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片段】师:请大家把书翻到第35页。数一数这页书上画了几串珠子,再数一数每串有几颗,把结果告诉同桌。学生活动后教师提出要求:第一串珠子中有1颗涂成了黑色,你能把下面几串有次序地涂一涂吗?生:能。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在黑板上写了5个10。评讲时,一生把书放在了投影上(如图1),并叙述:10可以分成1和9,10可以分成9和1;10可以分成2和8,10可以分成8和2……10可以分成5和5。师将结果板演在黑板上(如图2):师:大家都是这样画的吗?生:是。生1:老师,我这样画对吗?(如图3)生:不对,不对!师(略一迟疑,随即引导):第二行老师如果这样画可以吗?(如图4)…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六年制第四册,第74页,例7。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学会解答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教学重点、难点:建立倍的概念。教学过程:一、复习:(1)3个2是多少?(2)8个3是多少?(3)6里面有几个2?(4)12里面有几个4二、导入新课: (一)讲准备题,建立倍的概念。1、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演示,学生观察。2、提问:老师在计数器上杆一次拨了几颗珠子,又是怎样在下杆拨的?(一次拔2颗珠子,下杆和上杆拨的同样多,也是2颗)师:下杆的珠子颗数和上杆同样多,我们就说下杆的珠子颗数是上杆的1倍(板书这句话)。小朋友们能记住吗?谁能重复一遍?  相似文献   

3.
一、学习第一段,感受水乡水多、水美 1.请小朋友自己读课文第一段.想想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师(从资源库边拖边问):"水乡什么多?" 生:水多.(拖出"水多") 2.你从哪些词看出水多?再读读课文第一段. 指名回答:千条渠,万条河.(从资源库中拖出) 3."渠"指的是什么?谁来说说?(指名回答) 让我们在图上找一找哪条是"渠".(点击出"渠"图片,拉大) 4.像这样的河与渠在水乡有多少?自己数一数,数得清吗?(数不清)  相似文献   

4.
一、激趣导入(略)二、认识数对1.体会"有序",形成点格图。屏幕出示座位图:师:这是我们五(1)班的座位图。小军在哪儿呢?谁来猜猜?(教师指名学生来猜)师:这样猜下去可不是个办法呀,怎么办呢?听,小军说话了:(课件声音:第4排第3个)这次能找到吗?大家手中都  相似文献   

5.
教材:部编六年制第二册第32页。要求:使学生理解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及解答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图: 提问:梨和苹果的个数谁多?谁少?(同样多) 2.再添上3个梨,如下图提问:这时梨和苹果的个数谁多?谁少?梨比苹果多多少个?苹果比梨少几个?  相似文献   

6.
一、欣赏故事 ,激发兴趣1 .小朋友们 ,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老师这儿有几幅图 ,谁来把它们连起来 ,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呢 ?2 .老师出示简笔画——《斑马的故事》。(1 )小黑板上这几幅图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从这个故事中你看懂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2 )学生自由练说。3.要求学生说出图上的天空、草地是什么颜色 ?有几种动物、它们之间会发生些什么事……同座位同学先说 ,再个别说。4.让学生根据小黑板上的画面进行交际。(1 )师生交际。师 :斑马妈妈带着小斑马在草地上吃草 ,这时来了一只什么动物 ?生 :来了一只凶恶的大狮子。师 :狮子来了 ,斑…  相似文献   

7.
一、课前谈话师: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生1:我们认识过0到20这些数。师:谁能从0数到20?生2:0,1,2,3,…,20(拍着手)。师:谁能接着往后数?(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  相似文献   

8.
学习乘法后,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区分“加法结构”和“乘法结构”?可以设计以下的教学过程。1.读一读,在现实情境中读出不同含义。(1)出示以下情境。比较下面两道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①有4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②有2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一共有多少张?(2)提问:都是“4”和“5”,两题中有什么不同?学生结合情境回答:第①题中表示“4排桌子,每排5张”,第②题中表示“一排5张,另一排4张”。2.画一画,在视觉冲击中感悟相异内涵。(1)追问:你能用图表示吗?学生画图。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 )第三册第 5 6~ 5 8页。[教学过程 ]一、引入师 :老师一进来 ,就看到许多小朋友都光荣地加入了少先队 ,谁知道少先队员的标志是什么 ?(红领巾 )师 :小朋友一定还知道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 (板书“角”)师 :(出示红领巾 )在这块红领巾上有几个角 ?指一指。(生答 )。师 :那么角是什么样的图形 ?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怎样画一个角呢 ?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多媒体分层出示 :1 .角 ?  2 .组成  3 .画法。二、新授1 .认识实物中的角。分别出示实物三角板、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  相似文献   

10.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对下一代的热爱与关怀。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板书课题。设问:生活中,摄影师指的是什么人?文中小摄影师指谁?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接读课文,检查字音。 2.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有哪几个?在学生说出主要人物后,教师简单介绍高尔基及其主要作品。 3.小男孩和高尔基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要求学生简要说出课文三部分内容。) 4. 这件事是由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引起的,孩子  相似文献   

11.
首先联系除法、分数旧知识,让学生解答课本P.18的两个实例,引入比的意义。可先通过例1提问写出两个除法算式:①求长是宽的几倍用什么方法计算?(除法)这是什么除法?(包含除法)(板书:长是宽的几倍?3÷2=1(1/2))②求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又用什么方法计算?(除法)谁作被除数?谁做除数?(宽做被除数,长做除数)为什么?(这是求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基本应  相似文献   

