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缥缈孤鸿     
《项链》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莫泊桑的小说,这部作品历经一百多年长盛不衰的奥妙或许就在于它主题的丰富性。但是,长期以来,许多中学教师在分析这部作品时,单一地认为小说的主题是讽刺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这种看法至今一直是主流。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或许会得出另一种结论,从而更能体会这部作品主题的丰富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缥缈孤鸿     
想到你就想到那首词: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  相似文献   

3.
缥缈孤鸿影──探春悲剧浅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侧重描写金陵十二钗的人生悲剧。作品以人生的辛酸、历史的无情、美的被毁灭震撼着读者的心灵。这里既有尚处在蒙昧中的迎春悲剧;也有被送进风雨飘摇圣殿的元春悲剧;还有刻骨铭心的黛玉悲剧。本文仅就倾注了作者激越情感刻画出的探春这一女性形象,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粗浅的认识。一、“才自清明志自高”出生于三月初三的贾探春,是赫赫荣国府贾政的女儿。三月初三,又叫上已日。清代《借当》唱本中有:“上已时节三月三,老师父探春去游玩。”之说。洪秋蕃在《红楼梦抉隐》中说她:“有春则赏之。元春则探之,不肯虚掷春光,…  相似文献   

4.
5.
一 2004年2月,虽然春天的脚步已然不远,但在东北长春,零下十几度的严寒仍不能让市民对新春早至抱有太大希冀.只是,对于这个城市里一部分学生和家长来说,从心里往外热乎乎地激动兴奋.  相似文献   

6.
(一)金山寺与柳于玉饮,大醉,卧宝觉禅榻,夜分方醒,书其壁恶酒如恶人,相攻剧刀箭.颓然一榻上,胜之以不战.诗翁气雄拔,神老 语清软.我醉都不知,但觉红绿眩.醒时江月堕,摵摵④风响变.惟有一龛灯,二豪俱不见.注释:①此诗为作者熙宁七年(1074)在润州(今江苏镇江市)作.③诗翁:指柳子玉,苏轼的亲戚,②禅老:指宝觉和尚.④摵摵(ShèShè)象声词,形容风声..⑤二豪:晋刘伶《酒德颂》:“二豪侍侧焉,若蜾赢之与螟蛉.”这里“二豪”戏指柳、觉.  相似文献   

7.
苏东坡把灵感看作是创造力的精华,是解决久悬未决问题的突破口,是最佳创作状态的体现。与古来作家、艺术家相较,东坡对灵感的发生及其特性,有着更为详尽而具体的论述和描绘。苏东坡是位从多方面发掘和主动把握灵感、表现悟性智力,推动艺术创新层出不穷的伟大作家。他对灵感的把握和理解,堪称是我国古代文论中首屈一指者,是传统灵感理论研究的集大成者。他不仅超越了历代作家论灵感的成果范畴,还与现代灵感思维科学相连相辅,具有巨大的借鉴、启迪意义,非常值得我们深入探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贬居黄州时期是苏轼生活道路、思想历程和创作道路的一大里程碑,在这一时期,他的思想和创作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论文探讨了苏轼这一时期在释老思想和孺家思想双线索的作用下经历的矛盾→平衡→旷达的心路历程。同时还探讨了由于思想和心态的改变而导致的创作主旨的两方面转变,并进而分析了这一时期的创作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9.
李昭(王巳)与苏轼的交往较少受到研究者的注意.本文全面考察了两人的交往经过,比较分析了两人在家庭成长经历、个性与兴趣爱好、政治遭遇与人生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相似之处,认为李昭(王巳)通过书信形式,正式拜苏轼为师,两人关系密切,大半生的命运均受此影响,他与苏轼的关系,是师弟子关系,他是苏门文人集团中的一员.文章还对李昭(王巳)的出生年代作了考察推断.  相似文献   

