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郭谦益 《钓鱼》2014,(23):65-65
周末,朋友老吴约我去夜钓。我们要去钓鱼的地点是城边的一个水库,老吴早已在那里踩好了点,说那里的鱼种类很多,很好钓。 下午16时多,我们准备好钓鱼所需的一切东西,便出发去水库。到了那一看,钓鱼的人还真不少。我们巡视了一圈,选择了一个相对人少,但感觉又会有鱼群的地方——因为这里已经有一位看起来50多岁的钓鱼老兄,他身旁的水桶里有三四条一斤左右的战利品。  相似文献   

2.
"我是不可能离开这个湖的。我死后就埋在那里。"老吴指着山坡上的土堆说。我与老吴的初次相识,是在去年的夏天。那是我第一次来支嘎阿鲁湖钓鱼。支嘎阿鲁湖原名水西湖(又名洪家渡水库),水域面积达80平方千米,被称为贵州第一湖。"支嘎阿鲁"这个拗口的称呼,据说是彝族文化中极具影响力的一位神话传奇英雄的名字。  相似文献   

3.
《钓鱼》2007,(14)
一提起钓鱼,钓友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多钓鱼、钓大鱼,尤其是在大中型水库钓鱼,谁不想擒个大物、破个记录、来个一鸣惊人什么  相似文献   

4.
李照城 《钓鱼》2012,(14):65-65
龙泉湖,风景如画,但老吴和老沈却无心欣赏湖畔美景,忙着钓鱼前的准备。吴树成选在一片水草旁边的明亮水面,自信地挂大饵诱鱼;沈才盛挑中的地方杂草丛生,那些陆生的杂草禁不住长时间的湖水浸泡,早已枯黄腐朽,成片地依附在水草四周。  相似文献   

5.
老朱钓事     
姚军 《钓鱼》2014,(21):48-49
我和老朱是多年的好钓友,后来他下海了,这几年就没在一起钓过鱼.以前我、大曹和老朱足钓鱼三友,一到双休日我们就下乡钓鱼.三个人中,数老朱的钓技最差,但钓鱼的热情,三个人谁也不输谁.去年11月份,老朱从浙江回米,我们有幸又聚在一起钓鱼,想不到这次老朱完全成了“主角”.  相似文献   

6.
张洪波 《钓鱼》2010,(8):38-39
3月10日傍晚,老吴突然蹦进我的办公室,神情诡秘地说:“我来时在滨河大道上碰见一老者,是从河里钓鱼刚回来的,你说怎么着?一篮子的大板鲫!他虽然没告诉我在哪钓的,但是我根据他过来的路线判断,钓点肯定就在附近河湾里……”  相似文献   

7.
李震宇 《垂钓》2007,7(5):55-57
说起叶主席钓鱼,在我们厂里是有名气的,这倒不是说他钓得怎么好,而是他对钓鱼的痴迷和他研究钓鱼的旁门左道是谁也比不了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学钓记     
旁皮鱼 《垂钓》2013,(9):76-77
我钓鱼算是个“二吊子”,为哈趣么说呢?因为我总是在别人后面盲目跟风——看谁钓鱼多,我就跟谁学。人家钓鱼,要么事先想好,然后再去钓;要么先去钓,然后回来再想想;而我呢,是那种什么都不想就去钓,钓完了回来就啥也不想的人。如此照猫画虎的结果就是皮毛学了不少,精髓啥都没有。  相似文献   

9.
李冰戈 《钓鱼》2012,(1):61-61
逢周末或节假日,许多喜欢钓鱼的朋友多去养鱼塘过把钓鱼瘾,其实谁不想到江河湖泊去游钓?宜人的自然环境,波翻浪涌的长江、黄河,那才是钓鱼人的理想去处。但自然水域的野生鱼实在稀少,到养鱼塘钓鱼实际上是钓鱼人的无奈。  相似文献   

10.
没想到他话锋一转——我想起来了,有一个地方你们倒是可以去,那地方是一条叫作A bary的河流的上游,这条河并不是很长,只有200多公里,但是它的上游已经进入亚马孙雨林。他有一个很熟悉的名叫邦尼的渔民朋友住在那里,这个人平时也隔三差五地到那个地方去钓鱼。那里除了没有巨骨舌鱼,圭亚那所产的其他鱼种那里基本上都可以钓到,而且他本人就是钓鱼高手,平时也愿意接待从外地去的钓友,吃、住、行、钓他都可以一手包……这话说得我跟老吴拔凉拔凉的心一下子火热起来。  相似文献   

11.
华朝熙 《垂钓》2011,(10):46-48
台风袭来,狂风乱作、大雨倾盆;连生命都受到威胁,自然谁也不会去钓鱼。那么,台风来之前和台风过之后,好不好钓鱼呢?  相似文献   

12.
小幽默     
路安 《钓鱼》2006,(12):66-66
鱼的寿命老师:“小明,你知道鱼能活多少年吗?”小明:“这个问题太简单了,那要看钓鱼人的心思了。”谁钓得多爸爸刚刚钓鱼回来,儿子就跑上去问他:“爸爸,今天你和小李叔叔一起去钓鱼,你们俩谁钓的多,是你还是小李叔叔?”“我们俩钓鱼不是为了钓多少鱼,”爸爸吞吞吐吐地说:“我们  相似文献   

