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工作是一门“再创造”和“设计创造”的工作。书稿编辑加工实际上是在作者创造性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的工作,而书稿选题的制订则是“设计创造’的工作。编辑工作不同于科学研究,而侧重于科学传播;编辑工作也不同于教育工作,编辑工作除了要把已有的知识传播给读者外,更侧重于挖掘新的知识矿源,并将其编辑、整理加工后输送给读者,使作者、读者双受益;编辑工作更不同于体力劳动,尽管编辑人员为了组织好的书稿和物色好的作者,经常外出参加  相似文献   

2.
一、范长江通讯集 怎样评价一位知名作者,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对其作品进行认真剖析:如何对一个人的作品进行解读,两个方面的意见是应该听的,一是编者,一是读者。编者是发稿者,读者是接受者,编者为何选择这个作品发表,他是怎样认识作品的.如何评价作品的;读者读了作品后有何受益,有何意见,  相似文献   

3.
人们都说编辑社会地位不高,这是不奇怪的。因为编辑这一行工作很少为人所理解。读者买到一本书只知是谁写的,不知是谁编的。在一些人眼中编辑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脚色。其实哪本书的出版也离不开编辑。编辑做了许多工作却不声不响,是真正的无名英雄。这里转载的《代价》的作者陈国凯同志的文章,就给我们提供了证据。这篇文章中就很具体地向我们介绍了出版社的编辑是怎样促进和帮助作者进行工作的。读了这样的文章,不仅对作家,而且对编辑都会肃然起敬。读了这样的文章谁还能再说编辑是可有可无的脚色哩? 编辑受到重视和表扬是理所当然的,但我们也要提醒一下,千万不可骄傲,一定要“人誉我谦”,应该更加努力,为作者、为读者作出更多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学术期刊要想成为明星期刊、品牌期刊和杰出期刊,最重要的是要有源源不断的优质稿源、孜孜不倦的编辑、严格认真的审稿专家(以下简称“专家”)和广泛的读者市场.要想驶向期刊发展的快车道,进入期刊发展的良性循环,即吸引来好稿子、送审到快速认真的专家、编校出版高质量的论文和抓住读者的眼球,其关键的核心人物就是编辑,编辑与作者、专家、读者的互动关系着学术期刊的未来,编辑是联系作者、专家和读者的纽带.  相似文献   

5.
图书编辑的人际关系涉及面较广,与作者、读者间的关系是图书编辑在发挥社会功能中所产生的“服务型”的人际关系;与印刷、发行者的关系,则是图书编辑在工作中所产生的“工作型”的人际关系。无论是“服务型”的还是“工作型”的人际关系,编辑总是处于主导地位。或者说是作者、读者、印刷者、发行者的编导者、协调者、中介人。一、图书编辑的明及务型”人际关系谈到这种关系时,最常见的说法有:“编辑是为人作嫁衣的红娘”;“编辑的衣食父母是作者”;“编辑与作者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这三句话的意思是一致的,也是明确的。即编辑与作者的关系是,前者为后者服务。另外的说法有:“编辑的‘上帝’是读者”;“编辑的衣食父母是读  相似文献   

6.
也为编辑讲几句公道话——图书编校质量之我见■李健近年来,当读者、作者纷纷谴责一些质量低劣的出版物时,往往都把编辑推到了被告席上。一些读者甚至当面指责说:现在当编辑的水平太低了,很多书错误多得没法读。作者也常对出版后的书的质量大发牢骚。当然,读者确实有...  相似文献   

7.
熊妹 《东南传播》2010,(8):197-198
从读者与作者在出版工作中的地位来看,出版工作有两种模式,即"作者-编辑-读者"和"读者-编辑-作者"。这两种模式中,作者和读者的地位各不相同,但不论哪种模式成为出版工作中的主导,编辑作为连接作者和读者的桥梁的地位不会改变。编辑工作就是围绕作者、读者而开展的工作,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密切而复杂。一方面,承认编辑与作者、读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不否认编辑工作本身所具有的独立性特点,本文试从编辑与作者和读者的关系的角度来分析编辑劳动的独立性特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是一位长期从事编辑工作的老同志。此文虽然主要是谈外书编辑的业务学习和工作问题,但其中提到的许多有关编辑业务的基本问题和经验,同样适用于其它读物的编辑工作,值得我们认真一读。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读者现场辅导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根据作者几年来在管理电子阅览室中为读者提供现场辅导的实际经验,论述了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读者现场辅导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读者的阅读规律及怎样根据这些规律做好辅导工作.  相似文献   

10.
编辑的社会角色是通过作者和读者两个维度来定位的。从作者一方而言.编辑是作者作品的裁决和加工者,编辑的二度创作是作者作品走向社会读者的关键环节。在这个阶段,编辑意识或称编辑的主体意识是决定编辑能力和编辑效果的重要因素。从读者一方而言,他们接受的是编辑产品,是编辑人员经过对各类信息的搜集、选题的设计与构思、作者的发现与选择、稿件的审读与加工以及文化市场的调查与开发等等一系列工作之后的精神和物质的产品。  相似文献   

11.
选题策划是现代编辑工作的重要一环,是编辑主体参与现代社会文化高层建构的重要体现.然而,在早期的社会文化传播中,文化传播的控制是以作者的意识为导向的,作者写什么,编辑就编什么,出版社就出什么,当然读者也就读什么,是一种完全的作者导向意识.  相似文献   

