康与成长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事情,但是关于孩子吃饭问题的烦恼总是层出不穷,如果与孩子在饭桌上的对抗,已令你黔驴技穷,那我教你几招。  相似文献   

4.
小玉 《母婴世界》2013,(12):124-125
辨别自己和孩子的意愿 前文例子中的“妈妈”不断地忽略孩子的意愿,并且将自己的喜好投射到孩子的身上,还肯定地认为这个就是孩子“真实”的心声,其实这样的情况在我们自己成长中、我们对待孩子的过程中,不断地重演着:  相似文献   

5.
有一只胆小的小刺猬,他整天跟在妈妈旁边,不肯离开妈妈一步。一天,刺猬妈妈生病睡在家里,小刺猬也和妈妈睡在一起。刺猬妈妈对小刺猬说:“孩子,我肚子饿了,你去给我找些野果来吃吧。”小刺猬摇摇脑袋说:“不,我怕,我怕!”刺猬妈妈说:“你已经长大了,不能老是跟着妈妈,要做勇敢的孩子。”  相似文献   

6.
全职妈妈,一个美丽圣洁、令人起敬的称呼。如今,它不仅成为一些事业有成且成熟的女性的向往,更得到一些新生代的年轻女性的认同与追求。全职妈妈的时段,可以是陪伴孩子到初中毕业,也可以是在孩子上小学时再转职做职业妈妈。在赴台湾交流海峡两岸的家庭教育,参观新竹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活动时,我印象最深的是与我们一起研讨的10多位与会者,她们全都是“义工”,又都是三四十岁的全职妈妈。她们中间多已大学毕业,为了给孩子奠基一生,她们选择“全职太太”的角色定位,愿意在孩子的成长期陪伴在侧,与他们一起成长。“做个全职妈妈,如何?”“只做一…  相似文献   

7.
《父母必读》2010,(1):82-85
新年到了,宝宝又长大了1岁。我们请不同年龄孩子的妈妈们回顾了2009年里孩子的成长变化和这一年里最感焦虑的“育儿烦恼事”,听一听韩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申宜真教授实用的养育建议。  相似文献   

8.
《父母必读》2009,(4):32-33
是什么让我们觉得对不起孩子了?是去工作了,还是留在家中当全职妈妈了?是留给孩子的时间太少,还是总“看”着他,没有给他成长空间?……我们总在愧疚。  相似文献   

9.
一个孩子在练剑的时候,总是埋怨剑太短,妈妈对他说:“你在进击时,再向前跨出一步。”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个小孩那样总是怨天尤  相似文献   

10.
在“三八”节到来之际,我们的老师总是要对孩子进行爱妈妈的教育。除了引导孩子观察讲述妈妈怎样照顾自己以外,还要让孩子说说画画“妈妈最爱干什么”、“妈妈最爱吃什么”、“妈妈最怕什么动物”、“我做什么妈妈最高兴”等,最后还要教孩子精心制作一朵小红花或小贺卡作为节日礼物,送给亲爱的妈妈。为培养孩子敬爱长辈的情  相似文献   

11.
孩子从家庭进入幼儿园,这是他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如何迈出这一步,每个孩子的表现都不一样:有的很高兴,像是过节一样;有的不大情愿,但还是去了幼儿园;有的像生离死别,简直哭成了泪人;有的大哭大闹,就是不进幼儿园的门。让我们来看一看以下几个小镜头吧!妈妈把小光托给老师,一边嘱咐小光要听老师的话,一边抽出身来想要去上班。小光抓住妈妈的手不放:“妈妈陪我,妈妈陪我!”  相似文献   

12.
我和爱爱的第一次见面,至今仍记忆犹新,她躲在妈妈身后,两只白胖胖的小手紧紧地抓着妈妈的裤腿儿,歪着脑袋用好奇的眼晴打量着我。每当我看向她时,她的目光立即躲闪开,连脑袋也藏到了妈妈身后,妈妈往前挪一步,她也往前挪一步,妈妈想把她推到身前来与我认识,她却扭动着身子怎么都不肯,实在躲不过了就“哧溜”钻进了屋里。她妈妈连忙说:“老师,我们孩子有点内向,不太爱说话,您多担待着点,就麻烦您了。”  相似文献   

