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家长》2013,(4):4-4
继“拼爹”之后,一个描述“关系文化”的新词——“拼同学”进入人们的视野。据记者调查,一些家长甘愿多付数万元择校费让孩子进入名校,以便让孩子能够认识名校里的同学,以后办事有强硬的关系网。家住南京的林女士就是这样,为了让孩子上某国际学校,夫妻俩的工资全部用来供他上学。  相似文献   

2.
近日,国内众多媒体报道,一些家长甘愿多付数万元择校费让孩子进入名校,以便让孩子能够认识名校里的同学,以后办事有强硬的关系网。于是,继"拼爹"之后,一个描述"关系文化"的新词——"拼同学"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在很多家长的观念里,让孩子升上名校不一定能让孩子学习更好,也不一定能让孩子考上好大学,毕竟孩子的资质和学习成绩摆在这里。但名校的优势,却是显而易见的。能结交  相似文献   

3.
"拼爹"不成"拼同学",如今"拼同学"也成了流行语,并引发众人的关注。据新闻报道,西安某学生学习成绩中等,面临小升初时,其家长却大费周章地找门路花费8万元让孩子就读"名校"。但这位家长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让孩子入名校接受高质量教学,而是为了让孩子在初中交到"富二代、官二代"同学,以过硬的人脉换取未来的好前程。  相似文献   

4.
殷飞 《中华家教》2012,(12):18-19
2012年8月间,国内众多媒体报道,一些家长甘愿多付数万元择校费让孩子进入名校,以便让孩子能够认识名校里的同学,以后办事有强硬的关系网。于是,继"拼爹"之后,一个描述"关系文化"的新词——"拼同学"进入人们的视野。针对这一话题,  相似文献   

5.
“不要跟‘坏同学’做朋友,要跟‘好同学’做朋友。”昨天,张小姐发帖称,同事的孩子在花同某小学渎一年级,上周五老师给家长们发了这样一条短信,让家长告诉自己的孩子,不器跟“坏同学”做朋友,要跟“好同学”做朋友。  相似文献   

6.
马良 《中学教育》2007,(1):32-33
很多家长和孩子,面对书店里名目繁多的教辅书,都不知该如何下手挑选。“精华”、“大全”、“名师”、“名校”……这些诱惑人的字眼总能让大多数人心甘情愿地掏了荷包。[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冯志刚 《上海教育》2014,(10):72-72
只有对数学真正感兴趣、有潜能的孩子才适合读“奥数”。而把“奥数”成绩作为孩子升入名校的敲门砖,或者是出于一种从众心理,认为别人家孩子去学了,自己的孩子不去学,以后就会“吃亏”,这些都是对“奥数”的一种曲解。  相似文献   

8.
你一定会认为,只有“学霸”或是“竞赛达人”才更容易被美国名校青睐。其实不然,南京仙林外校的茅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不当“学霸”,照样能进美国名校,而且是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卡耐基梅隆大学、南加州大学等8所知名高校同时看中。那么,茅矛同学为何能同时打动8所名校呢?那还得从头说起。  相似文献   

9.
很多家长和孩子,面对书店里名目繁多的教辅书,都不知该如何下手挑选。“精华”、“大全”、“名师”、“名校”……这些诱惑人的字眼总能让大多数人心甘情愿地掏了荷包。可是最近,在某网站的论坛中。一篇题为《当一个负责任的教辅书编辑,我都快哭死了》的帖  相似文献   

10.
我在山区农村学校负责教科室工作多年,认为学校教科室需要点“鹊桥”情愫,实施“联动策略”,势必能推动农村校教学科研的整体水平,盘活农村薄弱校的教学质量,让农村校的教师乐于扎根农村教育,让农村的孩子不再奔波城市寻觅名校,而是微笑着成长在农村。  相似文献   