10.
梅花谢落复次前韵玉妃摘唯烟雨村1人间草木非我对,阁香入户寻短梦,披衣连夜唤客饮,松明照坐愁不睡,先生来年六十化。多情好事余习气,留连一物吾过矣,,先生作诗与招魂。 奔月偶桂成幽昏. 青子缀枝留小园。 雪肤满地聊相温。 井华入腹清而曦⑨,道眼己入不二r丁⑤ 惜花未忍都无言。 笑领百罚空蓉槽⑧译诗冰清玉洁的梅花仙子, 滴降到蛮烟瘴雨的荒村。我满怀缝蜷的深情, 为她吟咏招魂的诗篇。人世间那些凡庸的草木, 尽都不是她理想的对象。为与丹桂结伴她翩翩飞向月宫, 留下昏朦的夜色显得一片阴沉。暗昧的幽香吹入户精, 我扑朔迷离重寻旧梦。只…  相似文献   

11.
12.
屈原的25篇作品,可以分成三 类:《离骚》《九章》《远游》《卜居》《渔 父》为一类,是屈原政治生活、社会 生活的记录,是他公共生活形象的 写真,是他的心灵史、受难史、流浪 史,是他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见 证。《九歌》11篇为第二类,这是一 组深情绵绵的情爱类作品,取之于 楚国巫风中的娱神歌曲,屈原把它 们改造了,变成了他自己的独创,因 为他把自己那一往情深的心灵寄托 在了里面。第三类只有一篇:《天  相似文献   

13.
14.
15.
在人类世界中,面孔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识别的标志,也是表情达意的重要工具.面孔因其生理学特征而构成了共性和个性,又因其内涵决定了物质和精神.人与其他自然造物的本质区别也就在于,只有人类仅以面孔就足以达至感官世界的巅峰.  相似文献   

16.
强殖装甲——凯普少年深町晶偶然之中得到了一套强殖装甲,而他的同学卷岛则得到了另一套。从此之后,他们将要面对神秘组织克诺斯所派出兽化兵的追杀。强殖装甲使第一个接触它的人变成战斗兵器——凯普,只要大喊:“殖装!”就可以变身。同样可以变身的是不同种类的兽化兵,他们身怀绝技,凶暴残忍,是凯普的主要对手。  相似文献   

17.
苏轼在到山东密州任知州之前,曾在杭州任通判。三年任期满后,便向朝廷请求调北方任职。其目的有二:首先,是希望能在抗辽前线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立功边关。这在前文所述的壮词《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其二,就是想借机与分别多年的爱弟见面。因为此时的苏子由正好在山东济南任掌书记。熙宁四年,也就是写《水调歌头·中秋》词的前五年,苏轼与子由在颍州分别。  相似文献   

18.
相传,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在凤翔作官时,为官清正,秉公执法,深得百姓拥戴.一天,有兄弟四人前来告状.苏轼坐在公案前,展开状纸一看:“小民杨大毛,家住城南寨.先父临终时,留下两顷田.只因分不均,兄弟反目见.青天大老爷,请把理来断.” 苏轼看完状纸,备轿出城.顷刻功夫,来到杨氏田头,差役将杨大毛地契奉上.苏轼接过地契,心中暗暗盘算,杨家田地为工字形(如图1),如何分配才能让四兄弟满意呢?沉思片刻,计上心来.遂唤来一名差役耳语道:“只需如此如此……”差役遵嘱叫上四兄弟当  相似文献   

19.
基于鲜活的教育实践及冲突社会学与批判教育学理念,可以得出一种新的"基于抗衡的合作主义"的班级观。这是一种主位、客位互释的班级观,其研究出发点是"班级第一性",目的是为公民社会奠基,其班级历程包括教师权威的施展、学生同辈的竞争以及教师权力与学生权势的互动。对于这种班级观来说,冲突是手段,抗衡是机制,合作是目标。这种班级观需要教师树立解放型权威观,成为转化型知识分子;学生通过良好的班级政治生活来涵养未来公民社会的必备素质。  相似文献   

20.
一大早还没有出发就接到Enjoy超级兴奋的声音,不就是去日本吗?至于把我的耳膜都差点震破吗?小P孩就是这样的,别管她们了,还是开始我们的旅行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