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是学习的承担者,是保障其主体地位的决定者.教育中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指导下,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能动性.而新课程又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二十一世纪要求青年一代具有广阔的胸怀,丰富的知识,聪敏的智慧,开拓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更要发展学生的能力,适应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何勇 《科教文汇》2009,(6):168-168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相似文献   

3.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相似文献   

4.
“主体教育”是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的教育。在化学教学中应逐步适应“课改”的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积极能动的参与者,要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激发起学生的主体作用,即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确保使每一位学生在自主、自动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现代社会所需的各种能力的培养。以下是在化学教学中,实施“主体教育”的几点尝试:一、增强师生情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呢?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  相似文献   

5.
李干波 《知识窗》2010,(6X):68-68
<正>《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主体上来,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  相似文献   

6.
一。学生主体作用的内涵 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事物内在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因而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性格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内部的矛盾性。教师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对学生来说虽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英语中有句谚语说道:"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 ,BUT YOU CAN NOT MAKE HIM DRINK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同样一个老师,同样一本教材,同样一个教学环境,不同的学生却出现不同的学习效果。导致这种差异有种种原因,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发挥程度不一。因此,调动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并确立自身的主体作用意识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孙志强 《今日科苑》2010,(2):249-249
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实施课堂教学,把学生当戍课堂的主人组织教学活动,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育以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在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不必要求学生掌握深奥的理论知识。以能力素质为核心,以知识素质为主体,应该是职业学院学生综合素质结构的主体。“能力本位”教育是高职教育的体现,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苏玉水 《知识窗》2014,(6):48-48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为主动的求知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  相似文献   

10.
快乐教育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组织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把小学生的快乐与幸福作为教育核心,启发学生学习的自发性,,主动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增强小学生的积极体验来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而快乐教育的组织和实施则是提高小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快乐天使。  相似文献   

11.
张荟 《内江科技》2010,30(1):160-160
“体育课要让学生在运动中获得乐趣,在追求乐趣中得到教育”.要想明白好的体育课是什么,首先得明白体育课的性质,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体育运动技术和知识为主要内容,以通过锻炼学生身体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一门课程、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就能真正成为学习主体的助手,成为教学活动中的指导者和服务者.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而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要把最好的教育给我们的孩子,那么,这“最好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创新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重视学生创新学习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学生探索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新问题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3.
教学活动要遵循内在规律,只有当一切外在事实(知识)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后被主体(学生)认识之后,这外在东西才会为主体真正占有,这种转化只有在参与实践中才能体会并重新构建、形成知识体系。我们的教材中的好多知识表面上是孤立的,若我们的教师在引领学生认知这些内容的同时,有“意识”的揭示这种“知识链”,内化我们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对知识的构建“水到渠成”,这不失为一种有效教学的好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素质教育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一定要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建立起民主、平等、信任、合作的良好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主体性教学”是素质教育改革发展新时期,我国教育领域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处于被动、灌输式的学习状态,不能发挥真正的主体性作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鼓励和指导下,学生不断开动脑筋,自主学习的过程。小学数学主体性教学模式的设计研究,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创造能力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强化大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全面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与国家的教育方针对高校的基本要求,也是十六大精神的重要体现。主体性发展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而主体性发展主要靠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以学生为主体,而且要转变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把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贯穿于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7.
黄琬棋 《科教文汇》2008,(15):109-110
新课标要求着眼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英语教学中应当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双向活动。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外语教学原则的两个方面,教师不再用灌注式的知识授课方式,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本领。  相似文献   

18.
学生的学习行为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行为、主流行为,“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论则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结合《阅读与写作》的教学实例,提出了优化课内外任务设置环境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教育方式已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叫填鸭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第二阶段叫启发式,它正是现在世界各地学校普遍采取的教育方式,即由老师提问,启发学生思考来学习和掌握知识。自控教育被认为“将是一场思维和教育的革命”,是第三阶段的教育方式。自控教育与前两种教育方式不同之处在于:前两种教育方式都是以老师为主体,老师是控制的一方,学生是被控制的一方,所以也叫他控教育。它是把传授知识和技能作为主要的目标。老师传授,学生接受;教师灌,学生填;教师问,学生答。自控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自控教育中起引导、辅助、学友…  相似文献   

20.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教育这种社会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形式,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构建具有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形式。通过瓯江学院课程教学中创新教育的现状分析,得出在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是要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创新教育要适应主体性教育,通过完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教学等增强瓯江学院课程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