12.
巢乃鹏 《中国编辑》2012,(4):21-23,42
在传统出版业态中,编辑主体是编辑人员,编辑客体指文稿、作者和读者。编辑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数字出版业态中,编辑主体、客体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数字出版业态中的编辑实践活动体现出强烈的互动性,形成了以作品为中心,编辑主体(编辑人员)与编辑客体(作者、读者),编辑客体之间(作者与读者)强烈互动的三角锥模式。数字出版业态对编辑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角色要求,带来了编辑主体作用的进一步凸现。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中的读者元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编辑客体中作者与读者之间互动关系增强,这成为数字出版业态中的编辑实践活动的特点所在。  相似文献   

13.
浅谈编辑与作者、读者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作者和读者是书刊编辑加工过程中的三个主体。书刊的编辑过程是组织、处理书稿的过程。书稿是作者撰写的、由编辑组织加工以满足读者需要的。编辑在作者和读者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因此,编辑工作涉及人(作者、读者)和物(书稿和文献资料)两方面。一、编辑与作者的关系书刊是向社会传播文化的精神产品,它不仅包含着作者的劳动成果,还包含着编辑的劳动成果。作者是直接从事书稿的写作活动,制造具有独创性的智力产品的人。而编辑则需从实际出发,修改作品,使之更优秀、更完善、更能为读者所接受。根据编辑学的观点,编辑和作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下面3方面:1.编辑与作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作者撰写书稿,编辑对作者的书稿进行选择、整理和修改,从而产生可以公开传播和保存的书刊。作者提供的作品是编辑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作者的劳动,就没有可供编辑修改、读者阅读的书刊;从另一方面来讲,没有编辑人员的加工,作者的作品也不可能成为社会的文化财富、精神食粮。编辑与作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作者的著作活动与编辑密切相关。作者想将他的作品向社会公开发表,想在读者群中传播,首先要经过编辑人员的筛选。编辑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作者的命运:他肯定你,会给你出版...  相似文献   

14.
编辑在审修文稿时,与作者、评论者、读者相比较,所处的地位是怎样的呢?笔者认为,作为编辑,对文稿认识的支点,或者说方位,与作者是并不全然相同的。他也不可能和作者对文稿的认识完全重叠吻合。因此,象我们过去通常说的编辑在审读、修改文稿时,必须体会作者的意图、不要背离作者意图之类告诫,其实只是在一定意义上才是正确的,那就是用以反对编辑的胡删乱改。离开这点来看,正如人认识客观世界只能是近似的而非绝对的一样,编辑也只能近似而不可能和作者意图绝对一致,否则也就根本不需要编辑的工作了。  相似文献   

15.
编辑活动是由作者、编辑、读者三个环节构成的过程,编辑作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个中间环节,既担负着对作者创作的文本进行文字修订的工作,也担负着对作者创作思想、意图的阐释工作.  相似文献   

16.
给编辑争光     
和爱好写稿的朋友聊天,有的同志总认为只要和编辑关系好,稿件就能刊用。其实,事情也不完全是这样。编辑编发稿件,也不是随心所欲、想怎样就怎样,而是遵循一定原则、择优录用的。倘若编辑都用关系稿,整个版面的文章质量不高,结果,领导不满意,读者不爱看,编辑也觉得脸上无光。因此,作者写稿时,应把心思用在提高文章质量上,要有一种给编辑争光的意识。 在与编辑的交往过程中,我感到编辑喜欢那些有真才实学、能吃苦、上进心强的作者。而对于写不出高质量文章又请编辑照顾的,编辑往往是一愁莫展。即使有时碍于情面用了,也不可能…  相似文献   

17.
编辑、作者和读者是期刊编辑加工过程中的三个主体活动,编辑在作者和读者之间起着桥梁作用。编辑与作者的关系期刊是向社会、向企业传播文化的产品,它不仅包含着作者的劳动成果,还包含着编辑的劳动成果。作者是直接从事书稿的写作活动,创造具有独造性的智力产品的人。作者的思想、学识和风格决定了期刊的质量和价值,而编辑则根据期刊的宗旨,从实际出发,修改作品,使之更优秀,更完善,更能为读者所接受。根据书刊编辑学的观点,编辑和作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编辑与作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作者撰写稿件,编辑对作者的稿件进行选择、整理和修改,从而产生了可以传播和保存的刊物。作者提供的稿件是编辑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作者的劳动,就没有可供编辑修改、读者阅读的作品;而从另一方面来讲,没有编辑人员的加工,作者的作品也不可能成为社会的文化财富、精神食粮。编辑与作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作者的著作活动与编辑密切相关。作者想将他的作品在读者群传播、交流,首先要经过编辑人员的筛选。从某种意义上讲,编辑决定了作者的命运,所以编辑的支持和帮助对作者很重要,作者可以根据编辑所提供的读者信息、出版信息,制订和修改自己的撰稿计划。另一方面,编辑...  相似文献   

18.
现代新媒体如雨后春笋,方兴未艾。作为传统的媒体——报纸,如何吸引读者,怎样让读者从中获得"有价值"的新闻呢?编辑必须认真研究读者的阅读需求,掌握读者的阅读心理,并从服务读者的角度去选择稿件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有一句话说出来,很可能会得罪我的一些同行:近几年,办报的人越来越多,但同时又使人感到不会办报的人也越来越多。我的依据之一就是报纸上的语病比过去多了,某些“本报讯”简直教人无法顺畅地读下去。糟糕的是,有些作者讳疾忌医,不管语言学专家和内行的读者怎样批评,也不管报刊编辑在“语  相似文献   

20.
由书稿变成为受读者欢迎的出版物,必须经过编辑对书稿的认真审读这样一个劳动过程。由作者写出来的书稿为什么一定要经过编辑审读加工才能出版呢?这是因为书稿是由作者个人创作的,反映的是作者个人的思想观点、思想体系和独特的风格,具有个体性。而图书的出版是面向社会,面向广大读者,具有明显的社会性。个体性与社会性是一对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