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关于Mg与NH_4Cl溶液的反应,不少资料分析如下:NH_4~ 水解产生H~ ,NH_4~ H_2O(?)NH_3·H_2O H~ ,Mg与H~ 作用产生Mg~(2 ),Mg 2H~ =Mg~(2 ) H_2↑,由于H~ 的消耗而使得NH_4~ 的水解平衡向正向移动,NH_3·H_2O浓度变  相似文献   

2.
1 实验用品 集气瓶、去底具支试管、鼓风球、玻璃导管、乳胶管、浓盐酸、浓氨水。2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见附图。3 实验操作 1.按装置图把仪器安装好,并检验气密性。 2.在两集气瓶中,分别加入适量浓氨水和浓盐酸。  相似文献   

3.
磷酸是中强酸,氨水是弱碱,二者组成的盐——磷酸铵的水溶液,有些书本认为是显酸性的,我认为是不对的。因为,他只注意了磷酸是一种中强酸的一面,而忽视了它是三元酸的一面。磷酸根离子也能够水解,而它的水解又主要取决于第一级水解。那么,(NH_4)_3PO_4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NH_4~ PO_4~(3-) H_2O(?)NH_3·H_2O HPO_4~(2-)。水解得到的是弱碱NH_3·H_2O和弱酸HPO_4~(2-),而不是NH_3·H_2O和H_3PO_4.  相似文献   

4.
一、制备原理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实验室里用MnO_2和浓HCI制取CI_2,反应方程式如下:4HCl MnO_2(△==)MnCl_2 2H_2O Cl_2↑拓展:(1)用氧化剂氧化浓盐酸:2NaCl 3H_2SO_4 MnO_2(△==)2NaHSO_4 MnSO_4 2H_2O Cl_2↑16HCl 2KMnO_4==2KCl MnCl_2 8H_2O 5Cl_2↑6HCl KClO_3==KCl 3H_2O 3Cl_2↑  相似文献   

5.
氨气极易溶解于水。0℃时1体积水可溶解1176体积氨气。氨气为什么极易溶解于水呢?除了NH_3和H_2O这两种极性物质相似相溶外,更主要的是由于氢键的作用。在低温时,NH_3和H_2O形成两种稳定的晶体水合物:NH_3·H_2O(熔点194.15K)和2NH_3·H_2O(熔点194.32K)。在这两种晶体水合物中,NH_3分子和H_2O分子由氢键来连结,NH_3和H_2O通过O-H…N键(键长2.78A)及O…H-N键(键长3.21A~3.29A)构成立体晶格。因此,在氨的水溶液中,大部分的氨是以水合氨分子(通常以NH_3·H_2O表示)  相似文献   

6.
四、酸(H~ )的性质1.酸与碱的反应HBr KOH=KBr十H_2O;H_2SO_4 Cu(OH)_2=CuSO_4 2H_2O;3HCl Al(OH)_3=AlCl_3 3H_2O;H_2CO_3 2KOH=K_2CO_3 2H_2O;H_2S 2NaOH=Na_2S 2H_2O;H_2S NaOH=NaHS H_2O;H_2CO_3 NH_3·H_2O=NH_4HCO_3 H_2O;〔注释〕酸 碱→盐 水。学生往往根据这个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研究 SO_2的化学性质,加深学生对其知识的掌握,笔者把 H_2S 气体和 SO_2气体的反应增补为演示实验,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具体改进如下:一、实验仪器具支试管2支,三通管、乳胶管、单孔塞各2个,小号试管2支,小烧杯、导管、集气瓶各2个(固定试管用)。二、实验药品稀硫酸溶液,浓盐酸溶液,亚硫酸钠固体,硫化亚铁固体,氢氧化钠溶液。三、实验装置(图1)  相似文献   

8.
实验证明,少数溶解度较大的氢氧化物如Mg(OH)_2、Mn(OH)_2等,既能溶于酸如盐酸、硝酸等,其反应为: Mg(OH)_2+2H~+=Mg~(2+)+2H_2O也能溶于铵盐如NH_4Cl、NH_4AC、NH_4HCO_3等。而溶解度较小的氢氧化物如Fe(0H)_3、Al(OH)_3等则难溶于铵盐,只溶于酸中。对于Mg(OH)_2溶于铵盐如NH_4Cl的原因,有人认为是由于NH_4Cl水解: NH_4~++H2ONH_3+H_3O~+水解生成的H~+再与Mg(OH)_2作用,而使  相似文献   

9.
高中化学(甲种本)第三册第141页列出的硝基苯被还原为苯胺的化学力程式为:C_6H_5NO_2+3Fe+6HCl→C_6H_5NH_2+3FeCl_2+2H_2O笔者认为这个反应方程式未能反应该反应的本质。事实上在这个反应中,盐酸是催化剂,而非反应物。这个反应中的还原剂是铁及其形成的亚铁盐。反应机理简述如下:开始,铁与盐酸作用产生的初生态氢使硝基苯还原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一些化学书刊对待有小圆点的分子式常出现差错,尤其是学生在应用和运算中,更容易弄错。 CuSO_4·5H_2O(五水硫酸铜)、3CdSO_4·8H_2O(八水三硫酸镉)、2CaSO_4·H_2O(一水二硫酸钙)、NH_3·H_2O(一水合氨)等等,都是带有小圆点的分子式。 3CdSO_4·8H_2O的摩尔质量为768g/mol,也  相似文献   

