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封潇 《教育艺术》2013,(11):9-11
一、一读识文师:今天我们用"读"这种方法来学习《两小儿辩日》。(板书"读"字)请全班同学先齐读课文。(全班第一次齐读课文。学生有些字音出错,多媒体显示第一部分:识文)师:好像在一些字的读音上我们发生了歧义,在初读文言文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字音问题,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这几个字。(多媒体显示文中几个重要的字,学生读,教师指导)师:请齐读字词两遍!(学生齐读字词两遍)师:请同学们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齐读课文,注意读准  相似文献   

2.
某教师教学《密林怪客》时,一进教室,便在黑板上写下“密林怪客”四字。师:请大家一齐读题目。(学生一起大声地读)师:读了题目后你们有什么问题?生1:怪客是谁?生2:为什么叫怪客?生3:怪客怪在哪里?师(欣喜地说):好,请大家初读课文,自由地读,读准确,读通顺。(学生纷纷放开喉咙大声地读起来,一时间人声鼎沸。读着读着,有许多人渐渐地读到了一起,声音也响了起来)师(急了):自己读,不要和别人一起读。(有些学生停下来等别人先读,但有些学生还是停不下来)师(提高声音):自己读,不要和别人一起读。(教室里的声音终于又散乱了起来。大约过了3分钟,有5…  相似文献   

3.
师:请大家齐读《我爱这土地》。(学生齐读。一读)师:刚刚大家确实齐读了一遍,但也仅仅是读了一遍(有意强调"读"字)。"诗读百遍,其意自见",可见读的重要性。但如果是无心地读,读两百遍也未必有用。读的时候要注意讲究朗诵艺术及技巧。希望大家通过自己读的实际行为来理解和区分它们。下面请同学们一齐再朗读(强调)一遍这首诗。  相似文献   

4.
<正>案例一:《黄鹤楼送别》教学片断师:文中有哪些语句体现了李孟二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爱怎么读就怎么读。(学生端端正正地拿起书一起朗读。)师:(着急)不要一起读,要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学生读书声音乱起来,但还是有一部分人在齐读。)师:(生气)同学们,老师请你们爱怎么读就怎么读,意思就是随便读。(学生似有启发,乱糟糟地读起来,老师无可奈何。)案例二:《望月》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5.
正师:下面我们交流一下课文朗读,谁先读给老师听?(一生读第1、2自然段。)师:很遗憾,有一个字漏掉了,你自己感觉到了吗?生:"有一年",少了一个"有"字。(该生把第2自然段又读了一遍。另一生读第3、4自然段。)师:他最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是读得很自然,像说话一样自然,这是我一直努力要做到的。(一生读第4自然段。)师:儿化音没读好。(范读"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请该生跟着读)再接着往下读。(生读)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片段一】师:老师来考考大家,这些词语你会读了吗?(屏显)啄肉夹住威胁毫不示弱喜笑颜开筋疲力尽师:词语读正确了,但陆老师有个建议,想着这些词语的意思读,你会读得更好。(生自由练读)师:现在,陆老师和大家合作读,我读左边一列,你们读右边一列,你可以根据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加上适当的动作或表情。师:(伸长手臂,手指呈尖嘴状,语气狠狠地)啄肉。生:(双手合起,做"夹"的动作,大声地)夹住。  相似文献   

7.
一、通读 :读出问题 ,使学生自发感知李时珍对医学的巨大贡献1 .读通课文(1 )自读课文 :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反复练读 ,把课文读通顺 ;借助工具书解决不认识和读不准字的字音。(2 )以问促读 :学生每次读完一遍课文后 ,教师可让学生合上书 ,用一两个问题问学生 ,激发学生认真读 ,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李时珍。如 :李时珍是什么样的人 ?《本草纲目》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2 .读出问题(1 )自生问题 :让学生带着“写什么”、“怎么写”、“学什么”、“怎么学”等抽象问题读 ,尽可能自己读出问题。(2 )自定目标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质疑 ,形成…  相似文献   

8.
【片段一】特级教师支玉恒《放弃射门》教学师:刚才同学们读了三遍课文,谁愿意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生读)师:课文中描写精彩场面的是哪一节?生:第四节。师:这一段最难读,课前我读了几遍,敢不敢和我比赛?  相似文献   

9.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广播电影电视部审核通过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与一九六三年的《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以下简弥《初稿》)相比,作了以下三个方面的修订: 一、更改或统一《初稿》读音。分三种情况。 (一)统一读音,取消异读。例如“果”原有ái,dāi二音,前者只用于“呆板”一词,现审定统读为dāi,取消ái音。有: 橙(统读chéng)闯(统读chuǎng)从(统读cóng) 呆(统读dāi)幅(统读fǘ)脊(统读jī)  相似文献   

10.
(一)以读代讲多法品读师:喜欢雪吗?作家峻青也很喜欢雪,他用文字描述了1960年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让我们一起走进雪的世界,看看这场雪有什么特点。(生读课文,然后争相说出这场雪“大”、“及时”、“美”的特点。)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而且有不同的感受。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最感兴趣的、体会最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读的时候,除了要读得流利外,还要一边读一边想像课文描述的画面。(先同桌互读,并交流想像的画面,然后指名读。)生1:(读)大雪整整下了一夜……师: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生1:这是粉妆玉砌的世界。师:“粉妆玉砌”是怎样的一种情景…  相似文献   

