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冰心是中国现代第一位女作家,也是新文学运动的开拓者之一。本文对冰心的翻译特点做了初步的研究,以便于更好地认识理解冰心的翻译活动对中国译坛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冰心的翻译与翻译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冰心不仅是中国现代卓越的作家和诗人,而且也是在翻译上有杰出成就的翻译家。本文主要从翻译宗旨、译者素质、 翻译原则、译诗观点等四方面对它的翻译理论和技巧进行归纳和评介。  相似文献   

3.
人们在研究冰心文学创作的时候往往轻视其丰富的文学翻译成就。本文首先梳理了冰心翻译文学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冰心的翻译文学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选材标准。她早期多根据自我的审美偏好来选择翻译原本,后来则主要受时代风尚的影响翻译有爱国热情及友好国家的作品,表明“赞助人”系统对冰心文学翻译活动产生了“规定性”影响。最后论述了冰心的文学翻译主张:翻译应该直接面对原文而不能转译,读者的接受能力为潜在的翻译标准,进而指出诗歌因为具有很强的音乐性而难以翻译。由此彰显出冰心文学翻译的特色及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4.
运用语料库技术,对冰心原创作品和所译作品进行类比分析发现:(1)与原创文本相比,冰心翻译文本用词丰富度较低,表现出一定的简化趋势,但个别作品词汇使用没有简化倾向;译作词汇使用不受原作词汇密度和体裁的直接影响;(2)翻译文本与汉语原创在词类使用上基本一致,但翻译文本中功能词类有上升趋势;(3)与原创文本相比,翻译文本断句更频繁,句长有增长趋势;(4)翻译文本中人称代词、连词、介词使用情况都介于汉语原创文本和英语原文之间,表现出中介语言的特点,但总体来看明显更倾向于汉语使用规范;(5)翻译文本所用高频词与汉语原创文本有较大重合,说明译者在措辞方面有一定偏好,且在构建语篇过程中所用词汇具有一致性;(6)从个别词使用看,翻译语言特点受英语原文和译者风格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5.
穿越时空隧道,重温冰心这位世纪老人的作品,解读其中所蕴涵的丰富的儿童教育思想,思考当今推行的儿童素质教育,家庭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儿童的家庭教育思想,是冰心老人留给每个家庭最珍贵的礼物,我们应该好好享用。  相似文献   

6.
深受中西方文化双重洗礼的梁实秋,其文艺思想、翻译理念、审美意识本身就自然流露着一种中西交融的色彩.在此基础上,他还将自己深厚的荧学素养融入其中,以至在文学翻译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严肃"的审美标准、"和谐"的审美格调.  相似文献   

7.
互文性把任一文本都视为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换,历史、文化、社会、意识形态等都可视为文本。从互文性视角看冰心的原作和译作,可以发现作家兼翻译家的文学创作和翻译作品之间在文化历史背景、意识形态、生活环境等各要素方面相互映射,存在很多共性。  相似文献   

8.
对冰心诗歌创作的研究本无新意,但从译介学的角度对之加以论证的却不多见。本文在论述泰戈尔对冰心诗歌创作的影响实质上是郑译泰诗的影响的基础上,主要论述了阅读郑译本《飞鸟集》对冰心诗歌形式内容和语言意象的影响,并探讨了阅读译诗建立起来的翻译文学概念对冰心后来翻译思想和翻译实践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冰心不仅是中国现当代文坛卓越的作家和诗人,也是杰出的翻译家。冰心翻译观在《译书之我见》一文得到集中体现,其中观点侧重译文文字的审度,关注读者及其对译文的感受,具有修辞学意义。借接受修辞学理论,对冰心翻译修辞观进行初步总结与研究有助于全面探索冰心翻译思想。  相似文献   

10.
郭美岐  吴华杰  焦艳 《海外英语》2011,(11):224-225
瞿秋白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和翻译家。他的"绝对的白话本位原则"对我国翻译理论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马丁.路德是德国著名的宗教改革家、神学家和翻译家。他的德语《圣经》被称为"第一部民众的《圣经》"。瞿秋白和路德处于不同的文化系统中,但两人在翻译的目的,读者群,翻译的原则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尽管如此,两人在翻译方法上还是有所不同的。该文拟就把瞿秋白与路德翻译思想的异同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1.
吴宓先生一生从事翻译事业。他认为翻译是一门艺术,在翻译时要注意选材,明确目的,并应坚持“首贵明显,再求典雅”的翻译原则。这一思想始终贯穿于先生的翻译实践中,使其在中国翻译界享有其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冰心倡导"爱的哲学",母爱、童心、自然是其创作的主题。她以一颗纯美的童心,崇尚自然,赞扬母爱,其作品体现真善美的完美统一。冰心"爱的哲学"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的思想,体现了对人性的终极关怀,在文学史上甚至在人类史上都将永远闪耀光辉。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表达和标示思维的工具。思维和语言是相互作用的,思维对语言的作用是决定性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语言表达形式的多样性。翻译过程是思维活动的过程,思维的共性是翻译的基础。人类思维不仅具有共性,同时也必然具有个性,即民族性。正是这种个性所形成的语言形式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库切是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对他的作品的解读论文已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各种期刊中。然而库切既是小说家更是一位翻译家,对其翻译理念的系统研究尚无人问津。文章根据库切对穆尔夫妇、哈曼等人翻译卡夫卡代表作品《城堡》、《审判》等的评论,提炼出库切的翻译理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译者的创造性叛逆、读者参与引发的创造性叛逆、译者对异化和归化的“度”的把握。  相似文献   

15.
刘燕  童琳玲 《培训与研究》2006,23(1):121-124
奈达是当代西方语言学界最著名的翻译理论家之一,他的翻译思想是西方翻译思想宝库中一颗璀璨的玉石。本文介绍了奈达翻译思想发展的五个阶段及其翻译观的后期转变,论述了奈达翻译思想及其转变对中国翻译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思维的主要载体和主要体现形式。文章以思维和语言的关系为出发点,通过整体与局部,综合与分析,具象与抽象,主体与客体,含蓄与直率,直觉与逻辑思维的对比,阐述英汉语思维模式的差异。翻译过程中,了解英汉思维模式的基本差异,积极的进行思维模式的调整和转化,可以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中西思维差异源于宇宙观的不同,西方是主客二分、物我分明的宇宙观,而中国则是天人合一宇宙观。由此发展下去工,西方就形成了以形显义的分析型语言体系,中国则形成了以意驭形的“人治”语言。本文从中西思维差异出发,探讨了汉英两种语言在句子建构和语篇组织模式上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英汉互译的转换策略。  相似文献   

18.
奈达的翻译思想及理论在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作为“翻译科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奈达倡导运用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及方法进行翻译理论的构建。借鉴经典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中的核心句及转换等概念,奈达提出了“逆转换翻译理论”,对翻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综观奈达的翻译思想,不难发现,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在翻译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翻译技巧教学与英汉思维方式及语言对比知识联系紧密。文章从四个方面对在教学中如何将这二者进行有机结合进行探讨:具体思维、抽象思维与词类转换技巧教学;主体意识、客体意识与主语选择、被动态翻译技巧教学;感性思维、理性思维与增词减词、长句翻译技巧教学;螺旋型思维、直线性思维与句子语序调整技巧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