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  &#  &# 《出版与印刷》2015,(4):41-42
数字印刷是指利用数码技术对文件、资料进行个性化处理,利用印前系统将图文信息直接通过网络传输到数字印刷机上印刷出产品的一种印刷技术。1数字印刷过程是从计算机直接到印品或纸张的过程,取消了制版、传统打样等步骤,即直接把数字文件或页面转换成印刷品的过程。2随着数字技术在印刷工业中得到更加广泛应用,数字化网络与印刷的结合给个性化印刷及按需生产带来了生机,印刷与IT行业的接轨成为未来印刷业发展的主流,数字印刷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数字印刷的印刷效率大幅度提升,数字印刷工艺的承印材料也更加广泛,采用数字印刷工艺复制的一些印刷品已可以同胶印质量相媲美。3但由于国内外数字印刷标准化建设滞后,缺乏相关的质量标准和工艺技术标准,数字印刷产品良莠不齐,各个生产厂家评价数字印刷都具有自己的评价标准,迫切要求科学高效的准确管理。我们必须从印刷质量管理的体制、标准与评价方法两方面加大改革,确定数字印刷质量的评价指标及标准,以促进我国数字印刷领域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
数码打样是指以数字出版印刷系统为基础,在出版印刷生产过程中,按照出版印刷生产的标准与规范处理好页面图文信息,直接输出彩色样稿的新型打样技术,是印刷生产中进行质量控制和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对控制印刷质量、减少印刷风险与成本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在国内印刷业数字化应用水平的成熟与技术提升中,如何突破和解决印刷用户对印刷质量的提高.生产作业效率的提升以及产品成本的降低等产品化需求,建立印刷企业与用户最合适的交流渠道和产品标准.最大限度地提升客户满意度正在成为印刷生产流程的关键节点——数字打样技术发展的新方向。推动数字打样技术在印刷工业的产品化道路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印刷企业强化印刷产品链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理论体系、工艺技术、设备结构、应用层面、印刷质量检验与评价标准、印刷材料、国际学术活动等方面讨论数字印刷的系统性特征,说明数字印刷已发展为成熟和系统的工程技术.然而,技术的系统性并不意味着教育体系的系统性,数字印刷专业教育体系的建立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理论体系、工艺技术、设备结构、应用层面、印刷质量检验与评价标准、印刷材料、国际学术活动等方面讨论数字印刷的系统性特征,说明数字印刷已发展为成熟和系统的工程技术.然而,技术的系统性并不意味着教育体系的系统性,数字印刷专业教育体系的建立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6.
数字资源已成为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数字资源的访问管理是数字资源管理的组成部分。关于数字资源读者访问许可协议的签订,可以采用电子方式进行,也就是图书馆主页中的远程访问服务,首先连接的是"数字资源访问许可协议"页面,只有在已阅读协议内容并选"同意"按钮之后,才可以进入下一步的远程登录页面。  相似文献   

7.
姚海根 《出版与印刷》2005,(4):29-31,40
信息流和物流对数字工作流程的生产节点和设备起串联作用,而信息流的形成则通过数字文件实现.同时,数字文件也是数字工作流程组织生产的"原材料",例如排版、胶片记录和印版记录等生产过程都离不开数字文件,对数字印刷系统更是如此.由于文件是数字生产系统信息流的构成要素,因而文件的组织、管理和恰当调用对数字工作流程来说越来越重要,正成为印刷和相关企业创造价值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姚海根 《电子出版》1997,(11):48-51
近十年来,印刷出版业目睹了相当于J.Gutenberg于1945年发明印刷机那样具有革命性的变革。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开放系统、桌面出版应用软件和网络产品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文档的完成变得越来越快,但价格却不高。软件公司开发的文档编辑和发行工具实现了以电子方式建立、访问、发行和打印文档及页面,迎来了电子文档的新时代。现在,大量页面完全用数字方式产生,这表示数字印刷时代已经来临,将极大地影响印前作业。随着纸张价格和发行成本的上升,数字印刷表现出明显的优点:流转周期短,复制质量高并支持按需印刷。在这样的技术发展潮…  相似文献   

9.
郝欣 《编辑学报》2001,13(4):215
GB 9999-88<中国标准刊号>规定了中国标准刊号的结构和印刷格式,然而,至今仍有相当数量的期刊对中国标准刊号的著录或多或少地不符合国标的要求. 中国标准刊号由以"ISSN”为标志的国际标准刊号和以"CN”为标志的国内统一刊号2个部分组成,其标准的结构格式(示例)分别为 ISSN 1001-43 CN 11-2493/G3 一些期刊著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ISSN、CN与数字之间未留1个阿拉伯数字的空隙,有的密排,有的留空隙太大;2)2组数字间的连字符未采用半字线,多数用了一字线,有的甚至用了二字线(据标准起草人说,国际中的示例用一字线系校对错误,应采用半字线);3)一些期刊未著录CN号中"/”后的分类号,或把分类号写错,如将O2写成02,将G4写成G4等. 关于中国标准刊号的印刷位置,国标规定:对于期刊,"除应印在版权标志位置处外,还应将国际标准刊号(ISSN)部分印在封面的右上角,国内统一刊号部分印在封四下方”. 一些期刊在中国标准刊号的印刷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封面的右上角未印ISSN号,有的印到了封面的其他位置上;2)版权标志没有放在封四的期刊,未在封四下方印刷CN号;3)版权标志放在封四的期刊,未在版权标志处印刷中国标准刊号,有的只印刷CN号,而未印ISSN号.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数字印刷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出版物以及其他文化产品的生产销售模式悄然发生改变,出版发行企业的"私人定制"成为亮点。在2014年上海国际印刷周上,可实现图书等私人定制的数字印刷技术成为展会一大亮点。业内人士认为,将来数字印刷技术或将改变传统的出版物以及其他文化产品的生产销售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