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我读了《我和我的哑巴父亲》,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它是多么真实,多么感人,我读了许多文章,也没有一篇文章让我如此感动。这篇文章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作者的父亲是个哑巴,作者从小就因父亲是哑巴而感到屈辱,  相似文献   

2.
父亲的希望     
为了把父亲的散文编成集子,又读了一遍他写的《做了父亲》。这篇文章是1930年发表在他编的《妇女杂志》上的。《妇女杂志》的读者不限于妇女,我父亲写这篇文章,是跟有儿女的读者谈谈他做了父亲的心情。我算了算,父亲那时三十六岁,三个儿女,我十二岁,妹妹八岁,弟弟四岁。  相似文献   

3.
朱自清先生在谈到《背影》时说:“我写《背影》,就是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这句话所指的虽然只是《背影》这一篇文章,但同样告诉了  相似文献   

4.
今天,我读了《鼾声》这篇文章,使我感受非常深刻。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作者“我”回去看望父亲的时候,由于父亲有睡觉爱打鼾的习惯,为了不打扰“我”睡觉,仍然像小时候一样,等“我”睡着了才睡,并在“我”睡着之后给我掖被角。我被这位父亲的父爱深深地感动了,天下父母一般心,我的父亲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5.
《新诗历程》是我父亲用英文撰写,1936年在上海一个非常著名的大型英文杂志《天下》上发表的一篇文章.那篇文章发表的时候我才四岁.后来长大了,在父亲身旁也经常听到他和友人们谈文说诗,却从来没有听他提起过这篇文章.去年,国家决定为父亲出版专集,委托武汉大学中文系负责骗辑.当两位同志专程前来南京向我母亲征集父亲生前著作和有关材料时,母亲才从她珍藏的文稿遗物中找出了几张已经泛黄发酥的英文印刷品.我一看之下,原来是父亲用英文写成的一篇编年史形式的诗论.这篇文章的题目是《Poety Chronicle》(《新诗历程》).我母亲找到的这几张纸是《天下》杂志赠送给作者的抽印本.  相似文献   

6.
儿子今年23岁了。他上小学二年级时,老师让他们班学生写过一篇作文,题为《我想成为这样的父亲》。这些作文被结集成册,送到了家长们手中。一篇篇文章幼稚可爱,多数孩子都以自己的父亲为榜样,描绘出了心目中理想父亲的形象。可翻到我儿子那页时,我惊呆了。妹尾太郎写道:"我想做一个平常的父亲。"仅此一行。  相似文献   

7.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经典散文,也是一篇记事散文。先生在后来写道:“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写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  相似文献   

8.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优荣背后多少母亲痛》,文章是对国际钢琴大师朗朗母亲的采访。看过文章,我的心情可以用“震撼”一词来形容。我们对于朗朗都不陌生,一直以来看到的都是他和父亲的故事,以及父亲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但我从这篇文章里读到的却是一位母亲因为儿子成长过程中缺失阳光和幸福感而痛苦着。这篇文章让我这些天来苦苦思索的一个问题有了答案,那就是教育要散发人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9.
怀念父亲.竟会让我一时找不到文字的入口处。父亲去世8年,我回到昔日同住的那一座旧房子,还感觉到老屋里每一个缝隙、每一方瓦片都有父亲的手温.粘贴着父亲的声音,恍如昨日。父亲去世之后,我没有一篇文章专门写父亲.我是怕疼痛一旦打开就收不住.只有让哀伤在平时的文字里被一一冲淡分流。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上,我正在给学生讲解《背影》这一篇文章,当我讲到父亲跨过月台给儿子买橘子的时候,我说:"从这一件事情中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那份浓浓的爱。"突然,我听到一声小声的嘀咕:  相似文献   

