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背景我市是新一轮高中课改的首批试验区,对教师来说,这是机遇也是挑战,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得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彻的怎样?带着这些问题,我步入了生物课堂。描述这节课的题目是"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首先由教师就上节课所学内容提出了3个问题: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哪些?生物学上常用哪些试剂来检验还原糖,各有何现象?鉴别脂肪用何试剂,  相似文献   

2.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活动引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少年雏鹰争章”活动有哪些章吗?你得过什么章?生:活动有礼貌章、安全章……我得过文明章、阅读章……师:你真棒!你真了不起!……大家看,这是什么章?(出示课件:“信用章”图片)怎样才能得到“信用章”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八课《讲信用》。(板书课题)2.看课题质疑,探究学习方法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生1:什么是讲信用?生2:为什么要讲信用?生3:怎样做到讲信用?生4:讲信用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那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生1:读课…  相似文献   

3.
“丁零零,丁零零……”下午第一节课的预备铃突然在我耳旁响起.于是,我快速捧起批完的作业和课本,急忙朝教室走去,心里嘀咕着:哎,孩子的作业错得太多,这节课我得好好讲评讲评…… 可是,还未到教室门口,一阵阵嘈杂声便从教室传来.咦,平时可不这样啊?可今天,怎么会……?我心里嘀咕着.  相似文献   

4.
在一节题目为《买文具》的课上,由教师做售货员,学生来买不同的文具……一个小男孩用清脆的声音问道:“阿姨,我要退这支笔!”突然间,教室一下子安静了,大家都在等待这位教师的回答。“你怎么证明这支笔是在我这儿买的呢?”教师故意为难道。学生们也  相似文献   

5.
我在一九五二年开始教体育课,那时不知道应该怎样上课,每课总是带着儿童玩四十五分钟。一九五三年时,体育课的节数增加了,但我的教学方法还和以前一样,没有什么改变。上课的预备铃响了,走到教室门口,站在那儿向自己提出很多问题:这节课教些什么呢?是跳高?还是跳远?是游戏?还是……。还没有来得及决定时,上课铃响了,只好走进教室,三言两语把儿童带到场地上去。还没等我喊出口令时,小朋友就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做游戏”;有的说:“要跳远”;有的说:“还是让我们自己自由活动吧”。还没有等我答复时,他们已经自己活动起来了。这样的上课使我感到苦闷,我一面去向老年教师请教,一面去找书本,第一次找到了“苏联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小学新体育教材教法”(罗奇克教授等编,仇标、施仁译)。我就开始了自学,同时又得到师范体  相似文献   

6.
如何保证家庭作业的质量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学习认真的学生不需担忧,部分习惯差的学生完成质量十分差,不做完、不解答全、基本计算错误太多、书写太糟糕等等。想了许多方法也不能保证家庭作业的质量过关。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知道孩子们很在乎班上同学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也怕在同学面前丢丑。于是我想到了一种课型,称其为“数学竞赛课”。在这种课上,我们通过组与组之间的竞赛活动,名正言顺地将每个同学的作业通过实物投影仪在教室展出,或在黑板上板演出自己的解题过程,让大家订正、修改,同时教师讲解易错点和难点,要求同学们在试…  相似文献   

7.
陈腊珍 《早期教育》2003,(12):27-27
案例1:某幼儿园中班。游戏收拾完毕,小朋友与老师各就各位。老师说:“我来请小朋友说一说今天你玩了什么?”A幼儿说:“今天我去了娃娃家。”B幼儿说:“今天我在图书角。”C幼儿说:“今天我在表演区。”……老师:“你们怎么玩的?玩得怎样?”D幼儿说:“我们大家一起搭了个大桥,玩得很开心。”E幼儿说:“我和××、××一起跳舞,玩得很高兴。”教师略总结:“今天大家玩得都很开心,但如果×××、××能遵守规则就更好了。” 案例2:某幼儿园小班。游戏结束,老师说:“今天我们都玩了哪些游戏……”“哦,娃娃家的妈妈应该……爸爸应该……下次记好了,爸爸妈妈的工作是要分工的……”  相似文献   

8.
“壮丽的山川”是小学五年级《地理》总论部分的第一课,按要求是上两课时,我是这样安排的:第一课时学生进行自学,第二课时边实践边讨论边总结。第一课时自学课学生通读全文,然后分组讨论课文大意,让每人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如名山和河流,先由一个人按书上内容陈述一下,然后大家你一句,我一句把不完全的地方补充得比较全面,有的学生还把自己在课外书上看的有关内容也摆出来。教师进行自学课总结时,启发大家再想一想,能不能用摆实物的方法,把我国地形的特征表示出来?有的学生马上用书包当成  相似文献   

