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我国男篮运动训练负荷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负荷强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男篮训练的负荷强度大大低于比赛实际,这是造成运动员比赛时体能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证明训练时的间歇时间和间歇方式是造成训练负荷强度低的关键因素。建议在训练组织安排程序上必须有所突破,在间歇时间和方式上要随着活动距离的增长按活动性质逐渐增加间歇时间,这样有助于发展运动员承受比赛负荷强度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运用运动生理学原理,通过对足球运动员比赛中肌肉活动状况的测定。分析足球运动员奔跑能力的供能机制,从而为选择足球运动员速度耐力的有效训练手段和方法提供一些生理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运用运动生理学原理,通过对足球运动员比赛中肌肉活动状况的测定.分析足球运动员奔跑能力的供能机制,从而为选择足球运动员速度耐力的有效训练手段和方法提供一些生理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运用运动生理学原理,通过对足球运动员比赛中肌肉活动状况的测定。分析足球运动员奔跑能力的供能机制,从而为选择足球运动员速度耐力的有效训练手段和方法提供一些生理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运动员的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而足球运动中的体能是指符合足球专项运动特点的运动员的机体基本能力。良好的体能训练是足球运动技、战术训练的基础;是足球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基础;是足球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的保证;能够预防伤病,延长足球运动员运动寿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中国男子篮球联赛(CBA)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跑动及负荷情况研究揭示篮球运动员比赛中跑动负荷的特点和规律,为篮球项目科学地制定训练计划,实施科学化训练提供依据。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录像分析、观察、统计等研究方法,采用德国SIMIscout技战术分析软件,系统量化了篮球运动员在比赛条件下的跑动能力、不同位置篮球运动员跑动区域位置点分布情况、不同位置篮球运动员在不同跑动速度下的跑动距离特征等。结论表明:篮球比赛是以无氧和有氧混合供能为主,但主要是中低等强度的有氧供能为主占75%左右,高强度及冲刺跑所占比例较少不到10%。从无氧高强度跑动距离阶段来看,也是中锋占比例最少,其次是前锋和后卫,说明篮球比赛的前锋和后卫队员的无氧跑动能力要好于中锋。从运动员比赛活动范围看,前锋运动员活动范围较大,基本是在整个前场范围内跑动;中锋运动员在攻防两端跑动范围基本上都在3分区以内、3 s区弧顶和篮下范围内;后卫运动员的跑动范围也比较大,进攻时主要是接近3分线以外范围内活动。  相似文献   

7.
《湖北体育科技》2018,(10):900-901
赛艇运动是以有氧耐力为基础,无氧耐力为辅的体能主导的竞技体育项目。运动员体成分、有氧、无氧能力等因素影响着运动员比赛的发挥,通过实验法对湖北省男子赛艇轻量级4名运动员的体成分以及有氧、无氧能力的测定,研究其关系,为监控和评价运动员运动能力的理论依据。测试结果显示4名男子赛艇轻量级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心肺机能,承受极限负荷的训练及适应长时间的大强度训练比赛的能力较强;血乳酸值较高,说明4名运动员耐酸能力较强,在比赛过程中无氧能力好,起航和冲刺能力较强。功率自行车测试结果显示4名运动员有氧能力强,持续时间长,做功效率高。体成份测试表明4名运动员基本在要求体重以内,达到比赛规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手球运动是一项身体接触频繁,对抗性很强的体育竞技活动。全场除中间休息10分钟外,几乎都在快速奔跑,互相争夺地紧张状态中进行。每场比赛移动和奔跑的距离,男队员约有5000米至6500米,女队员约有4000米至5000米,反复奔跑达100次以上。运动员在比赛中一般心率要达  相似文献   

9.
一、调研目的 足球运动员的奔跑能力已经越来越引起世界足坛行家们的重视。纵观中国队与世界强队对抗中所表现出来的体力情况,证明体力是完成比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全面了解我国后备力量在比赛中奔跑能力情况,我们对“二青会”决赛的7支优秀青年队进行了临场统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国家队男子足球运动员比赛中体能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足球运动员的体能是运动员比赛中正常发挥技战术水平的基础,对比赛期长时间高水平竞技能力的保持和伤病的预防也有重要的作用.采用文献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分析中国国家队运动员比赛中的体能特征,并且与国外优秀足球运动员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足球比赛负荷量大,小负荷运动比例大.中国运动员在比赛中跑动距离与国外运动员差距并不明显,但是,前锋和中场运动员的跑动距离相对较少;比赛负荷具有阶段性.在90 min的比赛中负荷强度出现2个峰谷,即在30~45 min和60~75 min两个时间段.在第2个峰谷,中国队运动员的跑动距离处于整场比赛较低水平,可能会影响这一时间段的技战术能力发挥和场上的攻守平衡局面.  相似文献   

