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决京津水源涵养区生态补偿问题,必须在水资源管理、生态补偿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方面进行系统创新。当前应强力推进初始水权分配,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奠定可靠的基础;加快水权制度改革建立水权市场,为生态补偿提供有益的价格信号和基本依据;强化行政调控力度和市场引导功能,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化的保障机制;建立并优化生态建设公司运行模式,构建良好的生态补偿管理与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2.
池州市重点饮用水源地生态安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水源地生态安全是指水源地处于一种不受威胁、没有危险的健康状态.它是水源地供水安全的重要保证.尽管池州市对水源地的生态安全保护工作已经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不足.因此.本文利用前期池州市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资科,在分析池州市重点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安全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水源地生态安全的建设对策,以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和水源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问题。以省会经济圈水源地为例,采用支付意愿法、机会成本法和费用分析法计算生态补偿标准。研究结果显示:基于意愿支付价格的补偿标准为4773.5万元,基于机会成本的补偿标准为16.35亿元,基于水资源处理费用补偿标准分别为1.9797亿元。水资源处理费用补偿标准是补偿双方都比较容易接受的实际价格,可作为确定补偿标准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省会经济圈水源地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西南地区某城市污染指标发现该城市被氮、磷和化学需氧量污染严重,中小型水源地水环境主要受到生活污水、农业面源、分散式畜禽养殖污染,还受到城市水源环境监测管理的影响,并提出了对西南地区中小型水源地隔离防护、点源控制、农业面源、水土流失控制工程、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等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5.
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推进主体功能区划,将甘南州5县1市划为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属限制开发区。基于新的功能定位,分析了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城乡在经济、生态方面的现状与问题,探讨了城乡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供水行业中,供水量和售水量之间存在着一个差量,这一差量称“产销差”;产销差与供水量的比值称“产销差率”。供水产销差率是反映城市供水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是一项综合性指标,产销差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近年来,油田供水企业采取了一系列降低产销差率的控制措施,产销差率呈逐年降低趋势,但是,与国家建设部规定的平均水平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本文对如何更好的“降低产销差率”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该山水工程以保证国家生态安全为目标,基于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类型等,形成对生态景观格局演替规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的农产品供给、生物多样性和水源涵养的综合评价。基于评价结果,结合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服务功能,将辽河流域(浑太水系)分为西露天矿及周边地区矿山生态修复区、浑河流域森林生态修复及水环境治理区、太子河流域生态修复区、汤河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修复与水质保障区、葠窝水库工农业水源区矿山生态修复与水质提升区、辽河口水环境生态修复区、辽河口湿地生态恢复区等七大生态保护修复单元,通过修复矿山生态环境、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增强水源涵养能力、保护辽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等措施,保证区域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为类似的山水项目评价分析和修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从2004年的中巴资源卫星影像中提取贵阳水源地三大水库水源涵养地作为研究区域,采用景观指数法进行水源地土地覆被格局现状研究。结果表明:以三大水库为中心的水源涵养地总面积为127584.63hm;旱地、水田和建设用地三种受人类生产活动影响严重的用地类型占研究总面积的59.91%,而林地和灌草地占33.71%,若单独考虑林地,则仅占总面积的22.60%,斑块大小上仅具有相对较大的,平均斑块面积为4.49hm;旱地具有最高优势度,是人类生产活动导致大斑块耕作所致;综上所述,林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具有一定难度;灌草地破碎化严重,斑块数量多,平均斑块面积不大,可以考虑对灌草地的林地化改造,部分实现原有林地的连接,扩大林地面积。  相似文献   

9.
据省财政厅负责人介绍,2005年全省教育支出264.5亿元,比上年增加41.3亿元,增长幅度达到18.5%。其中基础教育等经费支出182.8亿元,占总支出的65.1%;高等教育经费支出60.5亿元,占总支出的26.8%;职业教育经费支出21.2亿元,占总支出的8.1%。2006年,全省预算内教育支出安排175.4亿元  相似文献   

