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49岁的道尔顿·盖蒂是美国康涅狄格州的一名民间艺术家,他原先是一位从事了20多年的老木工,后来在一次工作中,他的左脚被飞转的锯板机划到,从此落下了残疾,于是只能退休在家。工作无法继续了,但是道尔顿并没有绝望,而是在家里找一些不太需要体力的事情来做,他用木工的底子对一些小物件进行雕刻,最后,他选定用铅笔的笔芯为对象,进行微雕刻。  相似文献   

2.
他是木匠里的天才。他锯木头,从来不用弹线,木工必用的墨斗,他也没有。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刷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他的雕刻最能显出他木匠的天才。他的雕刻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成点睛之  相似文献   

3.
微雕是一门技艺性的雕刻艺术。将微雕融入美育课堂中,可让学生感受到古人的匠人精神、精妙技法、巧妙构思,还可让学生掌握传统的微雕方式,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为此,文章从微雕入手,探究微雕融入美育课程的意义以及具体的实施路径,旨在为美育课程改革提供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雕凤凰     
古时候,有个有名的木匠要在木头上雕刻一只凤凰。人们听说了,一窝蜂地跑来看。木匠在木头上勾了个大体轮廓,就不慌不忙地雕起来。当凤头、凤  相似文献   

5.
他是木匠里的天才. 他锯木头,从来不用弹线,木工必用的墨斗,他也没有.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刷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他的雕刻最能显出他木匠的天才.他的雕刻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成点睛之笔,一道裂纹让他修饰成鲤鱼划出的水纹,或者蝴蝶的触须;一个节疤让他修饰成蝴蝶翅膀上的斑纹或是青鱼的眼睛.  相似文献   

6.
明末魏学洢撰写的《核舟记》为人教版教材中初中语文教学的经典古文篇目,作者以细腻的笔触详尽地描摹了我国古代微雕艺术的精品,雕刻名家王叔远成熟期的微雕作品之核舟。通过魏学洢的笔端,我们了解到在不满一寸长的桃核上,雕刻家竟然刻出了器物若干、文字34个,还有5个形态各异的人物,这些人、物被合理地安排分布在一艘游船上。  相似文献   

7.
请寄标点来     
一门手艺 都说拥有万贯家财,不如有一薄技在身。就凭这身薄技,最低目标是能养家糊口,最高目标是能发家致富而创下万贯家财。 张果喜是中国内地第一个亿万富翁,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唯一把自己的姓名写到行星上的企业家。他是一个木匠,在上海艺术雕刻品厂学会了生产雕刻樟木箱。有了这一手艺,在广交会拿到订单,20个樟木箱,赚了一万多元。第一桶金的掘得,使他把家当全部押在传统木雕业上,最终有了今天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核舟记》中说:“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这么多的东西,这么多的人,这么多的文字都是在径寸之木上完成的,王叔远的雕刻技术实在是太高明了。这一点即使我们不说,孩子也一定会发现,可是仅仅于此吗?那是不是单单用一个“奇”字就可概括了呢?私下觉得,核舟雕刻内容之多、技巧之高仍然是非常表层的东西,带领孩子去赏析核舟表现出来的艺术之美,进而带着孩子去初步感受我们古代民间的微雕艺术,才是本文的重中之重——或者也是魏学咿写作此文的目的吧。核舟记,不仅仅是记核舟,更是借核舟来记微雕艺术。  相似文献   

9.
你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别有一番风味吗?请看下文——先看故事:说的是有两位木匠,手艺超群,难分上下。这天,他们用比试雕刻老鼠来看谁的手艺更好。第一位木匠雕刻的老鼠栩栩如生,纤毫毕见;第二位木匠雕刻的远看勉强是一只老鼠,近看也只有三分相像。人们都认为获胜的肯定是第一位木匠,第二位木匠却说:"老鼠雕刻得像不像,  相似文献   

10.
魏学洢的《核舟记》是初中语文的传统篇目,在我国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这是因它介绍了“核舟”这件举世奇珍的微雕艺术品。 文章第一段介绍王叔远高明的微雕技艺,交代他送给自己一只“核舟”;第二段介绍“核舟”的总体情况和16个字的对联;第三段作为重点,介绍船上雕刻的主要人物(苏轼、黄庭坚和佛印);第四段介绍船上的其他人物(二舟子);  相似文献   

11.
有位朋友去拜访雕刻家。他从一堆未经雕刻的树根中随意抽出一段,问:"这像什么?"朋友看不出像什么,便说:"树根呗。"雕刻家拿出刻刀在树根上雕刻起来。不一会儿,原本什么都不像的树根竟成了一匹呼之欲出的骏马。朋友问:"拿到一段树根,是不是你想雕什么就是什么呢?""不是的,雕刻前看树根像什么,像骏马就雕刻成骏马,像耕牛就雕刻成耕牛。如果像骏马偏要强行去把它雕刻成耕牛,不仅无法雕出像样的作品,甚至会完全毁掉一段好好的树根。雕刻  相似文献   

