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8,(4):30-31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职高学生对生命缺乏清醒的、正确的认识。如果我们教师听之任之,那么中国的职业教育将如何发展?这是一个发人深醒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职高的语文教师,我们如何利用语文教学让学生树立科学的生命观就成为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职高语文教学应以生命教育为本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进而形成科学的生命观,让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有效融合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2.
常丽华 《山东教育》2003,(13):12-16
从来没有哪个时代像今天这样,让我们每个人都能从生命的角度去思考教育:生命的价值在于它是一种活力的存在,是一个有尊严的个性的存在,教育能为每一个有尊严的个性提供发展的空间吗?教育如何让生命之间展开对话?每一个人的生命质量是由每一天的生活质量决定的,教育能决定师生的生命质量吗?常丽华老师在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实践。她的日记,留下了她对生命教育思考的轨迹。也愿我们有更多的老师能像她这样,做一名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教育实践者。  相似文献   

3.
社会竞争激烈,我们在许多媒体以及网络里看到大学生、中学生甚至小学生跳楼自杀的报道,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的确发人深省。由于青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学校教育更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生命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一些正值花季的孩子永远地沉睡了,但在同一场灾难中,被称为“史上最牛校长”所在的四川桑枣中学所有师生都幸免于难,这一奇迹完全得益于该校不懈的“生命教育”。这,让我们触动、让我们思考,生命不存,谈何教育!《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对生命教育是这样定义的:“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让小学生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生命价值则是生命教育的一大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看到<中国教育报>上刊登的一张大幅照片:一个小同学(大约也就一年级的学生)因为迟到被老师罚坐在黑板边上,两只大眼睛望着镜头,好象在期盼救星;老师在讲课,其他同学却望着坐在墙角的同学.看到这张照片,我感到十分悲哀.我们的老师怎么能这样对待自己的学生?这是在教育学生还是在伤害学生?无独有偶,去年我在飞机上无意看到一篇报导,山西某重点高中的英语老师竟然对非重点中学考进来的学生极尽挖苦讽刺之能事,使得这位学生几乎走上绝路.看了之后感到十分气愤.家长把他们最心爱的子女交给老师,老师却用这样的态度对待学生.这样的教师能算合格称职的吗?当然,我们绝大多数教师是热爱学生的.但现实中确有一部分教师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视学生为敌人,用各种办法去伤害学生.师生关系的紧张在学校已成为较普遍的现象,这不能不引起大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在《湖北教育》2010年第3期,本刊组织了生命教育的专题,号召学校特别是班主任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让学生懂得生命的宝贵,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不受到伤害。但是,在生命教育呼声日渐高涨的同时,也有人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在别人需要帮助的危难关头,是冒着生命危险见义勇为,还是为了自己的安全袖手旁观?那些搭人梯救落水儿童而牺牲自己宝贵生命的大学生,他们的行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这是否又与当今大力倡导的生命教育相悖?我们的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时候也遭遇这样的质疑:老师,我看见小偷偷别人的东西,我是上前制止,还是视而不见呢?制止的话,很可能会遭到小偷的报复,说不定连生命都会受到威胁:当没看见,好像又与平时学校对我们的道德教育背道而驰。我该怎么办?此时,教师该如何回答?所以,生命教育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话题,它与见义勇为英雄主义等都密切相关,只有厘清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从另一个角度拓展、延伸这个话题,从而对生命教育有更深刻的理解。这一期,请关注当生命教育遭遇‘悖论'。  相似文献   

7.
近日,有关中小学生自伤、意外死亡的消息频频见诸报端。近年来,学生自杀事件或其它各种自毁行为已经明显地暴露出许多青少年学生生命意识的欠缺,而青少年的自救与互救的能力低下,也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种种现状值得我们反思:究竟这样的悲剧该如何避免?当下的生命教育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作为学校、家庭、社会又该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8.
一、设计思想 学生对个体生命从出生、成长到死亡的自然历程认识不清,生命质量不高,生命无价值无意义,甚至自杀、伤害自己和他人生命的事件时有发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生命的存在既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因此,在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尤其是死亡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死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明白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生命历程的自然过程,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同时,通过思考“死”来反观“生”,理解“生”与“死”的关系,从而实现海德格尔所说的“向死而生”,达到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媒体对中小学生的各种伤害事件格外关注,一桩桩血淋淋的报道,读罢令人震惊,不禁令人深思:如何构建生命教育工程,提升学校德育品位?无疑,这应成为当今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生命是宝贵的,人人都要珍惜和爱护生命。本文深入学校调查,针对目前学校的生命教育现状,寻求改善学校生命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有位学者曾对“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吗?”这一问题做过调查,结果令人吃惊。同样一个问题,幼儿园的孩子个个手举得很高,非常自信,而四五年级的学生举手者寥寥,显得很不自信。这不能不令人感到悲哀。教育应当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生命的尊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自信地面对明天。可由于我们的教育中缺少赏识,使得孩子们心里生出一种“我还是一个好孩子吗?”的困惑。哲学家詹姆士曾说:人类本质中最迫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肯定无异于灿烂的阳光。手中掌握着阳光的我们,难道忍心让一颗颗幼小的心灵对阳光的  相似文献   

11.
我们热爱生命,因为生命是宝贵的。然而,在现实的生活中,生命又是脆弱的、短暂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一、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美好生命教育素材。让学生用心感受“……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一位学生正在声情并茂地朗读着。  相似文献   