13.
贺建成 《钓鱼》2009,(21):46-48
用钓饵钓鱼,除了强调饵料的味道要对鱼口之外,在挂钩上饵的方法和技巧上,也是有些讲究的。用同一种饵去钓同一种鱼。钓塘水质、钓点深浅的不同,钓饵的挂钩方法是不相同的:如用蚯蚓在浑水、深水之中钓鱼,就要挂动饵活饵,而在清水浅水之中钓鱼,则可以挂静饵死饵。用同一种饵去钓不同的鱼,上钩的方法也是有区别的,如用灰面饵去钓草鱼,则要上枣形饵、上包饵,而钓鲫鱼则要挂米形饵、豆形饵。显然,用不同的钓饵去钓同一种鱼,挂钩上饵的内容更为丰富。不论钓什么鱼,谁能熟练准确地掌握各种不同钓饵的挂钩方法和技巧,谁就能在各娄钓鱼活动中力拔头筹。现将挂钩方法分述如后:  相似文献   

14.
王啸 《钓鱼》2005,(1):22-22
在《给钓鱼大师们的一封信》前的编者按中,建议全国钓友对这个问题展开一次讨论,其实天津不少的钓友也争论过这个问题,两派各执已见,谁也说服不了谁。本人的钓鱼史大概是属于“两栖类”,参与这类讨论似乎有“骑墙”之嫌,但心平气和地把自己的想法作为引“玉”之“砖”在钓鱼人的好朋友《钓鱼》杂志上和钓友们交流,以便为钓鱼这个“雅俗共参,老少咸宜”的活动更好地开展作一点小小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钓友之家     
《钓鱼》2004,(5)
争鸣,别让好事变坏事《钓鱼》编辑部:贵刊设置的“争鸣”栏目,旨在通过广大钓友对钓鱼活动中某一问题的认识或某项技艺的探讨而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这是好事。然而,从2003年开始,贵刊先后在第6、10、16、19、21、22期中,针对2002年12月16日,发表在原《钓鱼周刊》上《调4钓2与钓2调4》一文,发表了8篇争鸣文章。笔者认为,从争论情况来看似乎已经偏离了“争鸣”这个轨迹,其表现有三:首先,争论的主题,自始至终没有结果。参与者篇篇的舞文弄墨,声声的唇枪舌战,到头来谁也没有说服谁,谁也没有输给谁,仍然是各持己见,惟我独尊。虽然多数…  相似文献   

16.
消费者留言     
商家出新招鱼迷皆欢喜武汉远郊的涨渡 湖,是未受污染的好 钓场。但因离城很远,来去十分不便。 精明的钓具商人们发现了商机,纷纷开辟钓鱼班车,接送钓友垂钓。于是,钓具商店变成了钓友之家,钓迷们有空就聚在这里交流经验,谈收获,自然少不了照顾商家的生意。而渔具商们既抓住了客源,又扩大了知名度,可谓一举两得。(吴玉忠)谁来生产钓鱼灯 我们这里的钓鱼爱好者,夜间钓鱼普遍使用的是自行改制的用电瓶充电的钓鱼灯。这种灯光光线很强,副作用是惊鱼。如果在厂家能够生产出强、中、弱三种光的灯具,既可以作钓鱼用,也可以作为打猎…  相似文献   

17.
绝招吴     
赵从国 《中国钓鱼》2006,(11):63-63
我有一位钓友叫吴洪,今年五十岁出头,生得浓眉大眼,鼻梁高挺,配上一张古铜色的脸,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是位久经沙场的老钓手。老吴在我市开了一家小餐馆,自称是经理兼大厨师。由于他头脑精明,能说会道,人缘又好,加上手艺也不错,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按照当时的标准,早已过上小康生活了。他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唯一的爱好就是钓鱼,是当今社会上的好男人。  相似文献   

18.
王书生 《钓鱼》2007,(7X):24-26
一提起钓鱼,钓友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多钓鱼、钓大鱼,尤其是在大中型水库钓鱼,谁不想擒个大物、破个记录、来个一鸣惊人什么的。但大鱼毕竟是少数,不见得你去了就能碰到,而且人常说鱼大成精,或许有时它就在你的眼皮底下,悄悄溜到你打的窝子边,探探风声摸摸敌情,趁你换钩之际偷偷吃上两口又扬长而去了。  相似文献   

19.
我属猪,今年正好60岁。20多岁才开始正式钓鱼(小时候是玩钓鱼,不算,连钩到底不到底都不知道),是因为“文革”,什么都不正常。我对革谁的命不感兴趣,反正上班不上班没人管了,就钓鱼。那时候农村倒不怎么乱,到大队或公  相似文献   

20.
戴述初 《钓鱼》2006,(10):62-63
人老了就更加懂得珍惜生活。我们这群老顽童,深深感到钓鱼是生活的需要,而聚在一起神吹钓技,则是心理的需要。一日,老伍、老黄分别被他们各自的学生请去钓鱼,一南一北,谁也不知道谁的钓获。第二天,他俩在老干活动中心吹开了。老伍说:“昨天钓得真过瘾,一共钓了36千克。看来,从今往后,冠军非我莫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