11.
[教例简述]这是一节教读课。第一个环节:自读。(8分钟)读课文,读注释,再读课文,自讲课文。第二个环节:诵读。(12分钟)读第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读第二遍,要求读得顺畅。读第三遍,要求节奏鲜明。读第四遍,要求读出情感。读第五遍,要求读出“情景”。读第六遍,要求集体背诵。第三个环节:品析。(15分钟)1.教师:我们可抓住课文的哪一点来理解  相似文献   

12.
一、深情导入,在音乐声中想象幸福师:(板书课题,生跟着写),齐读课题.(生齐读)师:谁能读出不一样的泉水?(生自由轻声读)师:(若有所思)为什么读得这么轻?生1:(有见地)因为泉水是白水,所以我要轻轻读.生2:(激动)我知道,因为泉水是纯洁的白水,没有被污染,读的轻是怕别人又来污染……师:(微笑着赞赏)真是一个个思维活跃、爱护环境的好孩子!  相似文献   

13.
一、创设多种方法复现生字 ,激发识字兴趣师 :在儿歌里标出小动物们的名称 ,读给同桌听听。不会的 ,同桌之间互相帮助。(生标词语 ,自读词语。)师 :(出示CAI课件 ,出现一幅情境图 ,图上有蜻蜓、蝴蝶、蚯蚓、蝌蚪、蜘蛛等小动物 ,并相应出现带拼音的词语。)谁想来读一读这些小动物的名字呢?(生读)师 :(点击课件 ,去掉拼音上的词语。)去掉了拼音 ,还认识吗?(生读)师 :(点击课件 ,再去掉情境图 ,只出现不带拼音的词语。)小动物们不见了 ,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吗?师 :同学们在小组里读读这些词语 ,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 ,请同学来帮忙。(生读)师 :现…  相似文献   

14.
正有机会听了一堂课《槐乡五月》。课上学生曾一度群情振奋,兴致高昂;而我呢,怎么也兴奋不起来。请看部分教学实录:师:请同学们将课题读一下。(学生读课题,教师出示槐花的特写镜头:几棵槐树,花开得正盛)生:(异口同声)哇!师:这就是槐花。那么,五月的槐乡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打开书,读课文。(学生读课文)师:看。(出示"槐花图":满山满岗都是槐花)生:(异口同声)哇!师:"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师:再看。(出示另一幅"槐花图":槐花有似圆球的,有像小辫儿  相似文献   

15.
笔者曾执教过一堂自读课文的公开课,课题为<巴黎的桥>.听课的老师一致评价:课例设计新颖,指导阅读的方法和步骤清晰、科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节课运用的即是"三读六步阅读法".具体地说就是:(一)自读感知:(1)朗读,感知大意;(2)默读,学习字词;(二)导读领悟:(3)粗读,把握思路;(4)研读,领悟要点;(三)精读演练:(5)品读,探求精微;(6)复读,陶冶情操.现就这堂自读实验课谈一谈"三读六步阅凑法"的实施和运用.  相似文献   

16.
一、揭题导入师:同学们,春天来了,绵绵的细雨下起来了,淅沥沥,淅沥沥,下个不停。草地上、公园里,一朵朵、一丛丛的鲜花盛开了,这些花可美了。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更美的花———伞花(板书)。这是一种怎样的花呢?二、读通课文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爱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大声读、轻声读,同桌齐读、对读,但要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要把课文读通顺了。(生自由读课文。)师:我请7位同学来读课文。(生逐个读每个自然段,师逐个点拨)▲你第一句话读得很好,“淅沥沥,淅沥沥”这两个词读得特别好,再读一次让大家听一听。▲这个句子没读…  相似文献   

17.
华子 《语文知识》2004,(7):38-39
相将而来:相,读xiang,相互;将,读jiang,扶,持。相将,意为相互扶持。(余树森《散文的艺术魅力》) 眯着:眯,读mi,眼睛微微合上,不读mi。虾蟆:读hama,青蛙和癞蛤蟆的统称,不读xiama。(汪曾祺《胡同文化》) 微夫人之力:夫,读fu,指示代词,那,不读fu。(《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文种:勾践的大臣。种,读zhong,不读zhong。夫差:吴王名。差,读chai,不读cha。败之于没:没,读mo,古地名,在今江苏省境内,不读mei。(《国语·勾践灭吴》) 期年:期,读ji,一周年,一整月,不读qi。燕赵:燕,读yan,周代诸侯国,战国七雄  相似文献   

18.
老师手拿“jacket”图片,让学生一个接一个读,轮到最后一排的一位学生。 生:[id i′la:kit]。 师:(面带微笑,弯下腰)Not[id i′la:kit],but(慢慢地)[′d -ki-t]。 生:[id i′la:kit]。(其他学生大笑) (师微笑着示意其他同学继续一个接一个地读,他旁边的同学读后,又示意他读)  相似文献   

19.
课前预热:教师讲述"血奶"的故事。一、揭题读题说说什么是"账单"。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由读课文,老师出示学习建议:(1)碰到难读的词句可以画下来反复读,把课文读通顺。(2)想一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相似文献   

20.
适合年级一、二年级。教学目标1.猜读并讨论《小猪唏哩呼噜》,激发阅读兴趣。2.初步了解读一本新书的方法:读封面、目录、插图,了解作者等。3.指导学习猜读、边听(读)边想象的听(读)书的方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初识小猪唏哩呼噜1.从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或者书籍入手,引出本书主人公——小猪唏哩呼噜。2.读封面。3.了解作者。教学预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