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彦波同志的新著《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研究》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甘肃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石宗源同志在为本书写的序言中指出,该书是邓小平理论研就的“又一力作”,我认为这个评价是公允准确的。 “理论上很有新意,学术上很有价值”,石宗源同志对这本书下  相似文献   

2.
钱端升、楼邦彦两位同志合著的“资产阶级宪法的反动本质”一书,已在1956年7月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本书的篇幅虽然不多,但却此较全面和集中地对资产阶级宪法的本质和基本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批判。在我国目前法学参考书籍出版的还不多的情况下,这本书的出版是值得欢迎的。我在这篇文章里不准备全面地论述这本书的优缺点,而仅仅把个人读了这本书以后所发生的几个问题提出来,并阐明个人对这些问题的粗浅看法,错误的地方,请本书作者和其他同志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邓小平同志一九八三年十月一日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小平同志的这一题词,现已收集在他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本书中。笔者在学习这本书时,又重温了小平同志这一题词,感想甚多。在此,试就“三个面向”与高  相似文献   

4.
《当代日本高等教育》完稿后,袁韶莹同志把书稿送给我看,并希望我为这本书写序。《当代日本高等教育》书稿,给我的印象是好的;我觉得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们了解日本高等教育、’借鉴日本高等教育的办学经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以及丰富与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理论,都是有益的,因此,我就欣然同意为之写序了。袁韶莹同志是我省教育科学院副研究  相似文献   

5.
胡华同志在革命史“修订十一版後记”(一九五二年八月)中说:“出版两年半来,陆续收到了许多同志提出修正意见的信,也看到了一些同志在报刊上发表的对本书的修正意见。这就使本书有可能来逐渐减少谬误,逐渐确切起来。尤其是去年六月以来,胡乔木同志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一书,和‘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二卷的先後出版,使本书的修订更加有了依据。(中略)经过这一次的修  相似文献   

6.
由傅维利同志撰写,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功能论》一书,最近与读者见面了,这是作者长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的一部专论性学术著作,是在我国教育改革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一位青年理论工作者勇于向教育科学的广度和深度进军的结果,作为本书的第一位读者和同行,我想就本书的内容及学术观点进行一下简单评述。一则阐述一下本书的学术价值,二来向教育理论界的同仁们推荐一下这本书。  相似文献   

7.
冯雪峰同志的《回忆鲁迅》至今还没有再版的机会,但我们认为却有重新一读的价值。雪峰同志在这本书中,就自己与鲁迅交往的事实,真切、具体地记述了一九二八——一九三六年间鲁迅生活、思想、战斗历程,以及同鲁迅有直接关系的三十年代左翼文艺战线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他尊重事实,尊重历史,正确地认识和评价了鲁迅的革命价值;同时也无意中表明了他自己.笔者与雪峰同志素昧平生,了解甚少,不可能对他作  相似文献   

8.
《走什么路》一书出版发行,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我代表国家教委党组来参加这个座谈会,对本书的作者和出版者表示祝贺,也表示感谢,因为你们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阵地,为史学的繁荣发展,也为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开轩同志在他为这本书写的序中说,他衷心希望这本书的出版能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和教育、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发挥积极的作用。这本书出版至今时间不长,但已经在社会各界、特别是思想理论战线引起强烈的反响。一些同志认为,这本书在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中鲜明地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观点明…  相似文献   

9.
正阅读《平凡的世界》最初给人以望而生畏之感,因为最初我看到的不是三卷本,而是一大厚本,字特别小的那种。但上个世纪末,我看到我的师友们读这本书的热情,丝毫不输给阅读金庸古龙武侠与琼瑶言情——捧着读起来就不愿意放下。就这样,接受近乎神秘的感召力,我走进了这本书的世界。  相似文献   

10.
李欣著《秘书工作》一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发行,今年六月就要与广大读者见面了。作者长期在中央办公厅秘书部门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秘书工作经验。为写这本书,早在1959年就开始收集材料,阅读档案,先后走访过董必武、邓颖超、杨尚昆等同志,还就一些历  相似文献   

11.
由张得友、封纯珠任主编,冯春明任副主编,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的同志集体编写的《现代编辑应用文体》,对于帮助编辑人员的实际工作,推动编辑理论的研究,都是很有价值的。我乐于向我国从事各种编辑工作的同志们推荐。尽管作者多次说明这本书是为青年编辑同志写的,可是我以为,这本书不仅对青年编辑有用,而且对于中老年编辑也是很有用处的。我国有不少编辑是半路改行过来的。中老年编辑中“半路出家”的尤其多。我就是其中的一个。我们这些人别的方面可能有一些专长,但做编辑却并不都是里手,甚至一些基本常识还有待熟悉,一些基本功还得从头练起。看了这本书,我就获益不少,知道了不少过去“不以为然”或“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东西。自问我还不能算是“编盲”,大体还可充数于“一般编辑”之列。于此可以推知,这本书绝不仅仅对于刚刚从事编辑工作的青年同志才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学子》2004,(7)
有一天,毛泽东同志从同学肖子那里借到一本书,叫做《世界英雄豪杰传》。这本书,记述了近代西方一些为自己国家的独立和强大作过贡献的杰出人物。毛泽东同志读着这本书,对这些人物的历史功绩十分钦佩,同时盼望中国能有类似的人物来拯救民族危亡。读着,读着,便情不自禁地在书上圈点起来了。圈得最密的,是华盛顿、林肯、拿破仑、彼得大帝等人的传记。毛泽东同志很快本书。还书时,他抱对肖子说:对不,我把你的书弄了!肖子一页页地翻着,看着上的圈圈点点,仅毫无责怪之,反而称赞不已。泽东同志对他:中国也要有这的一些人物,我每个国民都应当力。过…  相似文献   

