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果茨基在研究学习与发展关系时,对传统的发展观作了深刻批判,并阐发了自己的观点,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接近发展区域。发展应该从实际发展水平和接近发展区域两个方面解释,接近发展区域决定了儿童的潜在发展水平。这一理论对教育学、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呻。研究儿童入学问题和智障儿童教育问题可以看出这一理论对中国儿童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进化、发展与儿童早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化(种系发生)、发展(个体发生)与儿童早期教育之间的关系是儿童教育无法回避的基本理论问题.本文通过对标准社会科学模型的分析,在进化心理学,特别是进化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对进化、发展和儿童早期教育之间的关系作了初步讨论,指出应重新认识本能,重视生物学初级能力发展的重要性和自然选择在儿童早期的作用,同时提出儿童早期教育应加强对进化和生物因素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儿童的教育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的重视。从心理学的角度、教育学的角度去审视儿童发展的特点,研究教育儿童的规律,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怎样从生理学、卫生学的角度去探索儿童教育的问题,却是一个薄弱环节。本文试图对儿童教育过程的生理基础和卫生原则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儿童读经运动会破坏儿童的生活,阻碍儿童的成长。这一运动是与儿童教育的现代观念和现代立场相悖的。遗憾的是,中国的教育学总体上来说不是建立在儿童研究的基础上的,这与中国的儿童研究的贫瘠是相关的。没有对儿童的深入研究和了解,也就难怪中国的教育往往会将蛮力使在教材、双基、记诵、训练、应试等  相似文献   

5.
人类学对儿童教育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研究是儿童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人类学从多学科视角研究文化的个体生成与教育发生的可能性,揭示人类个体的成长特点与机制,从不同角度表达对文化的认识.同时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儿童教育及其研究富有方法论启示.从人类学角度审视儿童教育既有助于我们形成遵循儿童成长规律的教育观念,同时也对儿童教育中的文化选择及课程实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盛玉莹  张聪 《江苏教育》2022,(63):51-56+60
苏霍姆林斯基的儿童教育思想扎根于人道主义精神传统,其核心主张是围绕儿童,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保护儿童的自尊感,尊重儿童的内在天性,促进其技能、品质的发展,使儿童成长为“真正的人”,这对新时代我国儿童教育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进化(种系发生)、发展(个体发生)和儿童早期教育之间的关系是儿童教育无法回避的基本理论问题。进化理论已经成为现代生物学的基石,由于人类认知和行为是基于生物学的,因此进化理论也应该成为现代心理学的基石。由于各种原因,进化理论对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早期影响主要体现在有关重演律——个体发生重演种系发生的思想上,如20世纪主要的发展心理学家格塞尔、皮亚杰、维果茨基、弗洛伊德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重演律思想的影响。然而,重演律自其问世以来就因其过分粗糙和简单化而受到了质疑,并随着胚胎学与基因研究的深入而被修正。当新的进化改变发生时,重演律就会被打破。对人类来说,这种新的进化改变之可能发生,是与幼态持续紧密相关的。个体发育的早期阶段是一个潜在适应的仓库,包含了以后通过异率生长丢失的无数形状和结构。个体延迟发展或童年期的延长具有重要的适应性价值,它使人类大脑更加灵活,使儿童有充裕的时间习得复杂的社会角色与规范,并获得很强的发展可塑性与学习能力,同时由于儿童必须依赖双亲很长时期的照顾方能长大成人,这对建立和巩固家庭在儿童成长与社会稳定中的重要地位起了关键的中介作用。不过,进化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两者绝非简单的对应关系,而且强...  相似文献   

8.
著名发展心理学家Bjorklund深入考察了个体发展不成熟对认知发展的适应性本质之后提出,不成熟的儿童有其自身的认知完整性,不成熟在人类个体认知和社会性的发生发展 着适应作用。这一思想具有较大的人类学、教育学和心理学价值,同时对如何正确理解早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反思某些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通过婴幼儿期就开始的高强度的教学来提高幼儿智力的做法,同时在跨学科的基础上建构儿童教育哲学  相似文献   

