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上海教育》2011,(5):6-6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师昌绪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内科血液学专家王振义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他们颁奖。  相似文献   

2.
3.
为了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和组织,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国务院颁布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于2000年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至今已有5位生物学领域的科学家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院士谷超豪、孙家栋荣获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2010年1月11日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亲自为两位获奖院士颁奖。  相似文献   

5.
2011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师昌绪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内科血液学专家王振义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胡锦涛同志向他们颁奖。  相似文献   

6.
2012年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胡锦涛总书记向获得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谢家麟院士、吴良镛院士颁发奖励证书。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奖励》2004,(2):57-64
引人关注的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日揭晓,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东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获此殊荣。至此,我国已有7位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相似文献   

8.
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2011年1月14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李克强主持大会,国务委员刘延东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相似文献   

9.
1月9日上午,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举行了隆重的授奖仪式,胡锦涛亲自为获得 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叶笃正院士、吴孟超院士颁发奖励证书和奖金。在200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首度出现空缺后,两位院士获奖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和关注。为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奖励》2008,(2):F0002-F0002,1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国家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最高奖项。  相似文献   

11.
2001年2月19日,82岁的吴文俊从江泽民同志手中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证书,这位平时十分低调的科学家顷刻间成为引人关注的新闻人物。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奖励》2003,(1):10-11
金怡濂,男,汉族,1929年9月出生于天津市,原籍江苏常州,中共党员。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1956~1958年在苏联科学院精密机械与计算技术研究所进修电子计算机技术;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1994~2000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和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主任。现任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名誉理事。 金怡濂是我国高性能计算机领域的著名专家,是我国巨型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半个世纪以来,金怡濂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先后提出多种类型、各个时期居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巨型计算机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技术方案,并组织科技人员共同攻关,取得了一系列创造性的成果,为我国高性能计算机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和赶超世界计算机先进水平作  相似文献   

13.
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的成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获奖者成才的外部因素主要涉及家庭背景、教育经历、名师影响和人生机遇等。获奖者成才的内部因素主要为志存高远的理想信念、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坚持不懈的顽强毅力和科技强国的爱国热情。研究还发现,个人成才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自身努力是最重要的因素;家庭背景并非成才的决定性因素,关键在于父母对孩子受教育的态度;接受优质教育,获得名师指导,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至关重要;善抓机遇可改变人的命运,但机遇与成功总是偏爱有充分准备的人;将个人主攻方向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一致起来,更容易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王莜磊):从2000年开始,我们国家共有9位科学家获得了最高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当我们提起这些名字的时候,心中升起了无限的崇敬和感怀。正是这些人,他们构建了一个令人向往的科学圣殿。那么在今天,又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将和他们并肩而立,这位科学巨擎,就是接下来为你介绍的这位——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奖励》2011,(7):18-18
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初评工作历时2个多月,于6月17日顺利结束。  相似文献   

16.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0年设立,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谷超豪,著名数学家、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  相似文献   

18.
回顾1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的光辉履历,他们个人的命运与整个国家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既烙上了新中国成长的印记,又铸就了新中国一个又一个不朽的辉煌。  相似文献   

19.
1月8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为我国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技术创新默默耕耘半个多世纪的闭恩泽院士,从国家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面对这项我国科技界的最高奖励,84岁的闽恩泽院士显得平静而谦虚。“成绩是属于大家的。我只是个上台领奖的代表。这个奖项是几代石化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奖励》2007,(2):40-41
李学勇副部长看望吴文俊院士2月8日,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李学勇副部长在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陈传宏主任的陪同下专程看望了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文俊院士,向他致以亲切的慰问和节日的祝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