11.
现代足球愈来愈强调快速攻防转换,运动员的职责范围在扩大,比赛的速度在加快,双方不同场区的争抢对抗在加剧,对运动员的体能已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国运动员的体能之差由来已久,它不仅使比赛缺乏激烈竞争的场面,而且阻碍了中国足球运动向更高水平的发展。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备全面体能的球员不多 体能的标准包括三个方面:1.速度和耐力。即奔跑能力和奔跑速度,它是保证比赛中完成技战术的基础;2.力量。它是保证技术动作的速率和突然摆脱的能力;3.协调性和柔韧性,它是  相似文献   

12.
一、准备活动的任务 准备活动是训练课和比赛的基本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使机体逐步进入工作状态,从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做好承受计划负荷的准备。通常把准备活动分为一般准备活动和专门准备活动两个部分,前者的任务主要是克服运动员的生理惰性,提高体温;后者主要是为完成基本部分和比赛任务创造心理和机能条件。可以说,准备活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训练课的质量和比赛成绩。  相似文献   

13.
部义峰  刘丹 《体育科学》2012,32(8):55-65
目前,对运动员在足球比赛体能表现特征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基于比赛活动能力表现的Time-motion分析方法,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跑动能力研究、位置活动特征研究以及疲劳研究;第二种是基于适应与应激理论的生物学测试指标,其研究内容主要包含能量消耗、心率以及血液指标。前者是对足球比赛的活动表现形式及特征进行的描述,后者是训练或比赛对运动员承受的负荷的表达,二者在数据获取与可解释性上各有长短。同时,二者共同构筑了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三大核心内容,即有氧能力训练、无氧能力训练以及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生理学角度阐明了准备活动可以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人体机能的工作效率,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提高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欲望、质量和水平;指出准备活动时间长短和负荷强度要适当,应以完成整个训练课的基本技术部分为目标,必须适应比赛、特别是重大比赛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5.
提高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放松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短跑比赛运动员水平越来越接近,竞争越来越激烈,胜负往往在百分之一秒。随着短跑技战术、体能训练的不断发展,把握技战术的主动性,发挥个人优势,提高肌体高速奔跑的放松能力,是获胜的关键。青少年短跑运动员往往因为肌肉放松能力差而导致比赛中动作僵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短跑运动员放松能力练习的设计与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在我国青少年短距离跑训练中,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基本技术的训练一般都抓得较紧。但如何从小培养青少年在快速奔跑过程中的放松能力方面研究不多,对其重要性也认识不足,在训练过程中往往缺乏具体手段,以至比赛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一些运动员,仰着头、咬着牙或拼命喊  相似文献   

17.
在大多数球类比赛中,运动员需要在长时间内承受间歇性大小负荷的交替变化,因此,对运动员的间歇负荷能力有很高的要求。YO-YO测试可以对运动员重复间歇性负荷的能力进行评价。国内对YO-YO测试与运动员之间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文章就近年来国外对YO-YO测试与运动员比赛表现以及有氧耐力、无氧耐力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为"YO-YO测试"在国内足球及其它项目的训练监控应用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浅析田径跳跃项目训练负荷的量度及其变化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训练负荷由负荷的量与负荷的强度组合而成.运动员承受训练负荷是训练活动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在训练负荷的影响下,运动员机体产生适应性变化或劣损性变化,其竞技能力便得到提高或下降.因此,没有负荷便不称其为训练.……  相似文献   

19.
三、培养田径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基本方法 培养田径运动员的比赛能力是训练的重要任务之一,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列入训练计划。 (一)发展训练水平、培养比赛能力 高度发展的训练水平,是运动员比赛能力形成和塑造的前提。训练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运动员比赛的信心、心理活动、机能发挥和应变、适应能力。努力提高训练水平,尤其是专项储备能力,是运动员比赛能力培养的基础工程。训练  相似文献   

20.
五、准备活动对比赛 能力的影响 赛前准备活动不是训练水平的构成因素,但它与比赛中训练水平的发挥和比赛能力的表现都有直接关系。有效的准备活动是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理想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不少运动员都因准备活动失误而导致比赛失败。可以说准备活动是影响比赛能力的主要因素,是赛前准备的最后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