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一、我们应办花钱最少的活学校在《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中,陶先生讲了一个用钱少的活学校,那就是当时南京北国乡区立第一国民学校,民间叫做燕子矶国民学校。这个学校当年虽然才创办半年,却是一个花钱少成绩好的学校:整个学校连校长在内有四位老师,学生共有一百二  相似文献   

2.
<正>校长引领学校,学校成就校长,这是校长与学校互动发展的一个永恒的命题。人们常说。校长是学校的灵魂。较早提出这个论点的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1924年8月,陶行知在《申报·教育与人生》第24期发表了"半周岁的燕子矶国民学校——一个用钱少的活学校"一文。文章称赞丁超到燕子矶国民学校任职校长以来,学校发生了很大变化,"开一新纪元",成为一所令人"喜出望外"的"理想"的学校。为此,陶先生提出"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曾指出,校长的责任说得小些,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关系国家与学术之兴衰。在上世纪20年代,丁超调任燕子矶国民学校校长。他用较少的经费对燕子矶进行改造,凡事亲力亲为,让本已建成多年的学校重新“充满生活力”。陶行知参观该校后即作《半周岁的燕子矶国民学校——一个用钱少的活学校》,文章展现了一位天才校长如何在短短半年内让一所学校重获新生。  相似文献   

4.
由于中国的应试教育导致了部分学校仍在大量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应试成绩为教学目标,而忽视学生的身心发展,埋没学生其他方面的天赋。所以,笔者以《陶行知创造教育名篇》中的观点作为理论依据,试论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的践行,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5.
吴君 《辽宁教育》2012,(16):24-25
从教21年来,我从未真正读过陶行知先生的文章,只知道他的一些名言,如"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及"教学合一"的教育思想。现在面对着《陶行知教育名篇》、《走进陶行知》这两本书时真的感到惭愧,尤其是序言中的一句话:"一个没有读过陶行知著作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国做教师呢?"于是,这段时间我静下心来,认真地阅读,细细品味,深刻体会到了陶行知求真的教育思想,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感触很多。  相似文献   

6.
王节玉 《师道》2008,(10):49-50
曾经,对于陶行知,我是只知其人,不知其文。近日,翻阅到《陶行知教育名篇》的序言,不觉羞愧难当。因为我在张圣华先生(《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部主任)写的序言中看到这样的话:“一个没有读过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国做教师呢?”“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读陶行知,不去积极实践陶行知,那几乎还没有触及到中国教育的实质,如盲人摸象,又如沙地建楼,岂不误认误国?”此语实是振聋发聩,着实叫人汗颜。一个对陶行知知之甚少的人,竟然也人模人样地呆在小学的一方讲台上,甚至还不知天高地厚地呆了近20年!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笔者阅读了《走进陶行知》《陶行知文集》等书籍,从中深深感受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形势下,依然体现出了深刻的现实性和创新性,“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作为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命题,对当前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小学教师,在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中渗透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课题,也是一种智慧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我良久地沉思。引发我沉思的是书的序言里说:"不幸的是,据笔者调查,大面积的中小学教师只知陶公其人,未知陶公之说,更别说把陶公的教育思想付诸教育实践,继而有所发展了。"读到此,我也有同感:陶行知教育理论没有推广和普及,这是十分可惜的。  相似文献   

9.
初看《养花》这个题目,我以为是一篇写养花的日记。可经过仔细认真地阅读,才知道这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含有深刻道理的课文。课文中“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句话,的确是一句千真万确的真理。陶行知曾经说过:“滴  相似文献   

10.
<正>陶行知先生最主要的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论",具体来说就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从课堂上间接学习各种社会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情商,更要在社会生活中灵活运用。前不久正在教授白居易的《琵琶行》,正好我承担了一项市级科研课题"高中文学类文本探究式阅读教学研究",我尝试运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用探究式阅读模式教学,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科学高效地学习,有了以往教学中没有过的全新体会。  相似文献   

1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如果我们承认教育是活的,就要用活的教育去教育儿童:第一,要用活的人去教活的人;第二,拿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第三,要拿活的书籍去教小孩子。”陶行知先生的这一生活理论,对于改变当前教育现状,实现教育生活化、灵活化和个性化,使教学更为贴近生活有实际意义。为了践行这一理论,我经常刻苦钻研,以提高实际教学水平。为了有效地进行《月迹》一节课的教学,我做了以下准备。  相似文献   

