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塔吉克斯坦塔吉克人传统社会结构为地缘与血缘两种社会组织结构并存模式。在微观层面,以血缘关系为主;而在宏观层面,地缘关系则占据主导地位,血缘组织和地缘组织相互结合。血缘性组织以家庭、家族、氏族为主要单位,地缘性组织则以马哈拉、地域集团为代表。无论是血缘性组织还是地域集团在塔吉克人当代社会中都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地域集团是塔吉克斯坦政治发展的主导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农业生产互助组织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农业生产互助在中国源远流长,其组织特征是:组织形式复杂多样;组织方式的血缘性、地缘性和绝对的自愿性;组织分布呈现极不平衡性;组织规模一般较小。在中国传统农业生产中,它不仅对中共建国前后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产生过重大影响,而且对于我国当前三农问题的解决也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从三个方面讨论乡土中国的社会变迁。从血缘到地缘,是亲密的乡土社会向契约的商业社会的变迁;“名实的分离”,是乡土社会的教化权力向现代社会的时势权力的变迁;从欲望到需要,是乡土社会的自然经济向现代社会的计划经济的变迁。  相似文献   

4.
回纥建立政权之前的宗法统治形式是氏族血缘组织与初期国家行政、军事组炽“三位一体”的结合,西迁回鹘在唐末五代之际建立政权以后则过渡到宗法封建制的统治形式.  相似文献   

5.
国人是我国西周春秋时期出现的,介于上层贵族与普通平民之间的一特殊社会阶层。国人是统治宗族的成员,伴随着宗族血缘社会组织体系的产生而产生,亦随着该体系的解体而瓦解。国人在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各方面都拥有广泛的社会权力和影响力,是西周春秋时期一支强大的社会实力集团。  相似文献   

6.
论明代福建商人的海洋开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海商在明代实行海禁的特殊情况下,仍控制了浙江和广东沿海的海上贸易,几乎垄断了当时中国的对外贸易市场.本文通过研究明代福建沿海的漳州、泉州和福州三大海商的特点,阐述福建海商在当时以及现今对中国海上贸易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游牧民族氏族血缘组织与初期国家行政、军事组织“三位一体”紧密结合的宗法统治,贯穿于月氏族社会的始终。  相似文献   

8.
游牧民族氏族血缘组织与初期国家行政、军事组织“三位一体”紧密结合的宗法统治,贯穿于乌孙族社会的始终。  相似文献   

9.
乡村自律性组织农民为调整乡村道德关系,自愿建立的一种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群众性组织,具有自主性、功能的单一性、务实性等特征。其类型和形式多种多样,以组织的功能分.有约束性组织、协调性组织、服务性组织,按其属性可分为业缘性组织、血缘性组织、地缘性组织。  相似文献   

10.
嘉靖时期,我国的海上贸易逐渐兴盛,但海禁政策的施行严重阻碍了海上贸易的顺利进行。文章主要以王直为例,叙述了以王直为首的海商集团为求得一个稳定的海上贸易环境,同明王朝展开的反海禁斗争。这一时期,我国的沿海形势极为复杂,除了中国的海商集团外,还有倭寇、海盗及葡萄牙、西班牙等外国势力,使得海商集团的反海禁斗争也变得极为复杂。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争前,英国在华散商最初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管理控制下进行港脚贸易,双方的关系也是互为依赖、互为补充。随着贸易的发展,双方的利益冲突也在不断的升级,直到关系破裂。在华的英国散商不失时机的寻找着独立贸易的机遇,在与东印度公司贸易垄断权斗争的同时,逐步完成了独立贸易的过程,使得自己成为英国对华贸易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2.
18世纪后期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对藏政策的早期阶段。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英国东印度公司对我国西藏实行以建立直接交往关系为目的的“和平”渗透政策。由于喜马拉雅地区各国在历史上同我国西藏形成的密切关系及其在地缘政治上的屏障作用,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这一地区的扩张活动同它建立英藏直接交往的尝试一样,都是其对藏渗透政策的组成部分。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廓尔喀侵藏战争中的卑劣表演最终导致了其早期对藏政策的彻底破产。  相似文献   

13.
英国早期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遇到了困难;同时在与中国发生的贸易关系中处于不利地位,承受着巨额贸易逆差。随后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活动下促使英属印度对华贸易的加大,利用原棉和鸦片吸收了中国大量的资金,形成了英、印、中三角贸易,彻底解决了英国在印度和中国进行经济入侵的主要难题。  相似文献   

14.
在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茶叶贸易史上,港脚贸易扮演着特殊而重要的角色,它们之间既有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发展的一面,又存在相互排斥、彼此竞争的关系.在历史推进的过程中,英国对华贸易的两大商业势力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相互排斥的一面逐渐占据了上风.  相似文献   

15.
福建自宋元以来成为全国最主要的造船基地之一。明代福建先进的造船航海技术随着中外使节往来、华人向海外移民、私商贸易等渠道源源不断向海外传播。这不仅促进东亚、东南亚诸国造船航海技艺的提高,而且对福建自身造船航海技艺的发展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印两国的政治关系不断改善和发展,两国双边贸易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印度成为了中国在南亚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目前双方贸易关系进展平稳,但也存在不可避免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明朝中期以后,由于受明王朝海禁政策的部分解除、西班牙占领马尼拉后以其为中转站以及用拉丁美洲的白银交换运到马尼拉的中国丝绸等商品诸因素的影响,中菲贸易得到迅猛发展。中菲贸易的发展,商船频繁往来于两地,方便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人民到菲律宾群岛谋生。到菲岛谋生中国人有很多留居马尼拉,这样就在该地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华侨华人聚居区。八连市场就是适应中菲贸易的发展而设立的,其存在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中菲贸易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中国和东盟国家的经贸关系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是中国和东盟国家的经贸关系存在一些不稳定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华侨华人因素、文化和价值观因素、领土争端因素、东盟某些内部运行机制因素、经济因素。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在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化解这些不利因素,推动中国-东盟经贸关系的发展,成为许多人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代秦东地区的商贸业经历了由兴盛到衰落的变迁。在商贸业兴盛时期,秦东地区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发挥着东西部商品贸易集散地和中转站的重要作用,并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由于自身经济缺乏足够的贡献力和吸引力,加之区位环境变迁、自然灾害侵袭、政局动荡等因素的冲击,以及秦东地区人们的商品经济意识淡漠,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商贸业日渐衰落。近代秦东地区商贸业的变迁给后人留下诸多思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步伐的加快,拓宽与加快桂越经贸发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华侨华人是桂越交往关系的一个主体,通过运用社会资本的理论,对1991年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华侨华人在桂越经贸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加快桂越经贸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