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美大学通识教育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产生于不同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本文通过分析二者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阐述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100年前现代大学初创之时就提倡"造就通才",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真正推行通识教育.在最近20年的积极探索中,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有力地推动了通识教育实践.由于我国大学通识教育实践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我们在通识教育的本体论研究、本土化研究、实践论研究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我国台湾"中央警察大学"和韩国警察大学为例,对二者通识教育实践进行了比较研究.台湾"中央警察大学"和韩国警察大学将通识教育与警察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办学理念、机构设置、课程体系等方面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4.
中美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比较研究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通识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各大学都对其培养计划和课程进行了调整和改革.本文通过对七所中美著名综合性大学设置的通识课程进行比较研究,分析相互之间的异同,尝试为中国大学的通识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通识教育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12-1949年间的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端与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梅贻琦、张伯苓、竺可桢及他们主持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等都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丰碑,他们所坚持的通识教育思想对今天的大学在办学理念和实践运行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识教育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通识课程作为通识教育的核心,已备受业内人士的关注.通过对中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进行比较,发现我国通识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通识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知识和科学的分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使中业技术教育面临挑战,要想培养适应竞争和合作的职业技术人才,职业技术教育必然要有所改变。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实施通识教育不失为一个应对的方法和途径。因为它能使学生拥有一种意识七理念,从而提升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和社会流动,也使得职业技术教育在现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8.
大学通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通识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实行之必要性为基点,分析了国外、海外、内地代表性大学通识教育的实践状况,从中得到启示,并作为对国内高等教育改革的视角,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比中美两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状况,我们从中发现:中国高校通识教育更重视素质教育、课内教育,以及“公共必修”,人文通识课程以概论课为主;而美国高校通识教育更注重能力教育、课外教育,以及“分类必修”,人文通识课程以研读经典为主。中国大学要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借鉴美国等国外高校的成功经验,采用适应时代脉搏的新策略:教学目的指向学识、能力、人格;课程设置兼顾民族与世界、传统与当代四元素;课程开展注重“三结合”;教育手段灵活、多样、现代。唯有如此,才能科学高效地实施通识教育,培养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通识教育在我国开展以来,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系统地归纳他们的研究思想,其目的在于找寻还没有涉及到的薄弱环节,特别是那些有待突破的问题、在实践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困扰着管理者改革的禁区问题,这一研究将有助于通识教育讨论的深入,有助于理论研究的扩展,有助于体制、机制上的推动。文章着重从通识教育的涵义、通识教育与其他几种教育(理念)之间的关系、关于通识教育实践的研究、关于其他国家和地区通识教育的研究、关于通识教育课程的研究等方面着手,根据研究的进展,提出了笔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理工科教育存在着过于专的弊端,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愈来愈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高校理工科需要加强通识教育。本文首先从科技、经济、学科发展等方面论述了进行通识教育的必要性,然后探讨了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改革的关系,最后讨论了在加强通识教育的同时,如何正确处理好它与专业教育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美国高校通识教育理论包括理想常经主义、进步实用主义和精粹本质主义三大流派。中国高校在实施通识教育的实践中主要有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化素质教育论、通才教育论三种通识教育的理论。两国通识教育理念的差异在于,美国高校在实施通识教育的过程中更加务虚、更加强调精英教育、更加注重学生自身需求,而中国高校在实施通识教育时则更加务实、更加平民化、更加强调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试论大学通识教育目标下的艺术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我国当前大学本科正在发生的"专才教育"向"素质教育"进而发展到"通识教育"的教育观念转变过程出发,探讨了在通识教育目标下,艺术教育的责任、学科定位、学科建设等方面将会发生的变化和应有的应对准备.  相似文献   

14.
中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对比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实际.提出高校通识教育要实施以通识课程改革为“一体”,以“师资力量、管理体制”改革为“双翼”的“一体双翼”改革模式。这种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为学生提供弹性的学习框架,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提升教育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大阪大学以"本土生长,全球成长"为主导性教育理念,专门设置大学教育实践中心作为通识教育实施机构,为全校本科生提供为期一年半的通识教育。大阪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内容包括教养教育、言语信息教育、基础研讨课和健康运动教育四部分。大阪大学通识教育任课教师来自全校所有学部,重视师生之间的实质性对话,兼取传统和现代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着重培育学生准确的社会判断力、自由的想象力、立体的网络构筑力及同异文化背景者沟通交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美两国高校实施通识教育机制的分析发现,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具有四个特征:大学中普遍设立有一个跨越专业院系的通识教育委员会;教师采取兼职方式;通识课程所占比重较高;通识教育评价机制多元化.相比之下,中国通识教育则显不足: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教师采取专职方式;通识课程所占比重较低;通识教育评价机制单一.因此,中国通识教育实施机制可借鉴美国的有效经验,设立专门的通识教育机构,调整通识教育课程的结构和内容,采用专职与兼职教师方式基础上多种方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以及优化通识教育的评价机制;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改革,来确保通识教育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们认为,普通教育亟待赋予新的必不可少的因素,需要使核心课程计划与学生的生活以及他们所继承中的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协调。在学生们各自不同的兴趣之外,需要有某些共同的兴趣,有对知识更加综合化的观点和对生活更加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关系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在中国高等学校同时展开,两者是否一致?有什么差别?应当如何对待?本文在对这两种教育进行历史回顾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从"名正言顺"的角度,在高等学校本专科教育的整体层面上,无论在教育理念、模式和内容上,"通识教育"的名称都是不合适的。而文化素质教育则是统贯本科教育的全过程的,它既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观念,也可以成为一种教育模式,具有可操作的运行方式。但是,作为高等学校本专科教育的一部分或一个阶段,通识教育从理念、模式和内容上都是有意义的,其目标是为了培养负责任的公民和有教养的人。这与文化素质教育是相通的。通识教育可以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一种实施方式,与养成教育共同构筑起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方式。作者提出了包含通识教育的文化素质教育架构图,并对不同类型高校提出了多样化的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9.
通识教育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识教育是与专业教育相对而言,带有普遍性意义的人生教育,在我国高校实施通识教育非常重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通识教育具有可行性与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4):137-141
西方国家历来重视通识教育,其对学生逻辑素质的训练历史悠久。以两千多年前的"自由七艺"为发端,西方发展出以培养完整人格为目标的"博雅教育"。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开展的批判性思维运动,将批判理念和反思精神渗透到了文化价值观念之中。与欧美相比,我国的自由教育思想可以追溯到儒家"六艺"。较之于"七艺","六艺"中显然缺少逻辑训练内容。这既是学科设置的差异,更体现了中西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距。就现代教育而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近三十年已取得不小成就。相应地,国内逻辑教育也已获得长足进展。但不可否认,对于包括逻辑教育和批判性思维训练在内的通识教育改革,我们依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