12.
李辉 《教育艺术》2002,(6):41-41
去年我担任班主任 ,有位家长曾向我诉说 ,他儿子暑假一个星期花了一万元钱!我生在农村 ,父亲为了我能上学曾经乞讨过。钱———劳动的果实 ,我一直格外珍惜 ,即使是现在 ,也从不愿乱花一分钱。所以那一刻我心痛得好厉害———为了那一万元钱!更为了那学生对“钱来之不易”的淡漠的意识!还为了当今我国的教育确实存在太多的空白!随后我在班上作了一次调查 :我一个月花多少钱?并要求学生写出钱的大致去向。结果太令人震惊了!有个学生一个月花了1030元!还有一个学生一个月只花了70元!平均月消费390元!据了解 ,许多家庭并不富…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于1917年夏自美国学成归国后,在教育实践中对中国教育进行了考察。他深感“新学办了三十年,依然换汤不换药,卖尽力气,不过把‘老八股’变成‘洋八股’罢了”。(《陶行知全集》卷二,第76页)在一般的学校里,先生“只会拿一本书要儿童读它、记它,把那活泼的小孩子做个书架子、字纸篓。先生好象是书架子字纸篓之制造家,学校好象是书架子字纸篓的制造厂”。(《全集》卷一,第87页)把教育变成了死教育,学校变成了死学校。陶行知一方面批判旧教育,同时对新教育进行了探索。他提出了评价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的标准。早在1919年,他在《教学合一》、《第一流教育家》、《新教育》等文中,对这些标准都  相似文献   

14.
行知语录     
<正>乡村教育的生路是:我们要从乡村实际生活产生活的中心学校,从活的中心学校产生活的乡村师范,从活的乡村师范产生活的教师,从活的教师产生活的学生、活的国民。——《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339页  相似文献   

15.
正一、农村中职生消费现象调查(一)现状"老师,教室里的两个装易拉灌、饮料瓶的口袋又满了,我们又可以卖钱挣班费了……""我不想吃食堂的饭,中午花了9元钱买了3瓶饮料,又花了3元钱买了只鸡腿凑合一顿吧……""我省了半个月伙食费做了这个发型……""捐款?没钱!最多捐1块钱……""我们花钱是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做为一个农村中职的老师,如今上面这些话是不陌生的,  相似文献   

16.
2001年2月17日,在花了2.5元钱吃了一个心爱的肉夹馍和向《八小时以外》、《散文诗》、《萌芽》这三家杂志投了三篇稿件后,我的钱包里就只剩下一毛钱了,而且这张钱还戏剧性地缺了一个角!那天,是我20岁的生日。我没有急着回家向父母要钱,而是选择了勤工助学。我要挣钱养活自己!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9,(62):136-137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在《活的教育》和《仍在不辍研究中的活的教育》两篇文章里提出"活的教育"思想。我在参观陶行知纪念馆和研读陶行知系列文章后,从"活的材料""活的方法""活的精神"三个方面分别进行了历史教学上的探索,以此践行"活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今年10月18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生100周年纪念日。陶先生虽然只活了55岁,但是他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贡献是永垂不朽的。他的道德、事业和文章不仅全国一千万教育工作者应当认真学习,而且对我国青年一代永远具有教育意义。 在1986年陶行知先生逝世40周年的时候,正好湖南教育出版社出齐了《陶行知全集》(6卷本)。这一年,我曾写过三篇文稿发表:  相似文献   

19.
贵刊 2000年第 16期《如何对待作文中的社会问题》一文令我感触颇深。我反复阅读 ,总觉对作文《压岁钱》的批语不敢苟同,在此提出一点拙见。   作者林涛指出,《压岁钱》一文所涉及的问题“令人不知如何应付”。这篇作文写的是,在学校开展“献爱心”活动中,一个学生不知捐多少钱合适。妈妈认为她应“倾囊相助”,把 100元钱全部交上;爸爸则认为“交 10元钱表示点意思就行”,因为“这种活动一年好几次”,这次全交上,“下次交什么 ?”应当“教会孩子实实在在地生活”。最后在奶奶的调解下,她交了 30元钱。学生在文章最后说:“老师…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了很大比重。新课程标准与新修改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也对阅读教学提出了具体而又明确的要求,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其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生活教育教人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本文旨在通过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实践,探讨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学生阅读,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期真正做到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