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语》为治先秦史之必备书,其中记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史实尤详。其注今唯存《韦昭解》,向为学者所重;其版本宋代已有“明道本”“公序本”之别。一九七八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新校点本(下简称“今本”),以明道本为底本,参校公序本,兼收清代部分成果,择善而从,颇便读者。余读今本《国语》每有疑难,或求版本对勘,或笺识之而求诸他书与通人。积年,颇有焉。兹录《国语》校读记之稍可观者,以就正方家云。  相似文献   

2.
《国语》作为先秦时期重要的史料文本和语料文本,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与语料价值。同其他先秦两汉传世文献一样,《国语》也面临着文本厘定的问题。对现传《国语》各个版本进行比对、梳理是确立《国语》文本的重要条件。由于《国语》成编时间较早,叠经传抄、刻印,《国语》传本、刻本之间的差异相当多。把《国语》各种版本辑合在一起进行勘校辨正,确定是非取舍,消弭《国语》各本之间的差异,就越发显得重要。文章以《四部丛刊》影印明金李泽远堂本为底本,参校明丁跋本、许宗鲁本、童思泉本和金李本,形成韦昭解《国语·晋语三》工作条目33条。在此基础上,参稽《国语》其他版本近30种,一一比对覆校,辨明文字,诠解训诂,揭举是非,推阐前贤,案以己意。以辨明《国语》各本是非及各本关系,以利于《国语》之进一步整理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4.
《尚书》是史传文学发韧之作。从记言之《尚书》,历《国语》等至《史记》,史传文学蔚为大观。在此流变过程中,《国语·晋语》借鉴《尚书》等史传作品的成功经验,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手法,在记言、叙事、写人、结构文章等方面,表现出高度的艺术技巧,是史传文学发展的新高度,并为后世史传文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北朝正史之中,唯《魏书》有《天象志》四卷,它是研究北朝时期天文学史不可多得的史料。北魏祚永,曾与江左之东晋,刘宋、萧齐、萧梁数朝南北对峙,共戴一天,所以,将南、北朝的天象记录相互参照,细加比勘,对这一时期天文史料的校勘,考证和整理,应是可信的,有益的,也是必要的。前此仅有唐长孺先生在校点《魏书·天象  相似文献   

6.
敦煌研究院藏写本<国语·周语下>,存录<国语>正文802字,注文1190字.根据今传<国语>各本及韦注、贾注等与写本<国语>残卷正文、注文的对勘,发现写本<国语>残卷正文在用字等多个方面与今传<国语>有着诸多不同,且有正文脱漏、正文误植注文中等现象.写本<国语>残卷注文和韦注、贾注相较,互有优劣.通过写本注与贾逵<国语>注的辑佚条目对勘,完全可以断定残卷注文不是贾逵的.由于<国语>注唯韦注完整、贾注存世较多以外,其它各家注存世条目很少,无法与写本相关部分对勘,故无法确认写本<国语>注的作者.  相似文献   

7.
任二北先生校辑的《敦煌曲校录》(简称《校录》),是解放后出版的第一本有关敦煌曲词录文的校订本。该书对录文所作的校订,吸收了各家的意见。毫无疑问,该书的出版,对敦煌曲词本身的整理研究做出了努力,对开展我国古代文学史、特别是词学史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唯该书出版时,国内尚无藏于巴黎和伦敦的敦煌遗书的显微胶卷的照片,校者无法用原文核对诸家录文中的错误,不能加以校正。同时,该书注解,也还有可以商榷之处,有些曲词的异文,也没有校出;等等。笔者曾用巴黎和伦敦藏原卷照片中有关敦煌曲词的部分,校读《校录》录文,并于1987年初草就这篇校读记,略述笔者认为可以商榷和应出校记者若干条。拙稿尚未发表时,又读到任先生新著《敦煌歌辞总编》(简称《总编》),得知任先生对《校录》“所有严重的讹别字改正了十之八九”(见《总编》序)。笔者于是用《总编》著述校订拙文《校读记》,觉得《校录》中有些错字,《总编》仍未改正,有些  相似文献   