13.
有一本自称为社会主义教育学的著作,实质上是披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外衣的资产阶级教育学。由于它在我国销路很广、影响很深,妨碍着我们教育方针的贯彻,《人民教育》曾经对这本书进行过批判。但是有的同志认为这本书的教育目的、任务和道德教育等部分是错了,教学论并不错。因为它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提出来的。本文试就从这本书的教学论究竟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正确的这个问题,作些分析批制,供大家讨论研究。  相似文献   

14.
陆勤芬 《教育文汇》2023,(12):62-63
<正>看书有时也讲缘分。30多年前,我们读师范时,老师就提醒我们,做老师的一定要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我们虽然听从了老师的吩咐去图书馆借阅了这本书,但因为还没有教学经验,更没有具体的学生作为书中内容验证的对象,所以当时读这本书只觉得有些无趣,对于书中的案例也没有很深的体会。像我这样比较爱读书的学生,也不过是看完了目录,选几条看看就还回去了。在教学一线工作多年,在日常参加线上线下各种培训的时候,我经常听到有专家提到或者推荐这本书,  相似文献   

15.
梁守涛同志著《英诗格律浅说》(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是专研究英诗格律的书,就英诗的节奏、押韵、形式、排偶与叠句等方面各立一章论述。最后还举出一些名诗为例,对其内容加以讲解,对其格律一一分析,并附有译文,便于对照。在全书的论述中,也对英诗的演变发展,各体裁的特点等作了些简要的介绍,并处处引用我国古今诗歌作为比较欣赏,相互启发。这本书有不少优点与特色,对学习英诗者有一定的帮助。本书以研究英诗格律为主,应对格律问题阐述得确切、完善。但读过之后,令人感到某些地方解说片面,自相矛盾,甚至有错误。现专就押韵方面提出几点来讨论。  相似文献   

16.
《李岚清音乐笔谈》在2004年9月的教师节前后由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当月就又开机重印了6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音乐人士谈论该书时指出,就音乐知识的普及性而言,它是很耐看的,但这不算是本专业书籍。《李岚清音乐笔谈》的责任编辑苏雨恒认为,普及性正是《李岚清音乐笔谈》的高明之处。“高就高在出书的动机。有些音乐书籍是很专业,更像专家的学术,很想让读者们都知道,可从普及性知识上下的功夫不够。李岚清同志一直就想写一本音乐普及性读物,为写这本书,他历时八年,下足了功夫,特别是在材料的追根溯源上面。”在这本书的札记《…  相似文献   

17.
由顾明远、俞芳、金锵、李恺等同志合写的《鲁迅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一书,最近已完成初稿。周建人同志与海婴同志对这本书的写作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和支持。周老为这部书稿题了书名,最近又新写了一篇鲁迅教育活动的回忆录给这本书作代序。全书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鲁迅的教育实践”,比较详细地叙述了鲁迅一生的教学工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恰逢夏硏尊(1886—1946)先生翻译的《爱的教育》九十周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同志告诉我,要把这本书收入他们编的《汉译世界教育经典丛书》中去,这无疑是一个值得称道的选择。他们还说,因为夏先生是我的外公,希望我能为这本书写点什么。我想:早在《爱的教育》出版的时候,我的爷爷叶圣陶就写了一篇  相似文献   

19.
"教育情调的核心在爱,把爱献给每一个孩子,在教育活动中就有了美好的情调.教育情调的表现在情,在教书育人的细微处见真情."顾明远教授的这句话高度概括了《教育的情调》的核心思想,给予这本书极高的评价.本书仅177页,但值得教育者思考的地方太多.合上书本,一个个镜头从脑海中掠过,那个拒绝当告密者的13岁男孩,那个在祖父母的"...  相似文献   

20.
由渭南师范学院吕卓超同志撰写的《走进高等教育的新世界——— 2 1世纪中国现代教育制度创新研究》一书与读者见面了。我认真阅读了全书的内容 ,深感欣慰。读了这本书引发了我对当前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现实问题的深深思考。可以这样说 ,这本书 ,它为我们提供了重新认识中国高等教育的新观念、新思路和新方法。要说这本书的创新之处 ,我看就在于突出了一个“新”字。  一、“新”观念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要适应整个社会经济改革的需要 ,要适应加入WTO后国际竞争与挑战 ,更好地满足国家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就必须改变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