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文本细读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文本细读是古代文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在文本细读中产生的感性直观往往可以成为研究的突破点,与外围研究是相辅相成的。同时,文本细读有利于把作家放到相应的生活情境之中去考察,以观照作者的情感取向,使研究立体全面,符合生活逻辑。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古代文学研究发生了诸多变化,其中文化学转向尤其突出.古代文学研究的文化学转向,除了出于对“从文学到文学”单向研究模式的突破和受到西方社会文化批评思潮一定影响外,还有着古代文学向自身特点内在性回归的深层次原因;古代文学研究的文化学转向,带来了文学边界的模糊,但在较长一个时期内,旧有的文学学科体制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务实的态度是承认“旧”的同时开拓“新”的,有意识地使文学汲取别的学科之长,争取在别的学科中建立基地,而不必担心文学为别的学科打工;古代文学研究的文化学转向存在简单比附、结论常识化等弊端,必须在深细广博的阅读基础上,将“定点深挖”与“十字打开”相结合,对问题做出富有深广度的解释.古代文学研究的文化学转向,关乎文学自身的合法性,也涉及到文学研究思维方式、研究方法、研究走向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文化学和教育学中的"文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学对“文化是什么”、“文化怎么样”(发展)、“如何研究文化”等问题的认识,影响了教育学中的文化研究。教育学中的文化研究拓展了教育学的研究视野,改写了一些教育基本理论和命题、为解决教育研究中的一些理论困境尝试了文化学的出路,也增强了教育学研究中对民族文化特殊性和教育文化特殊性的认识。但是,教育学在借鉴和引进文化学时,也存在诸如想当然的理论演绎、“引进”的兴趣大于研究教育问题的兴趣等现象,因此说,学科借鉴不能代替教育学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6.
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文献学方法,历来被视为应用性技能人们很少深入追问其方法论意义。文献学方法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科学方法体系,其研究路向侧重于文学文本的采集、鉴别、解读与整序,追寻文本的本然状态及原初意义,为鉴赏批评和理论概括奠定客观基础。任何理论的深化,都不仅仅是纯粹理论之间的继承与发展的结果,尚有赖于文献的发现与辨证,并据以深化或修正某些固有的理论,这正是文献学方法的根本意义。文献学的发展,需要现代意识的驱动,并不断克服自身的弱点。  相似文献   

7.
本在民法学界率先提出创立民法化学有着一定的客观基础,从宏观上看,我国民事法制建设渐入佳境,大批优秀民法学不断涌现;从微观上看,外来法律化研究的渗透,理论法学研究的深化,民法律建设现状,中国传统化和民法学研究方法的探讨等无不对民法化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民法化学对民法学研究,民法教育,民法建设均有不容忽视的积极意义,民法化是以上法化为主要的对象的民法学分支学科,其研究范围十分广泛,它引进化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中国民法化研究是民法化学的主体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试图对中国古代学的研究方法诸如本研究的方法(鉴赏法),考证的方法.田野考察法和民俗调查的方法,学语言研究的方法,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等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有其特有的化背景,有其特有的思维方式,故而有其独特的观照学的方式-重视直观把握和灵感体悟,附会法,品鉴法,禅悦法,评点法,选本法等这些具体方法就是体现我们民族化特征的学鉴赏方法。  相似文献   

10.
化学是当前的一门显学,关于化学研究的特征,学术界有不同的争论。作认为化学研究最主要的特征有两个,一是跨区域性,二是创新性。作希望国家能尽快把化学设置为一级学科。  相似文献   

11.
游国恩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国恩先生是20世纪的国学大师,其学术地位的奠定与他对中国古代学研究的贡献是分不开的。他即是20世纪新楚辞学最主要的奠基人和最成功的实践,也是传统楚辞学最忠实的传承,学史的主要建设和科学学风的主要倡导之一。  相似文献   

12.
文学经典的时尚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易中天品三国》和《于丹〈论语〉心得》为例,分析了消费文化语境下文学经典被时尚解读的原因及意义,对文学经典的当下命运究竟能走多远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3.
古典文学东渐,经历了比附中国文化、被马列主义政治观照和统摄、回归古典学研究三个阶段。这一过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和选择,是社会发展与文学传播互动的结果,也是古典文学在异质文明生根发芽的必然历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应置之于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宏观背景下,抓住其古典性文化特征,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梳理并发现中国古典文学与当时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制度、风俗习惯、道德伦理、价值观念、审美趣味、宗教情绪等千丝万缕的联系,以便全面真实地揭示中国古典文学自身的审美特性、生存状态和发展规律。另外,中国古典文学在创作者、传播等方面,也具有与当代文学不同的规律特点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医院校学生古医籍诵读情况的调查以及名老中医诵读经验的介绍,说明医籍诵读对学习中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借鉴朱熹读书做学问的体会及名老中医经验,归纳总结了医籍诵读的意义与诵读方法,并对如何提高学生诵读水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经学”研究中,传统经学的知识系统和价值体系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前者被割裂,变成了纯粹的知识;后者被打破,成为了“封建落后”的代名词.但立足于发展的眼光,割裂与打破也可以看作是超越与发展.目前的关键在于:割裂之后如何整合?超越之后如何回归?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文学突出体现了文学的发展和演变与人的成长之间的内在一致性,其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的内核符合时代要求;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思想政治素养、道德素养、科学素养和审美素养养成教育中发挥着其他学科难以企及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应该在素质教育实践中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观其会通探其精微--关于《易》学与文学关系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围绕《易》学与文学关系研究的问题,对历代学者就《易》学与文学之“会通”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简要回顾,探讨了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如何辩证地认识与处理“会通”关系,并提出了研究过程中应该注意掌握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探究了中国古典文学在学习方面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影响。主要从文本理解力、翻译能力以及语言研究能力等角度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挑选了一些与英语专业相关或者与语言研究相关的代表人物的代表性研究成果,阐释了它们的主要特点和成就,并研究了其与相关人物中国古典文学修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古典文学在以上所提三个方面是非常有助于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