12.
陈宇 《文教资料》2008,(25):155-157
当今社会,青少年学生生活在一个科技和资讯迅猛发展的e时代,与之相适的现代教育谋求的是"何以为生"的本领,放弃了"为何而生"的思考.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学生缺少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欣赏,表现在学生心灵的枯竭,思维的定势,人生态度的世俗化,以及行为方式的畸形导致与生命息息相关的各种自我伤害及伤害他人事件频频发生,所以实施新课程,生命教育刻不客缓.生命教育是一个非常广阔而又丰富的人类命题,中学阶段的生命教育应该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超越生命中的困难,提高生存能力;激发生命的潜能,实现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记得曾在一本教育杂志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这个星期没有作业!”当时,我就在想一个问题,那位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者真的忍心一个星期不给学生留作业吗?他为什么不用“这个学期没有作业”来吸引更多人的兴趣呢?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但我却为这样的理论而惶恐。一是因为,我们的学生不能个个是神童,也不能个个是天才;二是因为在教育改革的今天,这种做法或者说法是不是有些矫枉过正之嫌。  相似文献   

14.
生命弥足可贵,而这珍贵的生命又是如玻璃般脆弱。如何让学生这棵小树长成茁壮的参天大树?如何让学生珍爱生命.让他们的生命之花不过早凋谢?让学生拥有足够的生命意识。这对他们的成长是有着莫大帮助的,这也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教”以载道,时刻渗透对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5.
“多媒体是否冲淡了语文味”,一个既老又新的话题,一个注定无法取得一致意见的话题。在本期“讨论吧”中,你说,“多媒体,语文课离不开你”,“多媒体丰富了语文味”;我说,“有比多媒体更好的……”,“让学生拥有理解、感悟语言的空间”;他说,“运用多媒体贵在恰当”,强调取舍有度而不“越位”。何谓“语文味”?其实无非就是人们印象中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既然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是崭新的、开放的、生成的,既然多媒体也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为课程目标服务的,那么,我们还有必要把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对立起来吗?虽然角度不同,理解不同,结论也不同,但我们总认为,围绕课程目标,只要是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师自己使用起来得心应手的、配合教材最适宜的,就是最好的,您说呢?11月话题:自由式回答能得到教师的推崇吗?在教研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思考片刻后,只要教师一个手势,便有十多个学生同时站起来抢着发言。大概因为是公开课,学生参与热情很高。这一教学行为,受到了很多听课教师的推崇。这让我们看到了师生地位已悄然发生变化,教师由课堂提问的主宰转为一个倾听者,让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但也有个别教师认为:对于那些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来说,他们只能听听算了,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回答。自由式回答能得到教师的推崇吗?请结合实例谈谈你的看法。来稿请寄《小学青年教师》编辑部李争或电子信箱qnjiaoliu@yahoo.com.cn  相似文献   

16.
生命教育:为幸福人生奠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川 《青年教师》2007,(2):33-35
生命是上天赐给我们最丰盛的礼物。我们作为活生生的生命个体而生存于生命世界之中,人的生命并不是纯然作为一个观察、分析、思维的对象性存在。我们教师面对的是一群鲜活的生命个体,是一个个对世界充满新奇的心灵世界,如何把人性中最善良、最美好、最纯真的东西植入孩子的心田,让孩子在渐渐成长的过程中凝聚“人情味”,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是我们生命价值最为完美的体现。我十分欣喜地看到:直面教育、直面人生,以成全每一个富有个性的人的发展为自己价值导向的“生命教育”新理念,正成为越来越多以教育为天职的人们的共同旗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各种媒体频频报道了中学生自杀或杀人事件,这种沉重的现象启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把“生命教育”视为教育的重要主题,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关注生命,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肩负着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语文老师,更要贯彻落实《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营造生命课堂,关注学生身心健康”,“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精神生活如何提升的问题日益凸显.长期以来,青年学生中的确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如“校园屠夫”及“弑母案”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根本原因在于多元文化格局下的价值观紊乱,既没有法律意识,也没有生命意识.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国民教育入手.语文教育有义务承担利用、开发儒家生命价值理念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的重任,通过“内化”教育提高生命质量,通过“外化”教育提高安身立命的能力,加强挫折教育,激发生命的潜能.  相似文献   

19.
在生活中,作为家长,我们除了监督孩子写作业、学特长、选学校、上大学之外?知道什么是“生命教育”吗?记得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所以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美好的“善”根。“生命教育”已经成为家庭教育的一种新境界,新方法了。这是来自一位普通家长的故事,写的就是如何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看一看,也许对广大的家长有用。[新闻链接]2005年11月7日,许多报纸都刊出了这则消息:由于在家里煤气泄漏父母昏倒的危急时刻处乱不惊,利用学校所学的知识成功挽救了父母的生命,深圳一名8岁的小女孩袁媛当选“中国骄傲”唯一的一名小孩。袁媛的行为无疑是学校生存教育的一个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20.
微语     
正教育绝不应该成为一个禁锢心灵的囚笼。如何放飞自由的心灵?阅读虽然不是唯一的方式,却是一条重要的渠道。因为阅读会帮助教师至少在精神上实现突围,会让教师通过阅读看到世界的阔大与丰富,看到生命存在的多样性与不同的生长密码,看到生活的意义不仅在于教育本身,更在于感受生命成长的快乐和价值。这样,教师就不仅更能容纳学生个体的差别,接受由于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