10.
饮用水与人们生活、身体健康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承德供水系统的研究,分析了水源污染、水厂工艺、管网污染、自备井、二次供水等因素对城市供水安全的影响。结合国内外供水安全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承德市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是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但后三峡时期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而狭隘的库区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库区水环境保护和改善的新要求,需要实现"从库区管理到流域治理"的战略转变.应从流域发展视角调整三峡库区生态保护和水源涵养区的范围,探索构建三峡库区复合生态系统保护区;要设立三峡库区(流域)环境保护分支机构,逐步建立"五维一体"的多层次生态补偿体系;同时,要注意对各种政策的融合和创新,实现各部门、各区域的协同治理,并积极实施五大工程,为库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
汉长安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首都,承前启后,开创了中国都城的新规制。它充分利用龙首原以北的有利地形,修筑了高大雄伟、长达36公里的城墙,规划出宫殿、居民和市场区。街道端直宽广,并与丝绸之路连网,交通四通八达,商业发达,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座大城市。同时开凿了昆明池和供水渠同,第一次成功地解决了城市供水问题,对今天的城市供水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云南地处内陆高原山地,是我国湖泊集中分布的省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湖泊水面积约160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0.28‰,集水面积9000km~2,占全省总面积的2.31‰,总蓄水量288多亿立方米。主要集中分布在滇中和滇西地区,以中小型淡水湖泊为主,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兼有灌溉、供水、航运和发展水产之利,是极其宝贵的自然资源。历史上从来就是人民经济繁荣、文化进步的摇蓝,是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对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及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关键作用。在《湿地保护法》强调发挥湿地生态功能的背景下,湿地的定位应为生态用地。目前湿地生态补偿未能与生态用地的性质相衔接,存在补偿手段适用规则不明、补偿资金来源单一化、管理部门缺少整体性的问题。以生态用地为导向,在类型化视角下将湿地生态功能的实现作为标准厘清补偿方式的适用,结合市场机制推动湿地生态功能经济化,拓展补偿资金来源,成立湿地保护专门机构以确保生态补偿贯彻整体理念,完善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助力湿地生态功能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5.
黄河湿地生态在涵养水源、控制污染、调节蓄洪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以及下游洪水威胁等诸多生态难题。湿地修复作为黄河高质量发展路上的重要一环,存在法律保障机制不全面、政府监管不强、生态补偿效益较低以及公众生态参与理念不强等问题。为缓解这一困境,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保障、加强政府监管、改善生态效益以及提高公众参与活力,以此稳步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新进程。  相似文献   

16.
从张承地区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区域经济和区域生态状况入手,探讨张承地区现行生态补偿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系统示意图,具体展开张承地区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措施。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下,张承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将为解决限制开发区和其它生态功能区的贫困和生态问题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怀沙河是怀柔水库的主要水源,也是北京市的饮用水源之一,其水质的优劣程度直接影响首都市民的身体健康,北京市要求其符合地表二类水标准.根据北京市2017-2018年的水质报告,在怀沙河下游口头村的水质,大部分相关指标相对较好,符合地表二类水要求,但总磷总氮等指标经常超标.针对此问题,对怀沙河沿河不同地点的水质进行为期一年的...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的生态环境近几十年来破坏严重,各种生态问题凸显,保护好当前的环境尤为紧迫.生态补偿机制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起到重要的作用;主要从现阶段生态补偿机制的概念和理论出发,主要分析云南省现阶段生态补偿机制的现状,如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建议和对策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选取南平市政和县为研究对象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共选取6个评价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将生态敏感性分为5个等级;运用GIS技术的空间分析方法结合AHP层次分析法,得到政和县综合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政和县整体以中、高度生态敏感性为主,整体呈现出较高生态敏感性,其中中度敏感区占县域面积的26.32%,高度敏感区占30.74%,极度生态敏感区占20.33%;轻度敏感区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县域内西部,占县域面积的15.03%。结合政和县现状,针对不同区域的生态敏感性提出相应策略,为政和县生态环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关于构建环首都低碳经济带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殊的区位、丰富的新能源自然禀赋和先发优势,使得环首都地区有必要、也有条件率先成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试点地区。低碳经济带建设是解决京津冀行政隔离问题的有效途径,对于开创低碳繁荣的新局面也具有示范和样板意义。环首都低碳经济带的内涵在于,以低碳作为发展的途径和手段,将环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带、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首都上游饮用水源保护区整合为一体,其产业图景主要包括新能源、生态旅游、多功能林业、高端农业和循环农业、高端房地产、现代物流业、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在内的"七业一园"。构建环首都低碳经济带的政策建议,一是加强宣传,纳入"十二五"规划;二是先行先试,形成长效机制;三是加快推进以生态和水资源为载体的补偿机制的建立;四是加强低碳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