8.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对校和理校等方法校读《盐铁论》,发现衍文、讹误及校勘可商者11则,试加以讨论,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9.
10.
《祖堂集》有数种点校、注译本出版,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学界对原典的研究。笔者在研读中,发现原典时有讹误残损之处,俗写的变体也有一些,这无疑会构成阅读、研究上的障碍。今摘其要者,依其卷次,作是校记。  相似文献   

11.
井超 《文教资料》2013,(31):94-96
阮元《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堪称善本,自问世以来,嘉惠儒林。此本所附校勘记为卢宣旬摘录阮元《十三经校勘记》而成,他在摘录过程中对阮校作了增、删、节、改,所以问题较多。本文通过分析发现,卢宣旬在摘录时虽然删去了阮校中很多无谓的校勘记.但也存在不当删而删的情况。另外,在摘录刊刻时还存在校勘不精的问题,这导致部分文本出现了讹误。  相似文献   

12.
《逸子吟草》是郑异之先生亲自删定的词集,自戊寅至丙子(1938-1996),共收长短句156阕,其中长调30阕,中调30阕,小令96阕。  相似文献   

13.
一、校勘 1、卷121《宋纪三·文帝元嘉二十一年》 冬十月,以竟陵王义宣为南徐州刺史,犹戍石头。(中华书局标点本,下同。第3821页) 按:考《宋书·文帝纪》载元嘉七年,“冬十月,……以左将军竟陵王义宣为徐州刺史。”《宋书·武二王传》记义宣事亦云:“仍拜左将军,镇石头。七年,迁使持节、都督徐兖青冀幽五州诸军事、徐州刺史,将军如故,犹戍石头。”皆以义宣于元嘉七年十月时所任为徐州刺史,与此作“南徐州刺史”有异,见二者之间必有一误。  相似文献   

14.
唐圭璋先生所纂《词话丛编》,为当代治词学得案头必备之要籍。中华书局于20世纪80年代出版此编时,唐先生年事已高,无力亲自标点,书局乃不得不另请其他学代疱。由于标点难度较大,标点功力有所未逮,故全编错误丛出。因此需要对《丛编》中较严重的句读错误加以辨正。  相似文献   

15.
一九九三年十月在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区四方乡郭店村的一座战国楚墓中出土的郭店楚简,经过专家们的整理,简文图版及释文于九八年五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书名为《郭店楚墓竹简》(以下省称为《郭简》)。笔者在九八年阅读《郭简》的过程中曾作过札记若干条,常困于文字处理而未能及时刊出。今沐于上海古文字信息处理国际会议之阳光,方觅出几条以求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6.
柳宗元(773—819)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留下的众多著作,历来大受人们称道,但评价却是很不一样的。现在通行的他的文集,大体上是在刘禹锡最初编成的45卷集的基础之上整理加注而成的。后人最初发现其价值的,大概是北宋真宗时期的穆修。那时正是所谓“西昆”...  相似文献   

17.
《宋史》标点本于一九七七年出版。在校勘方面,虽然作了可贵的努力,但限于当时的各种条件。史事的校勘不够重视,以致有些明显的错误都没有校正。聂崇岐先生早加以考订,指出一些错误,而标点本竟没有出校。近在研读《宋史·本纪》时,发现一些漏校和前人未曾注意的问题,按卷次页码为序,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国语·齐语》中有“令夫士,群萃而州处……夫是,故士之子恒为士”一段话,《管子·小匡》中也有基本相同的文字。这里的“士”,学术界有不同的解释,有人曾译为“士人”,而我认为当时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南宋蜀大字本《论语注疏》与阮刻本《论语注疏》对校的基础上,对《论语注疏》邢疏讹误筛选分析,现刺取十余例,辨异同而考得失,试恢复文献原貌。  相似文献   

20.
钱基博先生所著《名家五种校读记》,民国二十四年(1935)五月三十一日出版,无锡国学专修学校自印本,为《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丛书》之九,无锡民生印书馆印刷.《名家五种校读记》是钱先生对先秦名家五种著作《尹文子》、《邓析子》、《慎子》、《惠子》和《公孙龙子》所作的校读记,既校勘善本,又阐发了其中要义.除《惠子》分“征文记”、“传”两部分外,其余四种皆分“校读记”、“传”、“后叙(或序)”三部分;在“校读记”中,又于各篇分“校勘”和“提要”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