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圣麦克斯”章,马克思对施蒂纳的批判促成了马克思思想的成熟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施蒂纳是马克思进行思维方式彻底革新的重要一环,这一环的意义就在于马克思通过揭示施蒂纳哲学内在的抽象思辨性质,用实践的思维方式最终超越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的思辨哲学路数,从经验的、现实的人出发,以物质生产和交往关系为基础,强调生产关系对个体的优先性和对历史的辩证本性的理解,来发出对生活和历史的唯物解读.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批判了施蒂纳的利己主义思想。施蒂纳以人性论为出发点对人生和历史作了主观化的虚构 ,并以利己主义为旨归 ,试对普遍利益和个人利益问题作道德解答。马克思、恩格斯从思想实质、思想根源以及思想史的角度对此作了批判 ,初步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在此问题上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批判了施蒂纳的利己主义思想。施蒂纳以人性论为出发点对人生和历史作了主观化的虚构,并以利己主义为旨归,试对普遍利益和个人利益问题作道德解答。马克思、思格斯从思想实质、思想根源以及思想史的角度对此作了批判,初步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在此问题上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针对施蒂纳在《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中关于中国人、中国实体、中国精神和中国行动等中国民族性问题的阐述,进行了简明而深刻的批判。施蒂纳把全部中国历史理解为:围绕古老传统实体蚂蚁般的爬行,中国人自我想象了一个没有冲突的天国,无论外部如何改变,中国人都不会因此改变自己的行动。马克思批判了施蒂纳设定中国历史从概念世界到事物世界的形而上学圈套,并用事实说明了中国人如何因势而动。未来"中国道路"的成败决定于是否遵从"事物世界统治概念世界"之路。  相似文献   

5.
施蒂纳的《唯一者及其所有物》对于马克思建构唯物史观意义非凡。马克思在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圣麦克斯"章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个"中断",马克思由此才转向对唯物史观的正面阐发。这一"中断"表明:马克思通过生产力概念彻底地扬弃了思辨哲学并通过生产力的辩证法建构了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6.
“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马克思对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费尔巴哈的“现实的”和施蒂纳的“唯一者”的扬弃而形成的。“现实的个人”具有丰富的内涵,是马克思的新唯物史观的起点所在,同时它还蕴涵了马克思哲学的方法论变革,使得马克思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现代哲学的转折。  相似文献   

