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3岁是幼儿饮食行为形成的重要阶段。幼儿饮食行为的形成与家长喂养行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研究者采用问卷法对北京市城区359名2~3岁幼儿的饮食行为与家长喂养行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2~3岁幼儿已经表现出一些不良饮食行为,包括:吃饭不专心独立、吃饭慢、爱吃零食、挑食、爱喝饮料,这其中尤其以吃饭慢最为突出;家长使用最多的策略是平衡膳食型喂养和积极反应型喂养,较少使用放任型喂养和工具型喂养;家长喂养行为对幼儿饮食行为有显著影响,不同类型的喂养行为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尽早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选择科学适宜的喂养行为是改善幼儿饮食行为和家长喂养行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及小婴儿处于人类一生中发育最迅速的时期,此阶段的营养与喂养对其发育极为重要。如何选择最合适的喂养方式。是决定喂养是否成功、是否能够保证婴儿快速健康发育的重要因素。而最为合适的喂养方式就是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3.
倾舒 《母婴世界》2014,(8):42-43
一直以来,母乳喂养和奶粉喂养各有争议,有些人认为母乳喂养是最安全的,但也有人认为奶粉喂养也很重要。事实上,这两者喂养方式各有各的好处。  相似文献   

4.
父母一定有疑问,怎么判断自己平时的喂养类型呢?胡燕强调,与宝宝自己独立进食不同,喂养强调的是家长与儿童之间的互动,这也是顺应性喂养的核心。那么,你和宝宝的互动是怎样的?赶紧来测测吧!这期我们主要讲讲喂养互动模式,这可是成功喂养的关键哦。  相似文献   

5.
因为母乳缺乏或其他原因不能进行母乳喂养,需要为宝宝添加或完全改用代乳品喂养,称为人工喂养。母亲一旦选择了人工喂养的方式,就不仅要付出持之以恒的耐心,还要付出加倍的爱心和细心。您不要以为使用人工喂养的方式可以省却许多麻烦和不便,其实,这种喂养方式会给您带来另一类琐事、另一种担忧。人工喂养宝宝的利和弊人工喂养宝宝的利在于,无论是母亲、保姆或是其他家人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给宝宝喂哺。母亲可以摆脱为宝宝哺乳的约束,去从事自己的工作或其他事务。人工喂养宝宝的弊在于,由于缺乏母体内的多种抗体和活性物质,即使再好…  相似文献   

6.
袁惠 《母婴世界》2011,(2):56-57
如何判断母乳是否充足?混合喂养分几种方式?混合喂养时如何保持母乳分泌?如果宝宝不喜欢奶嘴怎么办呢?在混合喂养中,你可能会遇到下列常见问题,不用急,让我们在这里一起来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中国西部农村地区四个民族(汉、维、藏和壮)的婴幼儿的辅食喂养状况,探讨影响婴幼儿辅食喂养的影响因素。创新点:在中国西部10省区开展大规模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对比分析西部农村地区四个主要民族(汉、维、藏和壮)的婴幼儿的辅食添加的时间、类别、频率及质量,探讨其差异的可能原因,以及研究影响西部农村地区辅食喂养的可控因素,为西部农村地区不同民族改善婴幼儿辅食喂养状况提供干预措施。方法:采用人口比例抽样法,在2005年调查西部10省区45县9172个6~35个月的婴幼儿的辅食添加状况(7411汉、1032维、678藏和591壮),构建了适合西部地区的婴幼儿喂养指数(ICFI),综合评价婴幼儿辅食喂养质量。结论:汉族和壮族婴幼儿的喂养质量好于维族和藏族。母亲教育水平、家庭经济水平和喂养宣传是影响婴幼儿辅食喂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合理的干预措施是促进西部地区婴幼儿辅食添加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正preface在这次发布《中国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里,有一条推荐条目为"提倡顺应喂养,鼓励但不强迫进食"。何为顺应性喂养?胡燕教授给出了自己的理解。顺应性喂养,英文为responsive feeding,字面意思是对喂食做出反应,强调的是父母和孩子在喂食时的互动,鼓励孩子发出饥饿信号,家长给予及时、恰当的回应,让孩子逐步学会独立进食。这个理  相似文献   

9.
儿童饮食行为以及喂养行为是儿童保健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对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关注和解决,进行正确的儿童喂养,才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饮食环境,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本文通过对儿童饮食行为的介绍,分析了儿童饮食行为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探讨了儿童饮食行为的解决方法。同时也对儿童喂养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正确儿童喂养行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二、婴儿喂养婴儿时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对热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相对地讲比其他生长阶段大。但由于婴儿的胃容量小、各种消化酶的分泌少、消化功能尚未健全,因此,对婴儿合理喂养非常重要。合理喂养就是选择理想的食物来喂养婴儿。婴儿理想的食物以乳类为首选,其中以母乳最合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