9.
蒙台梭利崇拜与蒙台梭利的儿童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是意大利杰出的儿童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她吸收了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的自然主义教育学的精华,同时又根据自己的实际观察和实验研究、结合当时生物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的思想成就,提出了一套反映20世纪时代精神的空前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并创立了著名的蒙台梭利教学法,这不仅对20世纪的儿童研究和儿童教育的变革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她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至今依然活跃在世界各地的幼儿教育事业中。  相似文献   

10.
在儿童的生命成长过程中, 诗歌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证明,儿童的生命是梦想的、象征的,每一个儿童都是充满活力、幻想与梦想的生命个体,法国哲学家巴什拉在  相似文献   

11.
个体生命特性是生命内在价值的主要体现,对生命内在价值的认识与理解可以为儿童教育的开展提供条件。生成性思维体现对个体生命之生成性的关注,具有关注生命过程、重视生命创造、尊重生命差异、强调生命关系的特点。面对"未成熟状态"的儿童,关注个体生命之生成性有助于遵循其生命成长的内在时间秩序,引导儿童追求幸福生活,符合儿童生命的成长诉求。生成性思维视阈下的儿童教育应关注儿童生命完整过程,帮助儿童实现生命觉醒;重视儿童生命创造,尊重儿童生命差异,对儿童饱含教育期待;基于主体间生命关系,引导儿童走向美好人生。  相似文献   

12.
学校空间建设应关注儿童的生命成长,将儿童置于空间的中心,以儿童生活、生长的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设置为原点,将学校、儿童、教育、课程、文化等诸多元素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时空,让儿童经历一段美好的学习光阴。在教育这一宏观系统的序列中,学校空间主题及其实践应成为当下教育关注的重要命题,对此话题研究与思考必将带来对儿童教育深度的理解,为新时代教育内涵的发展作出更多注脚。  相似文献   

13.
正社会性是儿童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儿童成长中出现问题较多的方面。心理学研究表明:0-6岁是个体神经系统结构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生活经验将深刻地影响孩子的一生。家庭是幼儿社会联系中出现最早、持续最久的一种因素,是个体社会化进程中最有影响力的动因。作为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父亲和母亲是儿童社会性发展最早的教育者、示范者和评价者。  相似文献   

14.
在学前儿童的心理教育和生理教育当中,家庭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阵地,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子。本文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视域出发,对家庭教育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进行了总结,并就这一应用的路径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在学前儿童教育中,要通过科学的家庭教育来实现对儿童的情感认知、语言能力、创新思维以及个性发展的有力推动,为儿童的未来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次盲校课程改革将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哲学基础,以残疾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理论为心理学基础,以个体社会化理论为社会学基础,以满足儿童教育需要理论为教育学基础,力图建立科学、实用的中国视障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6.
本次盲校课程改革将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哲学基础,以残疾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理论为心理学基础,以个体社会化理论为社会学基础,以满足儿童教育需要理论为教育学基础,力图建立科学、实用的中国视障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7.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理论指出,个体发展离不开社会感的培养以及与他人的合作。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儿童教育应在帮助儿童克服自卑和追求优越的同时培养儿童的社会兴趣。  相似文献   

18.
在苏格拉底那里,哲学教育的中心问题乃是人的自我认识问题,也即一个人究竟应该如何达成德性与幸福的问题。“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哲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认识自己无知”,由此保持自我不断地求知智慧,也即“爱智慧”,乃是苏格拉底哲学教育的基本目标,反诘式对话是苏格拉底哲学教育的基本方法。个体成长乃是从天性舒展出发,逐步过渡到理性的生成。苏格拉底哲学教育主要面对成年人而非儿童展开。儿童教育乃是从儿童身体自然出发,激活天赋本能与生命活力,走向积极而非节制的儿童生活。伴随个体成长,个体开始以反思走向个体精神自觉,教育也从诗性教育转向哲学教育,由此而显明个体成长的内在秩序与哲学教育的审慎。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是一个法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及教育学共同关注的问题。综合国内外有关研究发现,影响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因素主要有:生物学因素、物理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  相似文献   

20.
儿童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儿童的发展,儿童发展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其生命的成长。天性是儿童生命成长的动力来源,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内在根基,也是儿童教育的内在依据。教育的目的不是改变儿童的天性,而是以天性发展的规律为依据,引导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