13.
在我看来,培养孩子的运动爱好,会为他心智的全面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注重培养他对运动的热爱。这不仅会给孩子带来健康的体魄,还能让他从体育中感受到快乐。 “妈妈,我们班有的小朋友会跳绳了,我不会。”一天,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回来可怜巴巴地对我说。 “哦,跳绳啊,妈妈教你!”于是,我找来绳子跳起来。儿子高兴得直拍手:“妈妈你好棒!”“那你还不赶紧认妈妈做师傅?来,看好,你先把绳子往前面一甩,再从绳子上跳过去。”我一边示范一边说。儿子试了试,不会。我再示范:一甩,二跳;一甩,二跳……儿子再试,仍然不会…  相似文献   

14.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些父母会觉得孩子总是反应慢、做事磨蹭,妈妈们经常会说“准备离开哆!”“怎么还在玩?现在都几点了!”“好了没?要走了!”。可到底是你太急?还是孩子太会拖?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15.
小幽默     
多余的爸爸孩子:“妈妈,我们是上帝养活的吗?”妈妈:“当然,亲爱的。”孩子:“礼物也是上帝发的?”妈妈:“那还用说。”孩子:“那我不明白,我们还要爸爸干什么?”  相似文献   

16.
晓羽 《家长》2012,(7):35-35
《好孩子的成功来自妈妈1%的改变》被誉为“韩国‘家教第一书”’。本书由重庆出版社出版,作者张炳惠。当妈妈们仍然在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斤斤计较,为没有获得第一名而责备孩子时,韩国“第一妈妈”张炳惠博士却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成绩或名次并不代表一切。  相似文献   

17.
入园时分,“彭妈妈早上好”“蓝妈妈早上好”“园长妈妈早上好”……一声声稚嫩的问好声不绝于耳。幼儿初入园,家长担忧孩子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时,老师宽慰道在家您是孩子的妈妈。“在幼儿园我们就是孩子的妈妈。”……“老师妈妈”“园长妈妈”这样的称呼在幼儿园里并不少见。笔者以“幼儿园老师妈妈”为关键词,运用微信搜索功能进行检索,筛选掉重复内容后,共得30余篇来自不同公众号平台宣扬“幼儿园老师像妈妈”或直接称其为“老师妈妈”的推文。  相似文献   

18.
教师如何引导幼儿识字?我的经验是,首先,根据幼儿的特点因势利导。两岁左右的孩子刚刚进入幼儿园时,对环境很不习惯,好多孩子一味哭喊着“找妈妈”。这时我就拿出“妈妈”字卡,告诉孩子,这就是妈妈,谁如果想妈妈了,就过来亲亲“妈妈”,这一招儿还挺灵,有好几个孩子亲完“妈妈”后止住了哭声。几天下来,孩子们也逐渐认识了“妈妈”。在新年联欢会上,我们把好多字贴在孩子能够得着的地方,让孩子去亲亲“妈妈”、“爸爸”、“爷爷”、“奶奶”等,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认识这些字,并且高兴地过来亲亲他们。第二,设置环境,培养幼儿识字的意识。两岁左右的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我们针对孩子的这一特点,为孩子设置了学习汉字的氛围:把教室里的物品  相似文献   

19.
董璐 《家长》2023,(31):42-43
<正>不想上幼儿园的孩子每次新学期开学,幼儿园门口都会上演一出出亲子别离的悲情大戏。“妈妈,我不想上幼儿园,我想回家!”“妈妈别走啊,再陪我一小会儿行不行?”“妈妈,求求您,我听话了,带我回家吧!”孩子拽住家长衣角,泪眼滂沱,依依不舍。家长也是一步三回头,难舍难分。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门口大戏虽然情真意切,但孩子毕竟是孩子,入戏快,出戏也快,入园后很快就和小朋友打成一片而“忘记爸妈”了。但也有个别孩子,无论老师怎么哄劝,就是“不出来”,邻居的女儿琪琪就是这样。  相似文献   

20.
<正>天底下最亲切动听的称呼应该就是“妈妈”和“老师”吧。妈妈是自己孩子的专属,而老师是一群孩子的专属。我很幸运地拥有这两个“专属”。记得2020年那个疫情肆虐的春天,刚上网课的我们还没来得及摸索这头的“直播”技能,还要兼顾学生那头的学习和生活。“云端家访”便成为家校联系的桥梁,它牵动着每个学生的心灵、每个家庭的喜怒哀乐,演绎着一个个关于爱和成长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