11.
关于氨与氯化氢反应的演示实验好多教材介绍的方法是:分别用浓盐酸和浓氨水湿润两个集气瓶的内壁,迅速把它们口对口地叠置起来,观察现象。  相似文献   

12.
<正>书写离子方程式时要从以下八个方面加以注意:溶液是前提,拆好化学式;反应物的量,遵循三守恒;反应要写全,约简要小心;条件与操作,符号不能错。1.看反应能否写成离子方程式,不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离子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例如:固体与固体间的反应;Cu与浓H_2SO_4的反应;用浓H_2SO_4与相应固体物质制取HCl、HF、HNO_3等3个反应;Ca(OH)_2与NH_4Cl制取NH_3的反应;浓H_3PO_4与相应固  相似文献   

13.
1.概念(1)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如CaCO_3、BaSO_4是难溶物质,但溶解部分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NH_3·H_2O属于弱电解质,NH_3却是非电解质.CuSO_4·5H_2O和CuSO_4都是强电解质.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一元弱酸弱碱盐如NH_4CN的水解反应,我们可以用以下三个方程式来表示: NH_4~++H_2O(?)NH_3+H_3O~+……① CN~-+H_2O(?)HCN+OH~-……② H_3O~++OH~-2H_2O……③此外我们也常见到有人将上三式相加所得方程式:NH_4~++CN~-(?)NH_3+HCN……④作为NH_4CN水解反应的总方程式。显然④式不能反应水解反应的实质。按④式,弱酸弱碱盐的水解成了盐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作用生成弱酸弱碱的反应了,当然,我们可以说总反应式所反映的仅是反应的净结果,但是即使是作为净结果的  相似文献   

15.
一、干电池常用干电池是用锌板围成的圆筒作负极,石墨粉和二氧化锰包围在碳棒的周围并压成圆柱作正极,内充糊状的 ZrCl_2和 NH_4Cl。电极反应为:负极:Zn-2e=Zn~(2+)、正极:2NH_4~++2e=2NH_3↑+H_2↑,H_2被MnO_2吸收,反应式为:H_2+MnO_2=Mn_2O3+H_2O。电池总反应式为:Zn+2NH_4Cl+MnO+_2=ZnCl_2+2NH_3↑+Mn_2O_3+H_2O,这种电池电压通常约为1.5伏,不能充电再生。  相似文献   

16.
多元弱酸(H_2CO_3、H_2S、H_2SO_3、H_3PO_4等)与碱反应能形成多种盐(正盐与酸式盐)。在每一反应中,究竟生成何种盐,取决于各反应物物质的量的比值,解决这类问题,如果按每一个具体反应进行分步讨论,是很繁杂的。我认为运用物质的量守恒求解比较方便。 ” 一、H_2CO_3与一元碱(KOH、NaOH、NH_3·H_2O等)的成盐 例1.用1升1.0 mol/LNaOH溶液吸收0.8molCO_2,所得溶液中CO_3~(2-)、HCO_3~-的物质  相似文献   

17.
1 碘化氢的还原性 (1)反应原理: KI H_2SO_4(浓)=NaHSO_4 HI↑ 8HI↑ H_2SO_4(浓)=H_2S↑ 4H_2O I_2反应条件:微热。用湿润的醋酸铅试纸检验反应产生的气体。实验现象是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呈现黑褐色并有金属光泽。反应式:  相似文献   

18.
1 铜与浓硝酸的实验改进1 1 实验装置图 1  集气瓶中装有一定量的NaOH溶液 ,用于吸收产生的有毒气体。微型小烧杯为铜与浓硝酸的反应装置。橡皮塞用于密闭整个装置 ,防止产生的有毒气体逸到大气中。1 2 几点说明1 2 1 由于集气瓶和微型小烧杯均为透明器皿 ,故不会影响学生观察实验现象。1 2 2 改进后的实验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尾气可能造成的污染问题。1 2 3 通过铜丝的上下移动 ,不但可以人为地控制反应的进行 ;而且能够方便地反复实验。1 2 4 实验改进后 ,学生可以观察到集气瓶中气体的颜色随着反应的进行由无色逐渐变…  相似文献   

19.
一、反应原理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2 + 4HCl △ MnCl2 + 2H2 O +Cl2 ↑反应条件为微热。二、改进目的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改进 ,可以避免在换瓶过程中氯气向空气中的逸散 ,减少对人体的危害及对环境的污染 ,节约实验所用药品。三、实验用品仪器 :铁架台 (带铁夹、铁圈 )、蒸馏烧瓶、分液漏斗、石棉网、酒精灯、双孔橡皮塞、玻璃导管、胶皮管、T形管、集气瓶、玻璃片、烧杯( 2 0 0mL)、药匙、止水夹。药品材料 :二氧化锰、浓盐酸 (蜜度为 1 1 9g/cm3)、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  相似文献   

20.
1.“绿色化学”是指从技术、经济上设计可行的化学反应,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负作用。下列化学反应,不符合绿色化学概念的是A.消除硫酸厂尾气排放SO_2 NH_3 H_2O=(NH_4)_2SO_3 B.消除制硝酸工业尾气的氮氧化物污染NO_2 NO NaOH=2NaNO_2 H_2OC.制CuSO_4:Cu 2H_2SO_4(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