11.
[锐点事件] 学校的优秀作文,编辑竟称“写坏了”! 在一次聚会中,某学生刊物的编辑说起这样一个故事: 他有一个朋友的孩子在某名校读初中.一次,朋友转来孩子一篇作文《在逆境中成为更好的自己》.朋友说,此文曾作为“优秀作文模板”在全年级同学中被传阅.但读了这篇“佳作”后,他陷入深深的忧虑中,当即给朋友回信: ……这是典型的应试作文.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金华市一位家长来信说:我女儿14岁,近来老说某某同学的衣服很漂亮,某某同学的裙子很时尚。还说我给她买的衣服“太土了,太过时了,难看”。我告诉她:“别跟人家比穿戴,你要跟成绩好的同学比学习成绩。”女儿不高兴了:“学习和穿戴是两码事,再说,我的学习成绩也不差。以后穿什么你让我自己选择。”其实,我也不是买不起孩子的漂亮衣服,但让孩子自己选择可以吗?  相似文献   

13.
教育公平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每个适龄儿童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义务教育本是一项公益事业,理应为所有儿童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然而,在当今社会,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挖空心思攻关“名校”。  相似文献   

14.
这个夏天,给儿子带来的不仅仅是酷热的高温与焦躁,更多的是“成长的烦恼”。一场“绯闻女友”带来的风波,不仅让我们虚惊一场,也让他拥有了许多不同以往的人生阅历。究竟应该怎样引导孩子和异性同学交往?孩子的挫折与成长也会给我们家长上一堂生动的教育课。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大学前任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认为,名校的高分压力使得很多优秀的人才被扼杀了。“当今社会的心态有些浮躁,好像只有名校出来的学生才能戍才。”朱清时不认可这种说法。“名校容易出人才,主要是因为它们集中了最优秀的教师与学生,这一点其他学校不可比。如果各类教师和学生都公平地分布在所有学校,则追求考高分的名校教育其实最不利于出人才。”已故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曾给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班题词:不要考100分。这让很多家长不理解: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考满分啊?朱清时理解陈先生这句话的含义是。  相似文献   

16.
《今日教育》2012,(9):7-7
事件回放日前,《三秦都市报》一则报道指出,目前一部分家长花大价钱将孩子送进名校,主要目的不是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不是为了孩子能上名牌大学,而是为了孩子能够交上一帮好同学,以后办事就有了强硬的关系网。报道立即引来舆论谴责。上名校为孩子学习成绩、为上名牌大学,花大价钱也许无可厚非,而仅仅是为了带来好的社会关系,大部分人对此无法理解。是什么触动了大众的神经?  相似文献   

17.
《教育》2007,(16)
“五一”长假后,深圳南山区卓雅小学五三班的35名同学即飞往北京,在百年名校北京小学进行为期三个星期的“留学”生活。在此次主题为“走进北京拥抱奥运”的活动中,“卓雅”同学通过对传统经典与现代奥运的直接体验,进一步提高了他们自我生活和自觉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救救孩子     
前些天,获得了英国“绿卡”的同学回家探亲,我询问他英国小学生的学习情况,他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他说英国的孩子大多不上小学,有爷爷奶奶或父母带着,主要是玩耍和做游戏,小孩一个个知识面都很广。我不知道我的同学这番话能不能代表整个英国的情况,但至少在英国有一部分小孩是不上学的。这在中国无异于天方夜谭。在中国学生家长们的眼里,孩子只有送进最好的学校,在学习上必须足够刻苦,在成绩上必须达到名列前茅,这才是正道,孩子才有出息。于是,把孩子送往名校,投奔名师,成了家长们的奋斗目标。名校学生人满为患,有的班额超过了100人,还是硬…  相似文献   

19.
《教育》2007,(6S):5-5
“五一”长假后,深圳南山区卓雅小学五三班的35名同学即飞往北京,在百年名校北京小学进行为期三个星期的“留学”生活。在此次主题为“走进北京拥抱奥运”的活动中,“卓雅”同学通过对传统经典与现代奥运的直接体验,进一步提高了他们自我生活和自觉学习的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马文会 《家庭教育》2008,(12):25-25
江苏一读者来信问:孩子在班里当了小组长,积极性很高,然而我深入了解才知道,孩子的积极性并非源自对这个工作的热爱,而是当“领导”可以被同学巴结,获得糖果、玩具等礼品。孩子这样的想法让我们家长很忧心,这可怎么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