12.
张蛰 《师道》2003,(8):48-49
我不懂得描述贫穷的味道。但这并不妨碍一些细节会被记忆雕刻在我生命的深度空间里。就像一只鸟,正在飞翔,突然就被一股神力牢牢地钉在了时间的某个刻度上。然后等待一次发现。我们很快活。我不记得自己原本想去干什么,可能原本也没想去干什么.那样的年龄不可能有一个清晰固定的目的。我看到了他手中  相似文献   

13.
“搞活动”是语文课堂的基本教学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舟记》教学实录 ……师:我们这篇课文叫《核舟记》。“核舟”是什么东西呀?生:就是用核刻的舟。师:说得大致不错。(多媒体展示)核舟是微雕的一种,它专门选取桃核(现在也有用橄榄核的)雕刻成长舟或小船。微雕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品中最为精细微小的一种工艺品。它是在米粒大小的象牙片、竹片或数毫米的头发丝上进行雕刻的.其作品要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方能观看到镂刻的内容,故被历代称之为绝技。  相似文献   

14.
《雕凤凰》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是一种寄托着深刻含义的故事,作者把要说明的某个道理或哲理寓于一个短小故事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领悟,从中受到启发、获得教训。本则寓言,通过描述木匠雕刻凤凰时的场面,说明了应该怎样看待事物和评价人的问题。故事中的含义是由精练的语言、生动的艺术形象构成的鲜明对比来表现的。 作者首先将围观的众人与木匠进行对比。人们听说有名的木匠要雕刻一只凤凰时便一窝蜂地跑来看,当木匠还没将凤凰雕刻完毕时,围观的人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看见凤凰头的人撇撇嘴说:“那是什么凤凰啊,简直像公鸡。”看见凤凰身子的人斜斜眼睛说:“雕的一点也不像凤凰,倒像只又丑又笨的鸭子。”其余的人指指戳戳附和说:“还是有名的木匠呢,真丢人,瞧那笨手笨脚的样子,还想雕刻凤凰呢!”作者用“一窝蜂”、“七嘴八舌”等词语,用众人的冷嘲热讽,以及不屑一顾的表情,描写了这些观众的无知、无聊的特点。他们对木匠的创作不理解不  相似文献   

15.
年逾花甲的老木匠向老板请求退休,准备回家与妻子儿女共享天伦之乐。老板还真舍不得他,再三挽留不下,就恳请老木匠建造最后一座房子。老木匠想反正是最后一座,建就建吧,无所谓。他的心其实早就回到家里了。人们也明显觉得这次老木匠速度太快,用料和工序都不那么严格了。但老板视察工地时并没说什么。终于,房子建好了。老木匠大嘘了一口气,把最后一份报表送给老板,就准备回家了。可老板在他临出门时,把一串钥匙递到他面前:“这座房子归你,是我送给你告老还乡的礼物。”老木匠愣住了,瞬时,羞愧和后悔爬上了他满是皱纹的脸。他盖了一辈子的好房…  相似文献   

16.
祖父是个木匠,主攻大器作,就是帮人盖房子、立木架、造犁耙;父亲也是个木匠,主修小器作,做一些精致的木器,在上面雕刻一些花鸟虫鱼,闲暇时也打打家具。小时候,我是在碎木屑里长大的,一闻到原木的清香就觉得亲切无比,  相似文献   

17.
木匠的门     
一个木匠,造一手好门,他费了好多时日给自家造了一个门,他想这门用料实在,做工精良,一定会经久耐用。后来,门上的钉子锈了,掉下一块板,木匠找出一个钉子补上,门又完好如初。后来又掉下一颗钉子,木匠就又换上一颗钉子;后来又一块板朽了,木匠就又找出一块板换上;后来门栓损了,木匠就又换了一个门栓;再后来门轴坏了,木匠就又换了一个门轴……于是若干年后,这个门虽经无数次破损,但经过木匠的精心修理,仍坚固耐用。木匠对此甚是自豪,多亏有了这门手艺,不然门坏了还不知如何是好。忽然有一天邻居对他说:“你是木匠,你看看你们家的门?”木匠仔细一…  相似文献   

18.
《课外阅读》2009,(15):I0002-I0003
27岁的波兰插画家MarekOkon原本是网页设计师及Flash动画师,画画只是他的业余爱好。工作几年后,他熟悉了Photoshop的操作以及与客户的互动关系,逐渐对插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插画作品从一本当地的刊物封面开始,  相似文献   

19.
祖父是个木匠,主攻大器作,就是帮人盖房子、立木架、造犁耙;父亲也是个木匠,主修小器作,做一些精致的木器,在上面雕刻一些花鸟虫鱼,闲暇时也打打家具。小时候,我是在碎木屑里长大的,一闻到原木的清香就觉得亲切无比,不到七岁,便吵着要学手艺。  相似文献   

20.
匠人与大师     
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判断他的高下是有没有突破和创新。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艺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而在不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