11.
儿子今年23岁了.他上小学二年级时,老师让他们班学生写过一篇作文,题为<我想成为这样的父亲>.这些作文被结集成册,送到了家长们手中.一篇篇文章幼稚可爱,多数孩子都以自己的父亲为榜样,描绘出了心目中理想父亲的形象.可翻到我儿子那页时,我惊呆了.妹尾太郎写道:"我想做一个平常的父亲."仅此一行.  相似文献   

12.
父爱在心中     
正我今天读了一篇文章——《送汤》,感动得流泪了。文章中讲了一位父亲,因为工作卑微,老婆离他而去,从此他与女儿相依为命。父亲为了补偿女儿,专门为女儿送自己做的汤。而女儿并不领情,总是责怪父亲另有所爱。父亲因患老年痴呆症,在一次送汤途中迷了路。女儿终于悔悟,最后把父亲接回了自己身边……  相似文献   

13.
正偶然,有次看到奥尔罕·帕默克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父亲给他留下了一个充满文学梦想的手提箱,里面装满了他的手稿和笔记本。他父亲有一个很好的书房,总共有1500册书籍。我幻想着那个书房,想到了自己的父亲。在我童年时代,父亲从城里回来给我买过一本书,是本故事书,大意是说一个县官判案离奇。现在我还记得那黄色的封面,可惜我不知道父亲当时是如何给我买的,书的真实由来已不得而知。不过,父亲的那本书替我开启了一个朦胧而充满疑惑的世界,文字里有一个神奇未知的世界,它是陌生的,遥远的,却那么强烈地吸引着我。  相似文献   

14.
正偶然,看到奥尔罕·帕慕克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父亲给他留下了一个充满文学梦想的手提箱,里面装满了他的手稿和笔记本。他父亲有一个很好的书房,总共有1500册书籍,这对一个作家来说绰绰有余。我幻想着那个书房,想到自己已在天国的父亲。父亲读书不多,但他也喜欢文字,哪怕一张脏兮兮的报纸,他信手展开也要读半天。在我童年时代,父亲从城里回来只给我买过一本书,是本故事书,大意是说一个县官判案离奇。现  相似文献   

15.
偶尔翻看一份报纸,我看到了一篇文章《踏进父亲的河流》。文章主要写一个气象员的儿子继承父业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气象员这一职业的热爱。蓦然间,我想到了自己.我不也梦想踏进父母的河流吗?  相似文献   

16.
我学完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后,内心被深深地震动了。文中的这对父与子真是太了不起了,我为他们竖起了大拇指。这篇文章主要写1989年,美国发生了大地震,当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急忙去找他七岁的儿子时,  相似文献   

17.
知道“父亲节”是在去年放寒假时。那天,不经意地拿起这本杂志随手翻看,忽然,有一篇文章的题目吸引了我的视线:“说吧,对父亲说一声‘我爱你’!”  相似文献   

18.
父亲字崇鹤,实乃一小文人也。闲来无事喜欢学陶渊明,独酌两杯。偶存雅兴,即吟一吟明月诗,歌一歌窈窕章。自幼起父亲便爱寻一两篇文章给我讲诵。当时我十分喜欢电视剧里那些舞刀弄枪、神功盖世的大侠们,他们豪情万丈,对酒当歌,该是何等  相似文献   

19.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深深地打动了我!美国洛杉矶发生了一次百年不遇的大地震,父亲安顿好妻子后,便急忙奔向儿子所在的学校,可是太晚了,那里早已变成一片废墟。父亲十分伤心,在快要绝望时,突然想起了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会和你在一起!于是他坚定地搬走  相似文献   

20.
父亲字崇鹤,实乃一小文人也。闲来无事喜欢学陶渊明,独酌两杯。偶存雅兴,即吟一吟明月诗,歌一歌窈窕章。 自幼起父亲便爱寻一两篇文章给我讲诵。当时我十分喜欢电视剧里那些舞刀弄枪、神功盖世的大侠们,他们豪情万丈,对酒当歌,该是何等潇洒!偏偏父亲独独喜爱那班口吐莲花的文弱书生。令我不得不感慨:知己难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