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贺在昭宣之际的被拥和随后的被废黜是西汉历史和经学史上的大事。分析完刘贺立而复废的背景、原因和影响之后,本文对昭宣之际的儒生夏侯胜的处境进行了考察,夏侯胜认为在宣帝一朝只要经学造诣高,得到富贵就如同低头拾地芥一样容易,经过考察这种说法其实是似是而非的。  相似文献   

2.
《论语》一书影响之大之深无辞可状,但当今社会对之却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废与立。文中笔者通过自己的阅读体会提出,对待《论语》应该抛弃思想工具及神圣经学的看法,仅作为生活之书来阅读,并从中体味出做人之道与法的看法,并力持《论语》不仅不能废,反之更应推广普及之见。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一册,第285页,有篇知识短文,题目是《皇帝拾趣》。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在位时间最短的是汉朝的刘贺,他只做了27天皇帝就被废了。”这段话有知识错误: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不是刘贺,而是金朝末帝完颜承麟。  相似文献   

4.
汉初在经学传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风气:说经必遵守大师之传授,一旦某一大师被立博士后,其经说就成为师法。只要新增了博士,就意味着确立了新的师法,进而就增衍了新的章句。在对于经学师法和家法的判断上可以从博士的设立有否,章句的增衍等情况上得到区分。  相似文献   

5.
重出立证法由日本学者柳田国男提出并使其发展成为日本民俗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后经过千叶德尔等学者在长期民俗调查实践中的批判和修正,最终使重出立证法的研究方法不断完善,丰富了日本民俗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体系。重出立证法应用到中国民俗学学科体系建设中富有借鉴价值,将为中国民俗学研究提供新的思维视域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正>《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可见,立德在"三不朽"中当列第一。我国从古代开始,就已高度重视道德教育。落实立德树人之根本任务,要采取正面教育与感化的方式,对个体进行塑造、改变和培养,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立德树人实践体系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理事长宋永忠提出,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需从儿童和青少年阶段着手抓起,  相似文献   

7.
上古韵部划分是上古音研究的核心部分,韵部划分至清代虽已渐臻完备,但学界对韵部进行再划分的工作一直未断。李新魁先生在二十九部基础上分出祭、废、至、队、曷、桓、戈七部,将上古韵部分为三十六部,其分部的依据不合理,故不必立祭、废、至、队、曷、桓、戈七部。  相似文献   

8.
陈自鹏 《天津教育》2013,(16):13-13
据《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叔孙豹对范宣子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我们理解,“立德”就是树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就是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就是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此三者是虽久不废、流芳百世的.  相似文献   

9.
立德即树立德业。树人即培养人才。早在《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有表述:"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古人重视"立德、立功、立言",将"立德"摆在第一位,没有德,就没有魂,没有魂,就不成人。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教育工作者,必须静心思考"学校教育应该立什么样的德,树什么样的人"。立个人美德,树健全的自然人人与社会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生活在社会之中。因此,社会发展必须从培养优秀的人才着手。而人才的培养首先应关注个人道德修养,把学生培养成健全的独立个体,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中,"立"字很有表现力,古人有立德、立功、立言之说。《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曰:"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许多带"立"字的成语都是教人怎样做人的。立身处世安身立命独立自主成家立业顶天立地鹤立鸡群遗世独立不破不立当机立断立奏奇效立竿见影立地成佛  相似文献   

11.
死刑的废与立,是各国法律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根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我国必须保留法律上的死刑。  相似文献   

12.
关于立德树人,教育人应该耳熟能详,这是十八大提出的教育根本任务。但对于何为“立德树人”,“立德树人”为何,以及如何“立德树人”,不同的人对它的理解则不同。“立德树人”从字面上理解为:立德和树人。何谓“立德”?意思为树立德业。《左传》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实现道德理想,其次是事业追求,建功立业,再次是有知识有思想,著书立说。这三者是人生不朽的表现。“立德”居于人生三不朽之首。  相似文献   

13.
非常感谢北京和上海的同志多年以来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研究和探索。我们最近在研究立德树人,今天听完大家的发言,我对立德树人又有了新的理解。立德,立什么德?树人,树什么人?立德是立的大德,大德很重要的一部分指的是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什么?最大的社会责任感是为了人类的和谐、幸福、美好的生活着想,这才是真正的和更大的责任。树什么人?树人首先要为人,不仅  相似文献   

14.
采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南大核心(CSSCI)期刊库里419篇论文的机构、作者、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当前关于立德树人的论文数量呈现迅速增长态势,研究机构和学者关联度相对较低,高校思政教育、立德树人实践路径及人才培养在立德树人研究中较为突出。文章据此提出未来立德树人研究应加强机构协作打造学术共同体、拓展文化育人实践路径和引导社会协同育人等展望。  相似文献   

15.
日前,证监会判决立立电子二次上会"未通过",理由是"根据调查情况发现,立立电子在2002年与浙大海纳部分股权交易程序上有瑕疵,存在权属纠纷的不确定性。"而被称"瑕  相似文献   

16.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教学开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初中生核心素养的提高,进而促进初中生身心全面发展.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党的十八大上被明确提出,这也就要求教师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要重视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理念.因此,基于立德树人这个前提背景下,本文将从立德树人的含义、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开展的意义等方面,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当今的修辞研究常把孔子在《周易·乾·文言》中提出的"修辞立其诚"作为修辞学科的学术态度。辨析每个语义单位的意义,理清"修辞"和"立诚"的语义关系十分重要。修辞,包含修饰言辞、经营内容两个方面。立其"诚",道德层面的"诚"与"修辞"的"诚",这二者相辅相成。"立其诚"被认为是修辞的出发点与原则,作为修辞的目的也是要遵守的。  相似文献   

18.
在新的教育体系的规范下,需要以"立德树人"为发展目标,从育人的角度优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德智体全方面发展。为了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能力,需要从立德树人的本质出发,对当前高校思政工作进行探究。本文将以立德树人的根本意义为研究点,对如何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文章研究了立普妥(即阿托伐他汀)的专利保护状况分析。通过STN数据库获得基础数据,对立普妥的专利申请和保护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立普妥的专利申请与其年销售额之间的相关性,通过专利树的方法直观反映专利申请和保护状况,并介绍了橙皮书中和被引用次数多的专利保护内容。  相似文献   

20.
金晶 《作文》2023,(20):31-32
<正>随着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行,“立学”课堂的教学理念也被有效融入课堂教学中,其课改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核心要义是“立人,立身,立根”,通过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将教学回归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来,实现“立学”课堂的教学目的。思维导图是将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的思维痕迹,通过图像、线条和文字描绘成图,使得左右脑同时运作并进行发散性思考,从而激发出更多的灵感和爆发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由于很多语文知识也是很抽象枯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