7.
思想的演进既涵容合逻辑的循序发展,也包括认识论的突然转向,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历程就是如此.按照思维的常规,马克思在扬弃黑格尔哲学之后顺理成章地运行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理性轨道.然而,由于鲍威尔与施蒂纳对人本主义的攻汗从根本上摇撼了费尔巴哈哲学,从而触发了马克思思路的改弦易辙.在论战中,马克思突变式地冲决了费尔巴哈思想的樊篱,从而创立了独树一帜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使唯物主义成为了社会主义哲学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其本质在于马克思吸收了18世纪法国论人方法的主要成就,并运用经济学研究的成果,批判和改造了施蒂纳哲学的合理因素,发现了认识评价人和社会的科学方法,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9.
施蒂纳作为德国青年黑格尔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其著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一书中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极端利己主义思想。了解他的思想,正确解读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施蒂纳思潮的批判,掌握其思想精髓,从理论上正本清源,对于在实践中抵制极端利己主义,形成和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彻底克服费尔巴哈哲学中的神学—形而上学的幽灵,施蒂纳更加激进地设定了"唯一者"来对费尔巴哈的"类"进行否定。施蒂纳用"唯一者"克服抽象理性的作法,虽然留下了消解一切价值的断头路,但其要求彻底摆脱抽象方式对于历史和宗教的解释的诉求,却为马克思完成宗教批判,实现对现存世界的革命化理解,从而转向一种新的历史科学的建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施蒂纳的自由观是建立在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立场之上的,他在寻求自由的抽象概念中,看到了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对自由的限制,从而得出了所谓“自由悖论”即愈是追求自由的过程便愈是感受到限制的过程,并将解决方法归结为观念上的“独自性”。在政治思想上,其批判了政治自由主义和社会自由主义,其中夹杂着对共产主义的错误认识和极端利己主义的自由观点。马克思对施蒂纳自由观的批判是按照《唯一者及其所有物》成文顺序所进行的,几乎是逐字逐句的批判,在批判施蒂纳唯心主义哲学立场和抽象自由观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关于自由本质的看法和通向自由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既定的社会现实孕育既定思想的稚体,催生既定思想的发展.对特定理论资源的批判继承也为既定思想的发展提供了素材、增加了养分。纵观马克思的文本,伊壁鸠鲁的原子偏斜运动、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自由历史、费尔巴哈的"类"的概念的延伸以及施蒂纳的"唯一者"概念的现实化,成为了马克思批判和借鉴的标靶,同时也为马克思构思个体自由思想提供了理论素材。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提出“共产主义者不向人们提出道德上的要求”的断言,是与当时德国哲学和社会思潮的情况相联系的。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劳动者的立场上,从原则上澄清了德国宗教和哲学的混乱,驳斥了施蒂纳的“意识创造历史”的诡辩。他们所说的“不进行道德说教”、“不提出道德上的要求”,是指青年黑格尔派、施蒂纳等人宣扬的那种道德说教;他们要否定的是那种近乎宗教信徒宣传教义式的道德说教,而不是指任何道德宣传和道德要求。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教育是由社会制度决定的,要在新的社会基础上实现新的教育。同时,教育和道德教育不能建立在空想的基础上,而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要使受教育者有多方面的技能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巨著。在这部巨著中,马、恩对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为代表的各式各样唯心史观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本文着眼于这部著作的历史观,对其丰富的理论体系进行了研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15.
对于马克思而言,青年黑格尔派是重要的理论参照与批判对象,该阵营内部有以法哲学为核心的思想谱系,他的早期理论活动曾深入参与其中。通过对鲍威尔自由意识哲学在国家法律问题中的实际运用,马克思认识到资本原则消弭了市民社会与国家的一致性,法的普遍性面临必然性分裂。马克思通过对赫斯货币异化理论的引述、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类哲学的借鉴、施蒂纳"唯一者"精神哲学的批判,逐步建立了唯物史观法哲学:一方面脱离了黑格尔法哲学的思辨体系,另一方面完成对法律主客观原则的全新理解——统治阶级的意志与物质生活的生产及交往方式,奠定了以普遍"自由人的联合体"为旨归的政治哲学思想传统。  相似文献   

16.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中马克思在施蒂纳的启发下,以费尔巴哈为主要批判对象,将现实的基础放在了科学的起点上,建立了以物质生产基础上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同时,依托其经济学基础,以分工理论为起点,展开了狭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研究,并以此为转折点,走上了现实经济研究批判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具体表现为:它无论哪方面的内容,都离不开人的问题,通篇都表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以人为本”思想是在对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在人的问题上的错误思想的批判中充分表现出来的;其对唯物史观的表述蕴含了丰富的“以人为本”思想,形成唯物史观的基础就是“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8.
陈伟 《华章》2007,(9):48-48
施蒂纳在西方思想史上较早地自觉对形而上的类本质入学进行了消解,开了新人本主义之先河.本文分别通过与后来的一些哲学家如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的思想相似性比较来确证施蒂纳是西方现代语境下自觉消解类人学的先躯者.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对施蒂纳“自由主义”批判的批判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重要问题。理清这个问题有利于重新审视《共产党宣言》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个命题。该命题所含的内在的理论张力(个人自由与一切人的自由,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与自由)是巨大的,并内在地包容了“经验性”和“超验性”、“形而上”和“历史性”之几重维度。  相似文献   

20.
麦克斯·施蒂纳是德国著名的伦理学家,原名为约翰,卡斯巴尔·施米特,其在伦理学上以宣扬的极端利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为主。可以说施蒂纳的思想在著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此著作一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的标题是"人",第二部分的标题是"我"。在此著作中,可以说施蒂纳在这里公开地批判了他的青年黑格尔伙伴们的不彻底性,其极端个人主义以及彻底的无政府主义的旗帜被树立。在此,本文在了解施蒂纳的主要思想的基础上,试着对其作出评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