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王大春  高军 《成人教育》2013,33(2):111-112
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纲常伦理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现代社会里,偏重于私德的五伦已不足以概括人际之间的复杂关系。"第六伦"把守信、尊重、善待、兼爱,提升到社会合作的层面,提升到个人在群体中的存在价值。提升到"人与他人"共建共融共和的理想境界。"第六伦"引导陌生人际间如何相处,达到人与他人的和谐统一,实现人之生命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2.
1958年,<文艺报>组织了"再批判"专题."再批判"所显示出来的文化悖谬在于:每个人都只能生活在特定的历史时代语境中,并不自觉地接受着"他人引导".这是"再批判"能够生成的重要社会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3.
王力先生的<同源字典>指出"伦,类"同源,笔者认为这有待商榷."伦""类""音近义通,然而词源并不同一."伦"与"仑""论""沦""纶""轮"应为同源词,"仑"为根词,其它五个词为孳乳词.本文将从词源、词义、语音和通假这几个角度对"仑""伦""论""沦""轮""纶"六词同源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4.
北京奥运会三大理念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角度展现了中国的"和"文化,"人文奥运"的理念将人的发展作为奥运会的核心目标."人文奥运"强调了人本身的提升会带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产生融洽的社会关系,最终达到.和",实现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五大中心价值.  相似文献   

5.
"师道尊严"是一个永远的话题,但我们必须知晓其内涵的演变过程.从主体到客体,古今情况皆不同.从社会到教育者本身,对"师道尊严"皆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师道尊严"并非要求受教育者绝对的服从,更非社会认为的物质馈赠."师道尊严"鼓励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在对话关系中达到"师道尊严"与教育效果的双重实现.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指出:"恩情是连结人与人之间的良好纽带,更是连结大到国与国、地区与地区,小到家庭与家庭、人与人,进而支撑起一个社会."因此,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心存感恩.如果一个人不知道感恩,并以实际行动来报答从外界所获得的恩情,那他就不是一个人格完整、心灵健康的人,就不是一个受他人和社会欢迎的人.  相似文献   

7.
影坛第六代并不像他们语词性的前辈,某种相对明确的创作群体,美学旗帜与作品序列.在"第六代"之前的导演的划分和命名,已是定论,没有异议.那第六代该如何命名.  相似文献   

8.
"間"这个词在日奉语中出现的频率极高,日本人的"間"意识表现在日本人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間"意识是由日本独特的自然环境这一客观因素,与日本人的"耻感文化"这一主观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质量工程"和"2号文件"是21世纪党中央、国务院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项重大工程."质量工程"的开展实施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以质量为核心的历史发展时期."质量工程"包含着新的高教发展的理念,其重点建设的六个项目具有全局性和开创性.结合地方经济文化及学校自身发展的状况,深层次的领会与贯彻落实"质量工程"和"2号文件"精神对于地方性高校内涵发展与质量快速提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课程:从"圈养"到"游牧"再到"传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在课程中所遭受的不同境遇直接影响着课程思想的变迁.自西方近代以来,"圈养"式课程与"游牧"式课程企图用不同的方式关照人的命运,都难以真正与人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传记"式课程为我们理解课程及其与人的生活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启迪:课程即人生传记过程,课程就在生活中.课程只有回归生活本身,才能促成"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立足于全球化战略而布局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关照了全人类之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关于世界问题的哲学回应.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类"概念较为恰当地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在"类"概念视域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感性对象性关系,由 自然进化而产生的人类是自然界本质自我意识的彰显,也体现了个体与他人本质的互证关系.自然是人化的 自然,因而人与 自然是本质同一关系.人是社会化的人,因而人与人是本质一体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体现为"社会化的人类",马克思"类思维"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奠定坚实的哲学基础,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的 自然观、"仁爱万物"的博爱观、"天下为公"的义利观、"协和万邦"的和合观等思想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供哲学滋养,普惠理念、共同价值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旗帜鲜明地提供了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12.
马仙信仰的源头在浙南,宋代已传入福建,现已融入当地道教文化与社区(境)文化中,成为民间文化的重要部分."马仙"从一个纯朴善良的孝妇,被社会尤其是士人关注、传扬、充实和改造后成为民众社会生活中的多功能神灵,至今不惟在浙南民间依然保持旺盛的香火,在闽东的柘荣县,马仙已成为百姓心中的至神.近年来,柘荣十三境"迎马仙"活动每年举行一次,祭祀活动由"迎仙"、"总供"、"巡境"、"谢恩醮"和"送仙"等五部分组成,柘荣的"迎马仙"仪式已成为民间信仰仪俗和文化节相结合的大型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3.
"爱学习是学生立足社会、服务社会之本;爱生活是提升学生幸福指数的之本;爱自然是培养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之本;爱他人是培养学生与他人和睦相处之本."在邯郸市联纺中学的教学楼上,记者看到了这样几句话.校长张修良对记者说,二十年的教育经历,使他明白了一个真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相似文献   

14.
"民为国纲"[1]强调以人为本是国家首要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义为利纲"主要倡导以道德之义规范和引导个人、集体和社会之利,义的内涵则应与时俱进."公为私纲"意在纠正过去关于公私关系之成见,阐明公是私的集合但又不能完全代替私,而私的完善与发展则不能离开公."天下为公"是道德理想,个人只有在"相善其群"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做到"独善其身".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催生了一系列新业态,孕育了更多新的就业机会,其优势不言而喻.新常态下,以"互联网+"的新思维,重新审视和思考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不失为一个新视角."互联网+"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可以说引起了传统就业模式的颠覆式变革."互联网+"的发展,拉近了人与人交往的空间距离,减少了物质消耗,有助于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对接,更拓宽了毕业生创业的视野和选择途径,对于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六点五步法"融教于训,把培养和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的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以训促教的效果."六点五步法",既不是简单的只训不教或只训少教,也不是重实践轻理论的作法."六点五步法"是现代高职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7.
当前,"考证热"风靡大学校园,大学生凭借教育而获得的证书成为标榜个体自我价值的合法屏障."考证热"一方面是学生自我提升的体现与就业危机的流露,另一方面也拷问着扩招后大专院校毕业证书含金量的流失.从社会学视域分析,认为证书所代表的教育资本从根本上直接推动了这种现象的生成,制约着我们在社会场域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价值观教育的重点与难点.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诠释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在于自我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主体自觉的关键.在现代性境遇中,勒维纳斯通过对"他者是无限"的阐释,将"我为他者负责"建构...  相似文献   

19.
庞金友 《教学与研究》2008,225(2):65-71
对于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保守自由主义继承并发展了传统自由主义的消极国家观和"小政府"理论,倡导"弱政府、强社会"的关系模式,并提出民族国家收缩、公民社会扩张和全球治理兴起三大假设.以哈贝马斯为首的新左派基于"合法性危机"理论,反对市场逻辑和新殖民主张,寄希望于"超民族国家共同体"使现代国家摆脱全球化困境."第三条道路"则走在两者之间,既兼顾民主和福利,又重视市场和公民社会,力求在国家与社会、安全感与灵活性、理性调节与自发秩序之间寻求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20.
我再没有读过比《绿》更令人神往的文章,做梦都在想那该是怎样的醉人的绿呀!生活在塞上,看惯了大漠孤烟,远树落日,但很少见什么瀑流、湖泊、最常见的不过是涝坝水而已."梅雨潭"光是名字,听上去就让人眼馋."梅雨"当然想到的不是连绵的阴雨,而是酸酸甜甜的梅子."潭"——自然让人想到望穿秋水,美眸如水,秋波荡漾了,那该是一潭何等清澈的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