12.
.1,(1)同学们排队做操,小红的左边有5个人,右边有6个人,一共有多少个人? (2)i2个向学排队做操,雄亡的左边有5个人,小红的右边有几个人?(第一册练习二十八第n题)解析.这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的基础上出的思考题。解答此题(1)时,学生往往只将左右两边相加,解答此题(2)时,学生往往只将总人数减去一边人数得另一边人数。因此解答时,要启发学生不要忘记“小红”本人。正确算式是:①5 1 6=12,而不是5十6=11;②12一1一5“6,而不是12一5二7。 2.小明和小华看同一本故事书,·小明看了8页,小华看了11页,谁剩下的多全(第~册总复习第19题)…  相似文献   

13.
傅秀丽 《考试周刊》2014,(11):68-68
<正>某日,来自某市各校的64名学生参加小学三年级的素质调查,为了考察这些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情况,一位数学教师拟了这样一道题:小朋友做操,从左边数起小红排在第9,从右边数起小红也排在第9,这一排共有几个小朋友?测试结果:这样的结果引起了这位数学教师的思考:是这道题目难呢?还是我们的教学有什么问题?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例中我们发现:"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流程设计,形成了鲜明的结果对比。"这种现象引发我们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我们一贯提倡的"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要的是  相似文献   

14.
一、准备教师板书:3+3+35+5+5引导学生观察后提问:每个连加算式中的加数有什么特点?(在学生发现它们的加数都相同后,教师明确指出)在连加算式中,每个加数都相同,这样的加数就叫做·相·同·加·数。〔评析:通过观察两个连加算式使学生认识相同加数,为下一步学习乘法初步认识做了铺垫。〕二、新课1.教学例1。(1)教师依次在黑板上摆黄花图片教具。(每次摆2朵,摆3次)每次摆后提问:这是几朵黄花?用数字几表示?(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有几个2?(板书:3个2)求3个2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算式?(板书:2+2+2=6)指算式提问:这个算式的加数有什么特…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学做一个性格坚强的人; 2.理解表现"军神"的重点语句,能说出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板书"神"字,同学们看到这个字会想倒什么?(预设:"神"能够法力无边、腾云驾雾……) 2.板书"军"字,看到"军神"你又会想到什么?(预设:打仗百战百胜、作战勇敢、枪法很准……) 3同学通过预习知道"军神"指的谁吗?(刘伯承) 4.多媒体出示刘伯承图片,介绍刘伯承生平资料. 5.刘伯承同我们一样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为什么被称作"军神"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第3课《军神》.  相似文献   

16.
六年制小学课本第四册在"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例4)之前,安排了摆小棒的准备题,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摆小棒的操作训练当中,建立起鲜明的"比谁多"的表象,把思维训练贯穿在操作过程之中,为例4的教学架起一座思维的桥.根据"循序渐近"的教学原则和学生思维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在准备题教学之前,可安排两道口算题:(1)有黄花5朵,红花与黄花同样多,红花有几朵?(2)蓝子里的苹果有4个,梨有5个,梨比苹果多几个?这样从复习"同样多"以及"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概念入手,可以为学生建立"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表象扫清障碍.然后,请学生拿出小棒,通过亲手操作,清楚地认识在摆的第二行里哪是与第一行  相似文献   

17.
康立军 《山东教育》2004,(10):44-44
片断一:师:今天有这么多领导和老师来指导我们学习,你们高兴吗?生:(异口同声)高兴。师:(指一生)我看你最高兴了,告诉大家你今年几岁了?生1:我今年12岁了。师:还有想说的吗?生2:我今年11岁了。生3:我今年10岁了。师:还有年龄更小的同学吗?(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生4:(王兵)有,我今年9岁。师:那你们想了解有关老师的问题吗?(想)生1:老师,你今年多大了?生2:老师,你的体重是多少?……师:刚才同学们问了有关我的一些问题,告诉你们,我今年27岁。至于有多重,一会儿你们会知道的。(这时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师:根据王兵今年9岁,老师今年27…  相似文献   

18.
一、在"数数"中沟通1援数整数。出示一张长方形纸条师:如果这个纸条用1表示,那么下面的纸条可以用几表示?师:你怎么确定它是5呢?(用1一个个地数)师:1在这起了什么作用?师:1在这里起了一个单位的作用,有了计数单位"1",可以数出无数的整数。2.数分数,沟通联系。师:如果下面的纸条表示单位"1",估计一下,上面的纸条表示多少呢?学生估计后出示结果:把下面的纸条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15。  相似文献   

19.
在运算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下面结合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节课的几个教学片段,谈谈自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的。一、让学生"估"出数感课始,课件出示情境图(如图1),并提出问题:观察图1,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么列式呢?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目标 :1 .利用插图 ,创设情境 ,把学生带入美好的情境中。2 .学会生字新词 ,做到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3.反复练读 ,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二、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三、教学过程 :(一 )前提测评 ,激情引趣1 .律动《童年》。 (播放音乐 )2 .师生问好。3.同学们 ,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 ?分别是哪几个 ?好 ,同学们看老师这儿有四幅季节图 ,咱们来认一认。 (出示打乱的四季图 )4 .按顺序再次出示四季图。一年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都是非常美好的。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为什么 ?(指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