9.
今天,我要上的课是“圆柱的认识”。课前,我要求每人自制了一个圆柱体,学生准备得都很充分。考虑到圆柱与长方体都是立体图形,在面的特征、高的定义等方面有相当多的联系,于是我提了一个很“粗放”的问题:圆柱和长方体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绰号事件     
“周老师,同学们又互起绰号了,还有人……叫你‘周扒皮’。”课间,值日班长过来告状。我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前天才狠狠批评过,为什么不奏效?看来,得改进教育方法。下午正好有班会课,我带了几本《水浒》连环画走进教室,笑着说:“同学们都爱看水浒故事,都知道哪些水浒英雄?”大家一听,可来劲了,什么“智多星”吴用啦,“浪里白条”张顺啦……我话锋一转,问:“听说咱们班又风行起绰号了,能让老师也知道几个吗?”见我面无怒色,大家就嚷开了:“二呆子”、”胖大嫂”、等等。我不动声色地问道:“你们叫这些绰号时,是怎么想的?”  相似文献   

11.
一、我最满意的一堂课提示:①教师采用何种教法(或教学方式)使你满意?②你在这一课获得哪些知识?二、假如我教《×××》课提示:①怎样处理教材?②怎样传授知识?  相似文献   

12.
[案例 ]当 ,当 ,当……下课钟声响了。邹老师不得不终止了讲课 ,颇带倦意地走出了教室。星期三晚上教研活动会 ,全组对邹老师的课进行评议。组长首先说 ;“邹老师这节高三语文复习公开课讲得怎样 ,大家评一下。”“讲得多 ,灌得多 ,学生没有思考、发言、训练的时间。”校长不满地说。教务主任说“邹老师滔滔不绝地讲 ,赶进度 ,求数量 ,听起来明白 ,可学生做起题来一错一大排”。“要稳打稳扎 ,精讲多练。”刘老师建议说邹老师对大家的意见根本没有当回事。而是把高级教师王老师曾说过的“课上教师抓紧快着讲 ,课下学生挤时间赶紧练 ,高考必…  相似文献   

13.
王洁 《江西教育》2005,(18):8-9
什么是课例?我们应该怎样来做课例研究呢?这里跟大家讲述一个我所见到的一个课例的“诞生”过程。一、开始:面对—个共同的教学问题为什么要让学生交流?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理解。我们教研组决定围绕“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展开研究。沈老师的一堂公开课成为了我们研究的开始。沈老师授课的内容是“两位数减两位数(100以内不退位和退位)”。课堂交流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但如何提高课堂交流的实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是教师们必须面对的共同的教学问题。以课例的形式将教学中大家共同面对的教学问题呈现出来,是教师做…  相似文献   

14.
教学“马上”一词时,一位教师要求学生们说出表示动作快的一组词。教师启发:“上课铃响了,你们怎样走进教室?”大家很快想出了一组词:“连忙”“赶紧”“很快”“立刻”“赶忙”……这样,通过类比使学生懂得了“马上”有“立即”和“快”的意思。  相似文献   

15.
最近,听了两位教师上的《油菜花开了》一课。老师都很认真,但学生活动状态和学习结果差异比较明显。这些差异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先看看两个教师的教学片断。教学一师:摘下一朵完全开放的油菜花,仔细看一看,花由哪些部分构成的?生: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师:是这样吗?请大家看示意图。(教师依据示意图,指导学生认识花的各部分。)师:认识了花的结构之后我们  相似文献   

16.
每星期我们开设一堂学生提问课,在提问课中(指定某一知识点或者某一章节),教师回答诸多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们称之为“记者招待会”,从学生“提问课”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怎样正确地或错误地在思考问题?怎样沿着正确轨道或错误轨道在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哪些疑难之处?通过几年的实践,学生摘录问题已成习惯,提出问题已属必需,学业成绩大有提高,教师把这种答题课看成是发  相似文献   

17.
《保护视力》一课应以“讲述法和谈话法”力主。这课对入学一个多月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从小预防近视眼和使学生懂得怎样预防近视眼,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怎样预防近视眼是这课的重点。在教学中如何体现这一重点呢?从整个教材来看可分为两部分:(一)为什么要预防近视眼;(二)引导学生认识怎样预防近视眼。一、近视眼有哪些害处呢?教师在讲授第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正>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反思自己的做法和效果,我有几点思考与大家分享。一、解读课标,吃透课标许多教师在从教多年的时间里,对教学大纲的双基教学耳熟能详。但课改10年了,可以反思一下,我们对课标的解读又达到了什么程度?经历了10年,在课改实践中我们又遇到了哪些问题?我们是怎样运用课程标准来引领、指导教学工作实践的?从《大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的学年开始了,怎样上好起始课?这里,我们向大家介绍绍兴市教师进修学校王松泉老师的一堂起始课。  相似文献   

20.
上课伊始,教师请同学们将桌上的物体(数学课本、粉笔盒、水杯、笔筒、茶叶罐、铅笔盒、水桶)进行分类——想怎样分,就怎样分。 学生分类后,教师揭示课题“圆柱的认识”。 师:小小的圆柱体上有哪些奥秘呢?拿着手中的圆柱形学具,你想怎样做就怎样做。我们看谁发现的最多,好吗? 生1:我感觉咱们拿的都是比较“规矩的圆柱,上下粗细一致。 生2:我同意他的看法。但是圆柱上下粗细一致是怎么回事呢?我来给大家解释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